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在18世纪 中期倡导自然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顺其自 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培养反 封建的新人它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 的教育观点,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 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新教育和旧教 育的分水岭 •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 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 育家 • 教育代表作:《爱弥儿 》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 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 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 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卢梭小时受父亲 的影响很深10岁时,父亲因受一贵族的 诬告而远走他乡 ,他被舅父送到日内瓦郊 外,随一位牧师学习 16岁便开始了流浪 生活,先后当过学徒、伙计、随从等在 长期的流浪生活中,卢梭读书成癖,博览 众家著作 1742年,卢梭离开日内瓦来到巴黎,后 结识了狄德罗等许多启蒙思想家,并参加 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长期艰难的 流浪生活,对卢梭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1749年在法国迪昂学院的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进 步是否有助于道德的进化》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
卢梭在征文中认为,人类在自然或原始社会时期是自 由的、平等的,道德上是纯洁的到了文明社会,才出 现道德堕落和社会不平等现象1761年,卢梭的文学著作《新哀洛伊丝》出版 1762年,卢梭出版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 前者是卢梭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 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后者是卢梭论教育的巨著 ,共有五卷 1770年,卢梭完成了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 续写成的自传《忏悔录》1778年,卢梭在极端贫困 、孤独中与世长辞 《爱弥儿》简介《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 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是一 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 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 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 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描绘出“自然教育”的 蓝图《爱弥儿》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 的黑暗、愚昧、丑恶的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其 中所宣扬的自然神论以及性善论等等触怒了天 主教会和专制制度,他们开始对卢梭进行疯狂 的迫害1762年6月,教会和巴黎高等法院下 令逮捕卢梭并焚毁《爱弥儿》,卢梭连夜逃往 日内瓦但日内瓦政府也焚毁了他的著作,并 下令逮捕他。
因此,卢梭被迫逃往各地 《爱弥儿》的问世,如同向当时的法国封建 专制社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瑞士卢梭纪念碑一、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爱弥儿》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 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 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自由、理性 和良心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 性 “让我们定下这样一条莫可置辩的规律,即自然 的冲动总是好的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 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 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 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 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 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教育要“遵循自然”卢梭认为教育有三个来源:来自自然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 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 来自事物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经验 卢梭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 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 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 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由意义。
这样的学生,才是受 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遵循自然的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 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人”自然人是“自由的”、 “自食其力”、“对任何职 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 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 他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 是文官,也不是武士,也不是憎侣;他首先是 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 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 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没有味、没有香气 的早熟的果子”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 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 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 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 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 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年龄分期及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 卢梭从遵循自然的基本原则出发把儿童的发 展和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1、从出生到2岁为婴儿期,着重进行体育2、从2岁到12岁为童年时期,着重进行感觉教 育3、从12岁到15岁为少儿时期,着重进行智育 和劳动教育4、从15岁到成年是青年时期,着重进行德育和 宗教教育。
