婚姻与爱情 ——《三里湾》读书有感到《三里湾》结尾之时,共出现了三对订婚了的男女,分别是王玉生与范灵芝、马有冀与王玉梅、王满喜与袁小俊他们在一起的过程都颇为有趣,彼此都非对方的第一选择对于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这几个人来说,支撑他们在一起的并非是爱情在那个时代,爱情不等同于婚姻首先来说说王玉生和范灵芝这一对吧王玉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无疑是聪明的被三里湾的群众称为“小万宝全”的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这想法值得并非是政治上的,而是生活上的他总是能做出一些特别的东西,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像是活柳泥巴挡沙法、碾谷子的磨等但是他学历不高,沉默寡言,除了工作上的事,对别的都不太上心还记得原著里他跟袁小俊有一段对话,一个说的是衣服,一个说木板,完全鸡同鸭讲按袁小俊的话说,他就是有点不懂浪漫那范灵芝呢?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三里湾惟二的初中毕业的知识分子之一,漂亮、能干,却有些骄傲,认为只有“有文化”的人才配的上她她看重学历,但是对个人思想又要求很高,所以对马有冀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她带头主张给她爹“翻得高”“治病”,积极响应入社这两人思想上挺合拍,但他们有爱情么?至少当时没有,当时灵芝也不过是认为王玉生最合适罢了然后是马有冀和王玉梅马有冀同灵芝一样,是读过初中的,理应是个先进的知识分子,但他生性懦弱,意志不够坚定,而且在一个封建势力明显强大的家庭里,他明显没有话语权,一直受着封建家长的摆布,他在面对常有理、惹不起和菊英的纠纷时,不敢说真话面对婚姻时,在灵芝和玉梅中摇摆不定,两面讨好,结果灵芝跟了玉生,玉梅也差点丢了王玉梅觉悟高、能力强,但是文化水平不高,这也是她心中的一个疙瘩她心里是有不甘的,尤其是看到灵芝的学历和她受到的重用,更是悔恨当初没有吧书念下去她喜欢和马有冀在一起,因为可以向他学习一些东西,同时,她又很清楚地知道,马有冀还在那个老古董的家一天,就永远不能自主,所以在答应马有冀的求婚时要求分家他俩的结合无疑也是因为那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了那最后一对呢?袁小俊长得俊俏,家里有个妻管严的父亲,一个彪悍的“能不够”母亲,那她注定是悲剧的她的样貌改变不了她的思想,而她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是不合时宜的她母亲教育她“对家里人要尖,对外面人要圆......”但如何尖又如何圆?袁小俊太过单纯,单纯得有点不懂事,她任性而刁蛮,很少想到别人。
与玉生离了之后,又遭到马有冀的退婚,掉了面子,败了名声,失了底气,才开始后悔,才打上了起先一直看不起的“穷光蛋”王满喜而“一阵风”王满喜对这婚事也不一定非常满意,当他听到大年嫂子给他和小俊做媒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不是收破烂的!”后来两人订了亲事,王满喜也没有大肆宣扬,只是上户口是草草说了个日子可见这两人的婚姻也只是将就赵树理所写的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那里更讲究务实,情情爱爱倒显得有些“小资”情调了,生活才是最现实的,而婚姻离不开现实那个时代要考虑的东西,现在也同样通用两个人谈朋友还是你侬我侬,但谈到结婚就必须有车有房这不一定是虚荣,很多时候是出于现实需要现在的我们非议着这种价值观,但也不能否认它存在的现实基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