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致患者桡神经损伤的1例报告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可达到补充血容量、补充水和电解质、补充营养、 控制感染等目的[1]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吸收迅速,起效快,而成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2]因此,提高临床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尤为重要[关键词]静脉穿刺;桡神经损伤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上腹不适伴反酸嗳气半月余于2016年1月5日入院,入院后1月6日行无痛胃镜检查,在检查前护士常规给予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前评估 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双手感觉正常,活动自如 护士选择左手腕部桡侧一浅静脉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针顺利,无阻力感,但患者自述注射部位呈针刺样疼痛,护士误认为是进针后的疼痛未引起重视,继续操作,随后进行检查麻醉用药,检查结束后患者自诉左手桡侧拇指及食指桡侧触电样刺痛麻木,虎口处皮肤感觉不清晰,活动受限后进行肌电图诱发检查示:左桡神经运动传到速度减慢,潜伏期稍延迟经神经内科及骨科医师会诊,考虑损伤桡神经浅支,给予局部热敷、口服维生素B1和静脉滴注甲钴胺及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并给予小剂量激素应用等。
一周后,患者自诉穿刺点疼痛及拇指、食指疼痛感逐渐消失,麻木感仍存在,活动受限,不能负重2. 讨论:2.1在静脉穿刺时护士要加强责任心,选择血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选择血管应避开关节、炎症、疾病、硬结及瘢痕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3]护理人员要熟悉常用浅静脉的解剖位置,在穿刺时才能更好的选择合适的血管桡神经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分为浅,深二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4]我们在选择静脉时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熟练掌握穿刺技 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 针角度,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5]2.2在静脉穿刺时,针头刺入皮肤后未直接入血管而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段距离后才进入血管,此时对组织的切割和操作对神经有可能就会有重大损害因此要熟练掌握进针的方法和角度,采用直接进针法可使针头进入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皮下组织的损伤,避免刺伤桡神经浅支。
2.3穿刺过程中,随时询问并观察患者身体有无不适,有异常时及时处理,别抱侥幸心理继续穿刺 本文中在穿刺过程中患者已告知穿刺部位疼痛明显,但未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继续操作增加了对神经的损害,明显加剧了患者的痛苦2.4心理护理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生这种偶然的事情,患者出现心理焦躁、情绪复杂是可以理解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做好积极的心理疏导,及时向患者讲解有关解剖知识,发生原因及可愈性,消除紧张情绪,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总之,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检验,安全的穿刺技术是每个护士应该掌握的作为护理人员平时要不断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的训练,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总结,在穿刺操作时,要仔细观察其穿刺时的表现,以避免损伤神经参考文献[l]李小寒,等.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 朱海英,何敏静. 采血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损伤1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8):56-57.[3]沙淑艳. 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原因分析与对策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6):75-76.[4] 吕慧杰. 静脉留置针穿刺致桡神经损伤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86.[5]顾立强 . 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 M] .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19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