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存在主义解读《远离尘嚣》中的异化人群

li45****60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59.08KB
约2页
文档ID:29953392
存在主义解读《远离尘嚣》中的异化人群_第1页
1/2

存在主义解读《远离尘嚣》中的异化人群 ◎刘艳丽 张伟 (1.2.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引 言 存在主义强调内心复杂虚无的感受,体验没有 意义与荒诞痛苦的人生以及人在生存过程中的困 惑、追求和希望哈代的小说往往体现上述思想, 《远离尘嚣》中的异化特征更为明显小说中的世 界是荒谬的、异化的,使人们孤立于自己、他人和 社会小说中的荒诞境遇展示人们的痛苦与焦虑, 揭示世界的荒谬、选择的艰难和异化的人际关系, 使人们体验焦虑、烦恼、绝望与恐惧,鼓励人们进 行自由选择伽百列和芭丝希芭通过超越荒诞的境 遇获得自由,摆脱孤独和痛苦,实现生存价值然 而波德伍德、特洛伊和芬妮却始终困于焦虑、舍弃 和绝望,没有摆脱异化 一、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关注生 活体验,帮助我们通达生活的意义和方向萨特是 最具影响力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他强调生存中 的选择、承诺和责任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 题;强调处在虚无中的人的存在是痛苦有限的,存 在是偶然而荒谬的,人在体验世界的荒诞的同时, 又是自由的,因此要不断地行动和选择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荒诞中存在,然后通过自 由选择去创造自己的本质。

世界是荒诞的,人感到 处处受限制、阻碍因此,他们有时会疏远自己、 他人和世界,这种状态叫做异化异化包括三种感 情:恶心、荒谬和痛苦恶心来自我们自己的意识: 我们想控制世界,但是却发现它们总是控制我们; 痛苦和荒谬是在当人们思考我们境遇的偶然性时体 验到的异化使人类感到孤立、恐惧、迷失自我, 他们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完全的异化就等于剥夺了 人所固有的尊严存在主义的目的不是让人进入焦 虑绝望之中,而是强调自由选择,证实自己的存在 二、人类的异化 异化使小说中的人物感到孤独,疏远自我、他 人和社会这种情感状态会随着人们面对异化的态 度而改变 在小说的开始,伽百列因为疏远自己,感觉很 孤独,他借助演奏笛子,打发时间,减轻孤独感 笛子有特殊的用途, “用作语言表达不充分的补 充”…伽百列呆在一间黑黑的小棚屋里吹笛子 他的笛声很沉闷,缺少韵律,也很不清晰通过笛 声,我们能够感觉出他的孤独、压抑和沮丧的心 情,增强了悲剧效果紧接着,伽百列的羊群坠入 悬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伽百列曾经向芭丝 希芭求婚,梦想用自己的笛子和芭丝希芭进行二重 奏我能够让你快乐,” 他对芭丝希芭说我 会在一两年后给你买钢琴——现在农场主的妻子都 有钢琴——我会练习用我的笛子和你一起演 奏。

但是伽百列遭到了拒绝,因此他很痛苦 伽百列的二重奏来得很迟,直到最后他和芭丝希芭 结婚,才走出孤独与异化 破产之前,伽百列疏远周围的人,自己一个人 管理农场当伽百列的朋友和周围的人发脾气时, 他们认为伽百列是坏人;当他们高兴时,伽百列则 是好人;当他们既不发脾气也不高兴时,他们则认 为伽百列既不好也不坏 可见伽百列和临近的人 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疏远或者异化,那里的人不 能客观评判伽百列因为伽百列的马虎大意,小棚 屋的所有通风口都关上了结果伽百列因为煤气中 毒差点送了命狗的叫声也唤不起周围的人,却吸 引了过路人芭丝希芭,意外地救了伽百列的命 伽百列在韦特伯里依然是异化的个体,远离人 群,感觉孤独尽管他仍然致力于为芭丝希芭打理 农场,也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但是芭丝希芭开始没 有接受他,伽百列觉得很孤独、痛苦当特洛伊和 波德伍德都在试图追求芭丝希芭时,他也很焦虑 伽百列疏远农场工人,没有什么朋友尽管他依然 爱着芭丝希芭,但却从未表白过,只是把爱深埋在 心底存在主义认为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伽百列意 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 除了异化于周围的人群,伽百列也不遵从当时 的传统和习俗在维多利亚时代,上帝是神圣的象 征。

通过小说开始的描述可知,伽百列并没有表达 出对上帝的尊敬他去教堂做礼拜但是经常打哈 欠,当他想去认真听布道时却想晚餐该吃什么 他甚至偷看芭丝希芭骑马,这违背了维多利亚时期 的习俗:偷看女人是不谨慎的、不文雅的伽百列 没有遵守传统和居住在山洞的圣人一样,伽百列 远离人群但是他很善良,无私,乐于助人经历 许多艰难困苦之后依然保持清醒,坚守无私善良, 自我牺牲他对芭丝希芭的爱从未改变,总是默默 守候和保护她他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回报,通过超 173 '_11 ——— ''1—‘L- ''1_1一’— 总第451期 越荒诞的外界而获得自由,获得了自我,和自己心 爱的女人芭丝希芭结成姻缘,最终走出异化 小说中另外一个异化人物是女主人公芭丝希 芭在虚荣高傲的背后,芭丝希芭也感到孤独和痛 苦芭丝希芭长得很漂亮,吸引了许多异性她的 恋爱标准是浪漫,这有悖于当时的传统维多利亚 时代人们对待婚姻的标准是:“中产阶级的婚姻严 格遵守经济地位的门当户对 她除了追求浪漫 外,也很自立我痛恨被当做男人的财产” 当 伽百列向芭丝希芭求婚时,芭丝希芭立刻回答说: “我太独立了[2]27她自己管理农场,并_日 管理得很 好。

