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PPT课件

资****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6.51KB
约88页
文档ID:49128734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1页
1/8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n儿童的概念,以前主要是指青春发育期 前的小孩n但在医学上,近数十年来已把青少年人 群也包括在儿科范围中n0~18n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精神及行为 障碍”的F7、F8及F9内容,其实都是主 要发病于儿童期的nF7:精神发育迟滞nF8:心理发育障碍nF9:行为与情绪障碍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70 -F79精神发育迟滞n[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n[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n[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n[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n[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滞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80 –F89 心理发育障碍n[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n[F81] 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n[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n[F83]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n[F88] 弥漫性发育障碍 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90] 多动性障碍n[F90.0] 活动与注意失调n[F90.1] 多动性品行障碍n[F91] 品行障碍n[F91.0] 局跟于家庭内的品行障碍n[F91.1] 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n[F91.2] 反社会化的品行障碍n[F91.3] 对立违抗性障碍n[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n[F93.0] 儿童离别焦虑障碍n[F93.1] 儿童恐怖性焦虑障碍n[F93.2 ] 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n[F93.3 ] 同胞竞争障碍n[F93.8 ] 其他儿童情绪障碍 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94 ] 特发于儿童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 障碍n[F94.0] 选择性缄默症n[F94.1 ]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n[F94.2 ] 儿童脱抑制性性依恋障碍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95] 抽动障碍n[F95.0] 短暂性抽动障碍 n[P95.1]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n[F95.2]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性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

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 F9) 编码与诊断名称n[F98] 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n[F98.0] 非器质性遗尿症n[F98.1] 非器质性遗粪症n[F98.2] 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n[F98.3] 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n[F98.4] 刻板性运动障碍n[F98.5] 口吃n[F98.6] 言语急促杂乱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80 多动障碍n80.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n80.2 多动症合并品行障碍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81.1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n81.2 对立违抗性障碍 n82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8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n83.I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n83.2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怖症)n83.3 儿童社交恐惧症 n83.91 儿童广泛性焦虑症 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 84 特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社会功能障 碍n 84.1 选择性缄默症n 84.2 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 85 抽动障碍n 85.1 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n 85.2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n 85.3 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 联合抽动障碍) CCMD-3我国分类(CCMD-3,编码 8) 编码与诊断名称n86 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起病的情绪和行为障碍n86.1 非器质性遗尿症n86.2 非器质性遗粪症n86.3 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n86.4 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n86.5 刻板性运动障碍n86.6 口吃第二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在儿童期是常见 的行为问题n主要临床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有严 重、持久、广泛的注意力集中与持久困 难,有冲动控制困难与活动过度,常导 致明显学业与社交受损。

一、流行病学n美国资料表明10%的男孩和2%的女孩患 有多动障碍n总体患病率约为6%(3%~10%)n国内报道患病率为1.3%~15.9%,多 数城市报道为5%左右n以男孩多见 二、病 因n本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n目前认为是一类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 多样n总的来说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与较强遗 传因素n个体发病可能是不同因素的组合所致1.遗传因素n家系、双生子、寄养儿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均发 现在多动症发病中具有较高的遗传性,遗传度 为0.7~0.9n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同病率(79%)明显 高于异卵双生子(32%)n寄养儿研究发现多动症亲生父母中患多动症者 明显高于寄养父母n基因研究发现多动症发病与多巴胺传递基因 (DAT1)和多巴胺D4受体基因有关 2.神经生化因素n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 质异常与多动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 确切机制尚不明了n目前认为患儿前额叶皮层以及相关的皮层下脑 组织儿茶酚胺代谢与递质传递功能失调,即额 叶皮层活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能)对低级纹 状体结构(主要是多巴胺能)的抑制性影响失调 ,导致高级认知功能(如执行功能、自我调节、 警觉、动机)异常n患儿临床表现为注意集中与保持困难、不适切 行为脱抑制、适应性反应差。

3.神经系统发育n多动障碍的患儿多有神经系统发育不良 ,存在神经系统软体征如:精细动作不 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等n各种脑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脑诱发电位 等)发现异常的比例较高n但是还没有确切的定位定性变化的结果 4.社会心理因素n环境、社会和家庭不良因素持续存在,对于诱 发和促进多动症发病有重要作用n这些因素包括:ü母亲在孕期遭遇应激事件ü酗酒、吸烟ü围生期和(或)出生异常ü早期父母养育质量差如孩子受到虐待等ü暴露于锌、铅环境污染中ü受到轻微脑损伤ü社会风气不良ü家庭结构不稳定(父母不和或离异)ü父母亲有精神障碍 三、临床表现n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注意困难 、多动与冲动n最初症状起始于7岁前,多数在3岁左右开始发 病,n部分患儿进入青春期后自愈,部分患儿持续至 成人n幼年以多动与冲动症状较突出,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减轻,这些症状在患儿进入小学以后 变得较为突出 (一)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n这类症状在学校表现较突出,往往导致患儿学 习成绩不良或未体现其智商与能力水平n主动注意集中与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 商相应的水平n容易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 另一种活动;n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带作业本或漏抄家庭作业 ,学习粗心;n做事无序,经常拖延完成甚至半途而废。