1、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身体方面的特点:软弱无能,但柔韧,善于活 动,能够接受锻炼心理方面,“他没有任何心情 ,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 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是说,既无感情, 又无思考,甚至感觉也极微弱 教育的基本任务:身体的保健和养护,使身体 健康发展 教育要求:“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反对捆扎 和束缚儿童,认为这样会剥夺儿童的活动自由,阻 碍其血液循环,影响其性格与气质在具体的养护方面,合乎自然: (1)用母乳喂养孩子,并由父母亲亲自养育孩子, 反对将孩子交给保姆抚养 (2)儿童食物的口味应清淡,应多食素食 (3)衣着应该宽松,以便于四肢自由活动;被褥要 轻软,使婴儿容易转动;衣服不宜过暖,锻炼其适 应天气变化的能力 不要给婴儿戴帽、穿鞋、穿袜 ,以培养其抵抗能力4)对于儿童的睡眠,应要求有足够的时间,能随 着环境以及时间需要的改变而改变5)健康的环境:乡村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得新生 2、儿童期:从2岁到12岁 心理特点:孩子在这个时期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 ,他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必须 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 ,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 闲多久。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 使其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认为感觉是智慧的工 具,训练感觉和身体器官,为理性活动打好基础 教育要求:尽量给儿童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 自去接触和研究周围一切事物他说,对于儿童 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 在如何发展感觉,训练儿童各种感官方面,卢梭提 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卢梭指出,人们并不是平均地使用感觉官能的在 各种感觉中运用最多的是触觉触觉 ,“它遍布于我们 身体的整个表面” 能够使人们及时地、不断地获得各 种经验物体的温度、形状、大小、轻重和硬度,都可 以通过触觉获得发展触觉的主要方法是练习卢梭主张让儿童像盲 人那样抚摸物体,训练触觉的敏锐性和准确性深夜把 孩子关在一间屋子里,让他根据拍手的回声判断屋子的 大小还可以用游戏训练孩子辨认事物的能力 视觉与触觉相比,视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延 伸的范围较广,接触物体很快,能使心灵迅速作出判断 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游戏、写生、制图等,发展视觉还要重视听觉官能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判断发声物体 的大小和远近,它的振动是猛烈还是轻微等它主要靠 学说话、唱歌、听音乐来练习这个时期的儿童不应该读书他说:“读书是 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你却单单要 他们在读书中消磨他们的时间。
爱弥儿长到12 岁还不大知道什么叫书” 他认为,以书籍代替感官就是袭用他人的理 性,结果必将多迷信而少有真知如果读书, 那么可读的书只有《鲁滨逊漂流记》在卢梭 看来,鲁滨逊孤单单独处荒岛,不仅保全了生 命,而且凭借个人力量生活得相当舒适,十分 自由这正符合他培养积极活动,能独立判断 ,从事劳动生产,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理想 这段年龄是没有道德观念的,不要教他 道德观念,也不要强迫他接受道德规则, 应结合具体事物进行教育主张用示范的 教育方法,教师和父母善良的言行能够对 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待儿童的过失,卢梭反对道德说教, 他依据自然教育理论提出“自然后果”的道德 教育原则就是让儿童从自己错误行为的 不良后果中获得经验,认识到哪些是不应 该做的卢梭在《爱弥儿》第二章的末尾,描 绘了这种教育所得的成果:10~12岁的 孩子,“长得又健又壮”,“蹦蹦跳跳,活 活泼泼”,他“没有什么劳心的焦虑,没有 什么痛苦的远忧,实实在在地过着现实 的生活,充分地享受着那似将溢出他身 体的生命”卢梭重视儿童的感觉教育,主张“从 经验中去学习”是与他唯物主义的感 觉论相联系的但是他认为12岁以前 的儿童处于“理智睡眠期”,不能接受智 育和道德教育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 。
3、少年期:从12岁至15岁身心特点:身体已变得强壮有力,感官也 发展良好,并且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教育任务:智育与劳动教育智育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和做学问的方法问题不在于教 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 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学内容:有益的、必需、正确的又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 ,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卢梭反对学习那些无补于实际 的古代经典,要求重点学习对生活有实际用处的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的知识教学方法:以儿童经验为基础,反对经院主义的脱离实际 、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认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观 察,主张广泛地使用实物教学好进行科学实验,经常带领 儿童到大自然去,到社会生活中去,指导儿童观察和研究 各种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学会 正确的思维和判断卢梭认为,自由人不仅必须具备聪慧的头 脑,还要有灵巧的双手,能够用自己头脑和 双手进行劳动,营谋生活因此,这个时期 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的基础,是每一个 公民必须尽的社会义务他严厉斥责游手好 闲、不劳而获的人是强盗、流氓、骗子,强 调一个自由人必须掌握农业和手工劳动的知 识。
卢梭认为最适合的是木工,这种劳动不仅 有用、干净,而且需要智慧,可使儿童的双 手和头脑同时得到锻炼和发展 4、青年期,从15岁到成年 特点和任务:“暴风雨和热情的时期”,这个时期爱弥儿应 该回到城市必须施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和善 良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卢梭认为,人生的目的无非 是爱人类,使一切人达到幸福的境地他说,“要教育你 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道德教育的方法:培养善良的爱人的感情和思想,不能靠 说教,而要通过观察了解社会,了解人类的贫困和苦难 因为经过苦难的生活的人,自然产生同情、爱怜不幸者的 思想感情善良判断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习历史、伟人 传记,从中学习区分善恶而善良的意志则是通过行为的 练习来培养 • 宗教教育方面,卢梭主张一方面要人们时 刻都不能对上帝的存在抱有丝毫的怀疑, 在他看来,“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 另一方面,他反对宗教迷信,主张对上帝 的深刻信仰必须凭借理性和良心 通过一系列的自然教育,爱弥儿到了20岁 已成为身体健壮,心智发达,感情丰富, 善于劳动,博爱人类的自然人 虽然卢梭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
如过分 强调儿童的需要、兴趣及个人生活经验的价 值;脱离社会的影响培养“自然人”但是他提出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要 非常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 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兴 趣这种观点在教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犹 如哥白尼在天文学上所起的作用 因此,有 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