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三种途径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7页
文档ID:40764171
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三种途径_第1页
1/7

浙江省教研系统教学评比承诺书评比类别 □教学论文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 其它: 题目内容 教师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职称 单位全称 单位地址 邮编 联系 办公: : 电子信箱 Email: 个人诚信承诺 1、我郑重承诺(在括号内打“√”): 所写教学论文为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 )所写教学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所写课堂教学设计没有照搬他人( )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同意( )不同意( )承诺人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县(市、区)数学教研员签名: 市教研室领导或学科教研员签字: 年 月 日 注:请教研室将本表随附在参评目录表之后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三种途径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三种途径浙江省金师附小教育集团 卢惠芳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在课堂 40 分钟的探究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还要完成相关作业,繁重的任务使得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话题。

根据本人多年的科学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提高科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提高实验的效率入手,而提高实验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能力的方法是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围绕研究的问题找出实验中的难点,针对不同的难点采用“三种途径”中的相应一条,即“抓住关键环节,化复杂为简单” 、 “借助合适材料,化隐性为显性” 、 “改进实验装置,化细微为显著” ,对症下药,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充足的证据,高效地解决实验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关键词:实验效率 能力 研究的问题 在科学课中,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得出,科学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证明,可见科学实验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在课堂 40 分钟的探究活动中,引领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还要完成相关作业,繁重的任务使得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话题根据本人多年的科学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提高科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提高实验的效率入手,而提高实验的效率,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有效地组织实验小组的成员密切合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引领学生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制定是科学实验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提高实验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能力的一些做法我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因为研究的问题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目标,也是学生制定实验方法的依据,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实验研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实验方案,那可以采用较大的字体或者鲜艳的红色把要研究的问题呈现出来;教师如果采用板书的方式呈现实验方案,那可以采用亮色的粉笔以突显的方式写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如果采用纸张的方式让各小组在纸上写出实验方案,那可以让各小组在纸上首先写出要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对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铭记于心,在研究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后,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出实验的难点,针对不同实验的具体难点,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来解决一般来说实验的难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复杂的实验操作方法,第二类是隐性的细微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而第二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隐性的实验现象的观察,第二种是细微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针对不同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一、抓住关键环节,化复杂为简单一、抓住关键环节,化复杂为简单针对复杂的实验操作方法,教师在引导制定实验计划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实验材料或者可供选择的材料,和学生一起找出实验时最容易出错的关键环节,梳理出实验步骤例如在《磁铁的两极》一课中,当我在执教“怎样证明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这一环节时,我首先出示悬挂了条形磁铁的铁架台、若干回形针,让学生带着“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呢?”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接着进行师生研讨,在研讨中明确关键的四点:第一点是挂的回形针多说明磁力大,挂的回形针少说明磁力小;第二点是取点,即回形针挂哪里?请学生找到具体代表性的两端、正中间、及两端和中间的中间点这五个点后,分别用 A、B、C、D、E 五个字母表示;第三点是怎么挂回形针?教学时我出示把许多回形针挂在 A 点附近的错误挂法,通过研讨发现这样的挂法产生的磁力点就不只是 A 点,而是 A 点附近的许多个点,所以正确的挂法是在 A 点上挂一个回形针,再在这个回形针的下面挂上其它的回形针;第四点是怎样数回形针?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边挂边数,发现在 A 点当挂第 16 个回形针时所有的回形针都掉了下来,我提问:“第 16 个回形针能算吗?”讨论后明确要除去最后一个回形针,这个条形磁铁的 A 点能挂15 个回形针。

明确了以上四个关键点后,学生对具体的实验操作已经非常清晰,接下来的分组实验仅花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各组的实验数据汇总在下表:ABCDE第一小组3450729第二小组2570628第三小组211001225第四小组27110925第五小组1940318第六小组32801033第七小组26901027第八小组236072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各小组的实验做得都很成功,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中间磁力最弱二、借助合适材料,化隐性为显性二、借助合适材料,化隐性为显性针对隐性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是隐性的,如果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是没法看到的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体把实验现象显现出来,化隐性为显性,使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者获得的实验数据来解释研究的问题例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本人在执教“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环节时,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都猜测到热从金属条的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如何用实验证明这一猜测呢?由于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 “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成为实验设计的难点。