解雇经常偷东西的管家之后,芭丝希芭既当农 场主,也担负起了管家的重任,这足以证明她是非 常有能力的女人这也违背了当时的传统那个时 代的妇女仍旧依赖别人,尤其是男人芭丝希芭第 一次出现在男人主宰的卡斯特桥集市,挑战了传 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因此她异化于这样的 社会,也因为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到痛苦,同时也要 面对他人的流言蜚语,这也使她非常焦虑 芭丝希芭是继承叔叔的农场才搬到这里的,她 不能融入到群体中芭丝希芭接受过教育,在这方 面,她疏远于没有接受教育的农场工人此外,芭 丝希芭也疏远于特洛伊特洛伊原以为芭丝希芭是 那个年代模式化的女人,和芬妮一样温顺,依赖性 强,可以被他操控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芭丝希芭 太独立了,她热爱劳动,特洛伊不喜欢劳动,认为 做农场上单调而又乏味的活是错误的他喜欢赌 博、酗酒,这是芭丝希芭不能接受的因此他们的 感情越来越疏远,两个人都感到很痛苦从卡斯特 桥市场回来的路上,他们无话可说,因为没有共同 的兴趣,彼此也不再信任特洛伊对芬妮的痴情使 得芭丝希芭更加孤独和失望芭丝希芭同样异化于 自己,她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也不能客观评价别 人她因为特洛伊和波德伍德感到很痛苦,也一度 失去得到真爱的机会,几次都错过了喜爱她的伽百 列。

但最终她被伽百列打动,走出异化 芬妮在小说中是孤独和痛苦的典型代表她体 验了生活的剧痛,最终孤苦伶仃地走向死亡芬妮 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过着孤立的生活,死的时候 身边只有一只狗陪在她身边芬妮在小说中出现过 三次:第一次是她在晚上遇到伽百列,那时她刚离 家出走,去找特洛伊结婚;第二次是在冬天漆黑的 夜晚在河岸徘徊她已经很疲惫,但是还在有气无 力地朝军营的窗户上投掷小雪球,试图吸引军营里 特洛伊的注意;第三次是她已经筋疲力尽,却在努 力挣扎,举步维艰总之,芬妮总是一个人,她和 芭丝希芭一样都想打破传统在那个年代,人们不 能接受私奔她一个人孤军作战,除了得到伽百列 给她的一便士外,没有得到任何其他人的帮助,最 后孤苦伶仃地离开了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只有一 只狗守候在她的身边荒谬,痛苦和绝望一直困扰 着她,始终没有摆脱异化 174 与芬妮一样,波德伍德属于完全异化的人物, 除了孤独痛苦,同时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迷恋 于娶到芭丝希芭的幻想波德伍德是很不现实的梦 想家,他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情,他和特洛伊协商让 特洛伊放弃对芭丝希芭的追求因为特洛伊阻碍了 他娶芭丝希芭的幻想,所以他开枪打死特洛伊波 德伍德总是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荒谬感到绝望。

芭 丝希芭曾经对莉蒂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把 自己装在套子里,对人对事很冷漠,仿佛远离了他 周围的一切2 这充分说明波德伍德异化韦特伯 里农场的人们孤独一直困扰着波德伍德人们看 到他整个晚上在山上游荡整个晚上,波德伍德 的黑色身影一直出现在山上和韦特伯里农场开阔的 高地上 当第特洛伊第二次阻碍了波德伍德迎娶 芭丝希芭的梦想时,他的异化和绝望发展到了极 端在异化和绝望的驱使下,波德伍德开枪打死了 特洛伊最后波德伍德被判入狱仅仅几个人参与 了为波德伍德的请愿,证明他也远离了农场工人 结语 存在主义承认荒谬和异化是不可避免的人在 面对荒谬,自由选择时,必然处于异化状态,这是 一种积极的状态,因为它引发行动小说描述了一 个孤独异化的世界,人们在那里孤单地生活特洛 伊、芬妮和波德伍德都感到孤独,以他们自己的方 式生活,疏远于自己、他人和社会,不能客观应对 荒谬和异化,使自己处于孤独、恐惧、迷失自我的 状态,甚至失去了尊严,这也是他们悲剧的成因 但是伽百列和芭丝希芭意识到了焦虑是普遍存在 的,能够客观面对异化,勇敢地接受现实,通过自 由选择最后促成了他们的美满婚姻 [参考文献] 【1]John Alcorn.The Nature Novel From Hardy to Lawretwe [M].Hong Kong:Macmillan,1977:104—105. [2]Thomas Hardy.Far m the Madding Crowd[M].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82. [3]Norman Page.Thomas Hardy:The Novels[M].London: Palgrave,2001:134. [4]John Peck.How To Study A Thomas Hardy Novel『M].L0n. don:Macmillan,1987:212. [5]Thomas R.Flynn.存在主义简论[M].莫伟民,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英]托马斯·哈代.远离尘嚣[M].张冲,译.南京:译林 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刘艳丽(1975一),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联合大 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张伟(198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曲静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