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符学派基本理论初探.doc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3页
文档ID:534864433
语符学派基本理论初探.doc_第1页
1/3

语符学派基本理论初探【摘要】:语符学派也叫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之一,在现代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很多观点也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它在基本理论方面的一些创见和不足,以为现代学者的研究增加依据关键词】:语符学派 基本理论 创见 不足一, 语符学理论1,何为语符学哥本哈根学派以“语符学”为旗帜在语言学界独树一帜最初,语符学是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两人合作的结晶,由于二次大战两人的合作中断,后分道扬镳由于乌尔达尔英年早逝,学术影响不大,语符学的大旗就由叶尔姆斯列夫挑起来所以,这里只介绍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理论思想叶尔姆斯列夫接受了索绪尔的理论思想作为语符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思想主要有三个:第一,语言和言语的划分的理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第二,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语言中重要的不是实体而是关系;第三,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两面体叶尔姆斯列夫并不拘泥于索绪尔的论断,而是以之为基础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诠释 2,语符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与研究方法叶尔姆斯列夫认为传统语言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学,因为它研究的不是语言学本身,而是那些虽然与语言有关,但主要属于逻辑、历史、心理学等领域的现象。

即它是以语言学外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索绪尔理解的那种“纯粹相互关系的结构”才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他进一步明确指出,“我认为,并将永远认为,只有以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把语言看作是相互关系的模式来进行研究才是科学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在传统语言学和纯粹结构分析方法的语言研究之间画一条明显的界限,我为后一种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术语—语符学由此可见,语符学的基点就是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并专门研究它们的关系和模式的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以内在语言学取代传统语言学,这种语言学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应努力寻求对所有语言来说是稳定、共同的部分由此,他指出传统语言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是一种归纳、概括的方法内在语言学应采用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分析的办法,即从“文句”开始,不断进行分析,直至不能再分割为止他认为这种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方法是最合理的方法,因为整体永远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索绪尔说:“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研究语言而研究语言他批评之前语文学和语言学以“言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错误指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并进一步指出语言学的任务就是“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够概括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

在方法上,否定了传统语文学拘泥于书面语的“考订”的方法,对比较法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语符学的基点就是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并专门研究它们的关系和模式的3,语符学理论中的形式与实体问题叶尔姆斯列夫把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这一重要命题当作语符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他强调形式与实体的绝对对立以及形式的绝对独立;他说,同一形式可以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实体(如语音,书写符号,莫尔斯电报字码等),可见形式是绝对独立的;由此他主张所有的实体都不应该列入语言学研究范围在这里叶尔姆斯列夫所说的“形式”指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组成语言的体系,也正是这一内部体系成为该语言与其他种种语言相区别的特征他还从另一角度谈到形式与实体的区别:他认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同的,这是结构的原则他们的区别是在于每一具体情况下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的模式不同相似与区别取决于形式而不是实体这一认识虽然以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但显然又有不同:索绪尔看到语言具有符号的形式特征,但并不排斥实体;叶尔姆斯列夫只作纯形式关系分析如做音位分析时,拒绝分析因素的区别性特征,而认为应该把因为理解为独立于实体的纯抽象的关系模式这种为形式而形式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也成为该学派的局限之一4,语符理论关于语言功能的认识叶尔姆斯列夫认为语言学只应分析语言形式,而所谓的“语言形式”,在他看来就是一系列关系,也就是功能他认为语言符号系统中存在三种主要关系:(1) 决定关系,即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a以b为前提,但b并不以a为前提2)    依存关系:a、b互为前提(3)    并列关系:a和b同时互存,但并不互为前提他认为还可采取另一种对语言理论来说有重要意义的功能分析方法,即区分为“et…et”功能(或称连接功能)和“ou…ou”功能(或称分离功能)他所提出的“过程”和“系统”的区别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过程(如语句)中存在的是“et…et”关系,在系统中存在的是“ou…ou”关系例如:rat   mis如将r和m,a和i,t和s分别交换,可得到下列不同的词:rat  ras  rit  ris  mat  mas  mit  mis 这许多语链就是语言的过程(语句)其中每一个,如“rat”,他的成分r,a,t是共存和连接的关系然而,就r和m之间的关系来说,是一种分离和交替的关系,在具体语链中出现的,或者是r,或者是m叶尔姆斯列夫用功能表示两个功能体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各种关系都是功能,如词的范畴、动词的支配能力、主语与谓语的关系等等。