n轻度注意缺陷时可以对自已感兴趣的活动集中 注意n严重注意缺陷时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二)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n表现为过分不安和(或)小动作多n患儿行为幼稚,与其年龄不符,有时对他人或 环境具有破坏性;行为与当前所要求做的事与 学习无关n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 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在需耍自我约束或秩序 井然的场合如集体学习、排队等待时显得尤为 突出n相反,在一对一学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时,活动过多的症状会轻些 (三) 冲动(impulsiveness)n患儿即使知道会导致不良后果却仍然抑制不住 自己的行为n行为唐突、冒失,不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 训n由于患儿难以忍受困难与挫折,随着年龄的增 长,学习等任务加重,患儿做事拖延问题较突 出,如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n患儿由于行为冲动性,容易发生事故或意外, 尤其是小年龄幼儿 (四)神经系统异常n许多患儿体检可见神经系统软体征:快速轮替 动作笨拙、不协调n精细运动不灵活n生理反射活跃或不对称n不恒定的病理反射n共济活动协调性差n眼球震颤或斜视n这些软体征无定位意义,随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会逐渐好转。

(五)脑电图变化n部分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慢波多、调幅不佳、不规则,轻微弥漫 性节律异常n但这些脑电图异常无特异性,在临床上 缺乏诊断意义 诊断要点如下:n 1.主要特征是注意缺陷和多动:两种表现对于诊 断都属必需,而且必须在一个以上场合(诸如居家、教 室、诊所)中表现突出n 2.注意损害表现为一件事没做完注意就提前离开 患儿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这种注意保 持的缺陷超出了患儿的年龄和智商的应有水平n 3.多动表现为过度的不安稳,尤其是在需要相对安 静的环境中评价的标准是,根据所处的场合,并与 其他年龄和智力相当的儿童相比,活动比预期的显然 过多n 4.当上述症状已严重到明显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 且在7岁前起病,症状持续存在至少已6个月,同时排 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情绪障碍或其他 精神疾病时 鉴别:n1.正常活泼儿童 正常活泼儿童尤其是 学龄前期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对 爱动、对新鲜事物或陌生环境有好奇心 ,活动量较大,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多动 n正常儿童注意力集中与持久性、活动与 冲动控制与其年龄、智能和环境相称, 无明显学习、同伴社交困难,这些与注 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不同。

2.品行障碍n有些多动症儿童伴发品行障碍,而品行 障碍儿童也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因此加 以鉴别n品行障碍患儿有明显违反规范和道德的 行为,如打架、说谎、偷盗、逃学、纵 火、欺诈、破坏和攻击行为,但注意缺 陷障碍不突出,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 无效 3.情绪障碍n多动症儿童容易合并焦虑或抑郁,而焦 虑或抑郁患儿也可表现出坐立不安、易 激惹、易分心,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 活动过多,但精神检查可以发现这些行 为与注意障碍与情绪障碍有关 4.学习困难n由于感知觉障碍、语言发育不良、学习 技能障碍或家庭环境或教育方式等,可 以导致智力基本正常的儿童学习成绩不 良,在课堂上或其他学习情景下由于理 解困难而继发注意力问题与多动但是 注意缺陷和多动不是其主要临床特征 5.精神发育迟滞n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常表现为上 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但多 动障碍患儿智能一般正常 6.精神分裂症n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可以有注意力涣散 、健忘、坐立不安、烦躁等表现,一般 起病年龄较晚,深入检查患儿就会发现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各种幻觉、 情感淡漠、行动怪异、妄想等,往往呈 慢性病程,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无效或 可以加剧病情。

五、治 疗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个复杂而牵涉 患儿多方面功能的疾病,因此需要综合 治疗n总的来说包括两大类治疗方法:药物治 疗与心理社会干预n后者主要包括心理教育、父母的培训、 学校干预、认知行为治疗与个体心理治 疗 (一)药物治疗n主要治疗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分短 效与长效二类药物n短效药物包括利他林安非他命,长效药 物如匹莫林以及短效药物的缓释剂专注 达n由于匹莫林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现在 已少用n中枢神经兴奋剂疗效率可达60%~80% 药物治疗n中枢神经兴奋剂主要适于注意力缺陷和 明显多动儿童n伴有脑电图慢波活动者效果更好n有癫痫发作者禁用n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疗效和 不良反应缓慢调整用药剂量,使得患儿 逐渐适应用药,至个体最佳治疗剂量, 即疗效最好而不良反应最小 n哌甲酯5~40mg/d或每天0.3~1.0mg/kgü通常在服药30~45分钟后起作用,1.5~2.5小时后 疗效达峰,然后疗效渐减,至3~4小时后疗效消失ü可早餐后顿服1/2粒起,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逐渐加 大用药剂量ü疗效维持时间只有半天者中午加服一顿,剂量通常为 早晨剂量的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