师生研讨到这一点后,我出示两个带有夹子的铁架台、金属条、凝结成固态的猪油、火柴、酒精灯等材料,在开始小组讨论前我先向学生介绍凝结成固态的猪油的特点,它凝固时具有一定的粘性,但遇热容易融化为液体,同时失去粘性介绍完后小组开始轻松讨论,在随后的交流中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点是用两个铁架台固定好金属条;第二点是由于热沿着金属条传递到哪里,哪里的温度就会上升,所以我们可以把火柴醮点猪油,沿着金属条粘在它的下面,火柴先掉落的位置也就是热先传递到的位置,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热传递的先后顺序,从而说明了热传递的方向;第三点是火柴在醮猪油时每根火柴醮取猪油的量要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猪油量多的位置由于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融化猪油而延迟火柴掉落的时间,从而影响实验的成功学生对以上的三个细节理解之后,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马上动手实验,仅仅花了六分钟的时间,各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全班十个小组实验结果非常一致,火柴都是从温度高的一端沿着火柴到温度低的一端依次掉落,这一实验结果充分地证明热在金属条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三、改进实验装置,化细微为显著三、改进实验装置,化细微为显著针对细微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实验现象是非常细微的,如果直接观察是无法或者很不容易观察到。

我们必须设法把这一细微的实验现象放大,使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获得足够的证据来解释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给冷水加热》这一课,所以他们都知道水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而且得出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给装满冷水的试管口上蒙上一小块气球皮,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这支试管插进热水中后,气球皮会微微向上鼓,把这支试管插进冷水中后,气球皮会微微向下凹,这个现象很不容易观察到如果热水和冷水的温度相差不大,这个现象就根本观察不到,这是因为水的体积膨胀或者缩小的量都很小 “怎样才能明显地看到水的体积变化呢?”这成为实验设计的难点,在与学生的研讨中,一个学生讲到他生活中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冬天的早晨,他把吸管插到牛奶瓶后才想起还没有给牛奶加热,冰冷的牛奶喝到肚子里会感到不舒服,于是他把插着吸管的牛奶瓶放进热水里热牛奶,过了几分钟后,他发现瓶子中的牛奶满到了吸管上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水装进牛奶瓶里,插入吸管再给水加热,现象就会变得很明显了但又有的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在接下来的生生研讨和师生研讨中,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为了改进实验装置,用平底烧瓶装水,用橡皮塞密封,用细玻璃管代替吸管;第二点是圆底烧瓶中要装满水,以免里面的空气对实验产生影响;第三点是水是无色透明的,为了观察起来更明显,可以在水中滴入红墨水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研讨进行到这里,我预料学生对具体的实验操作已经心中有数了,此时教师只要把相应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就能轻松地完成实验果然,仅仅用了几分钟,学生都完成了实验,有的组还测量出了水受热或遇冷 1 分钟后水柱上升和下降的高度,具体数据如下:水柱变化的高度小组水受热 1 分钟后水柱上升的高度(cm)水遇冷 1 分钟后水柱下降的高度(cm)第一小组124第二小组83第三小组94第四小组135第五小组156第六小组114第七小组72第八小组104以上的这些数据表明改进实验装置后,不仅明显地看到了水的体积变化,而且体积变化的量相当显著有了这些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水具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同时为后面的研究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总之,提高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能力的方法是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围绕研究的问题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难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三化”中的相应方法,对症下药,这一过程中同步完成合适的实验材料的选择,有效的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中观察对象的明确等,这样就保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充足的证据,高效地解决实验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常汝吉.2003.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