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3KB
约14页
文档ID:396902074
2024年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_第1页
1/14

2024年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行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害(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行以用的呢?假如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害的手段有什么不行以做的呢?根据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纳,根据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害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假如)没有礼貌地叫卖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愿接受高位的俸禄假如不辨别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相识的穷人感谢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悉的穷人感谢自己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不行以停止吗?(假如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丢失了人原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宝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取:求取 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 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厌烦的(事物)恶,憎恨,厌烦 7、患:祸害,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文同义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者:……的'方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行用呢? 12、不为:不情愿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根据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方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这样 16、勿丧:不丢掉。

丧:丢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盛饭用的器具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叫卖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叫卖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羞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叫卖、轻视地,对人不敬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 与:给 21、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情愿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假如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有什么好处加:增加 25、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相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谢我吗?得我:得于我,感谢我的恩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从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 为(其次个),接受 30、已:停止,放弃 31、本心:天性,天良原来的思想,即指“义”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4分) ⑴生,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行得兼, ⑵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二者不行得兼(兼: ) ⑵故不为苟得也(得: )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 ) ⑷故患有所不避也(故: ) ⑸贤者能勿丧耳(丧: ) ⑹蹴尔而与之(蹴: ) 3.作者认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却接受了的缘由是 2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⑶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a、 从表现内容看,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主要是评古论今;从表现形式看,综合运用了描写、争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b、 词中的“魏武”指的是曹操,“遗篇”指的是他的《观沧海》 c、 词中用“白浪滔天”写出了大海的特征 d、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悲叹 其次部分: (一)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互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行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第一段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8.文中的“万钟”指 2分) 9.文中作者认为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3分) 10.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2分) 11.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作者对它们各持什么看法?(3分) 12.其次段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简洁分析它的好处。

3分) 13.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价值取向4分) ⑴富贵不能淫,贫__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⑶生命诚珍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⑷砍头没关系,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二)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练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3分) 15.细致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3分) 16.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治经: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细致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19.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相识3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教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精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方恰当、对比显明、说理透辟的论证 4. 相识孟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课前检测:】 日本政府寓言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很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剧烈指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中的名句填空)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作者作品简介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