一方面,一个语言单位对比别的语言单位来说具有功能(也就是说有关系)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语言单位有某种确定的方式获得了功能,那么它在言语链中就占据了某个位置叶尔姆斯列夫的功能观也是源于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认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产生价值叶尔姆斯列夫说符号与符号之间产生功能可见,后者的“功能”与“价值”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以说叶尔姆斯列夫继承了索绪尔的观点 5,语符学两个平面理论索绪尔说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叶尔姆斯列夫认为对能指和所指本身还应作进一步的分析,因此他提出了两个平面的理论,即:表达平面:表达实体:发音器官发出的具体的音(语音学)表达形式:某一语言中使用语音材料的方式(音位学)内容平面:内容形式:某一语言中特有的调整与组合思想的方式(语法学)内容实体:思想事物(语义学)这是语符学派的突出贡献之一,叶尔斯列夫认为“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因此只有这两部分是语言学的对象,其他两者都是现实世界的东西,不应包含在语言之内因此研究内容实体和表达实体的语义学和语音学也不属于语言学,而只能当作语言学的辅助学科叶尔姆斯列夫对索绪尔的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将索绪尔的理论具体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具体的工作方面仍有欠妥的地方,但这种划分未免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二,语符学派的历史贡献语符学派在许多方面发展了索绪尔的思想,使其理论具体化了在语言理论的形式化方面走得更远这点以上都有提及,不再作具体阐述把语言学与数理逻辑紧密结合,企图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精确的科学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对后来欧美语言学的发展也是很有影响的特别是在美国,自哈里斯到乔姆斯基在纯理语言学方面的发展,显然受到叶尔姆斯列夫的影响美国语言学家哈根就曾指出,美国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在纯理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原则立场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术语而已语符学派的历史功绩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一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思想,使这一理论具体化了比如索绪尔把语言分为能指和所指,而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两个平面四个方面,就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其次,这一学派特别注重语言的可计算和可度量的方面,把语言学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而这以后形成了欧美语言学的主要倾向最后,这一学派强调以语言单位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的精确化正是有了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后,语言学才脱离了直觉的与个人的论断,使语言学成为相对独立的精确的学科因为这种理论顺应了许多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的发展的总趋势,所以成为现代语言学的许多理论观点的来源,其中许多的合理成分都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流派及其成员,比如说系统功能理论的主要人物韩礼德,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合理的理论,并在论文中经常直接或间接得引用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有关理论。

三, 语符学派的局限但是,这一学派也同样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对实体的绝对排斥,使语言研究失去了立足点但是,在语言研究中,即使是在形式化的研究中,要想完全摆脱实体是不可能的语言是事物性的东西,脱离了实体,没有立足点,如何研究单位间的关系呢?(2)过分强调抽象、概括,使语符学的理论很少有实际使用价值他们热衷探讨一般抽象理论,很少研究具体语言现象做实际研究的,只能举出一两部,但并不成功,这就遭到不少学者的批评就连那些赞同语符学理论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理论实用价值不大正如加尔文所说:“当你了解这些论点时,你会感到这是一种享受,但另一方面,这对具体的语言分析帮助不大因为,语言学家必须不仅是一个研究语言形式关系的学者,也应在语音方面是一个物理学家,在语义方面是社会学家这一理论缺乏使用价值,还跟该派过于夸大他们的理论的适用范围有关乌尔达勒说:“语符代数学是包罗万象的,”即适用于一切结构的是适用于描写任何语言的一切语言理论,也是适用于一切符号系统的理论,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的一般的统一的科学理论正因为过分追求概括意义,反而使其变成了主观的空谈四,结语语符学派作为语言学历史上一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虽然其理论存在一些漏洞,但是它毕竟大大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它的基本理论,探究它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学派,理解现代西方语言学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参考文献:[1]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 徐志民 《欧美语言学简史》 [M] 学林出版社 2005.[3] 岑麟祥 《语言学史概要》 [M] 科学出版社 1964.[4] 宋宣 《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发微》 [M] 巴蜀书社 2004.[5] 刘富华,孙维张 《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6]丁信善.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发展综论[J).当代语言学,1998(3).[7]丁信善.叶姆斯列夫语言学观的形成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