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曲与词完美契合的初步探讨——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研究的若干认识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09.13KB
约29页
文档ID:40257902
曲与词完美契合的初步探讨——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研究的若干认识_第1页
1/29

中国考岳亏陵硕士学位论文曲与词完美契合的初步探讨~一姜夔《自石道人歌曲》研究的若干认识作者:徐‘萌 导师:张畴教授系别、年级:研究部2 0 0 0 级学科、专业:声·乐完成日期:2 0 0 3 年6 月曲与词完美契合的初步探讨一一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研究的若干认识在现代音乐中,一首歌曲能够为听众喜闻乐见,传唱开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使曲与词能够达到完美契合古代音乐也是这样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便做到了曲与词完美契合《白石道人歌曲》在我国的音乐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姜夔精通音律,在词作上的造诣也很深,他自己创制了很多曲谱,而后就倚声填词,有时也“初率意为长短句”,再谱曲.这样很多的曲与词出于一人之手,也就很好地实现了曲与词的完美契合Ⅸ白石道人歌曲》共收词作首,其中十七首是乐谱,这十七首乐谱是我国现存宋词乐谱中珍贵的资料.近人杨荫浏先生已译成五线谱本文就是根据( ( 白石道人歌曲》,在张畴导师的指导下,对曲与词的完美契合进行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认识一、曲与词完美契合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史实一首歌曲是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取决于它的乐曲和歌词是否达到了完美契合如果曲和词达到完美的契合,乐曲和词互相作用,可以彼此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乐曲和歌词结合的不紧密,就会削弱艺术的感染力,还会使词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生困难,甚至发生棘喉涩舌之病,不能声情并茂地表现艺术内容.所以曲和词的契合对丰富艺术表现力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从理论上讲,音乐和语言二者存在本质的联系音乐和语言是同源共生的语言由原始的自然形态进化到人为的艺术化形态的过程就是音乐产生的过程如果以音乐为主体来考察,曲与词发生契合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曲调的旋律和节奏如何与歌词相和相应旋律的本质是声音高低的连续变化,这与语音平上去入四声的起伏变化是相应的.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语言也是富有节奏感的,乐句的节奏与语音的平仄节奏、.一一乐句的停顿与语音的韵脚停顿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曲与词完美契合的基础.,其次,从音乐史上看,产生于周代的《( 诗三百》,是我国的诗歌结集,即后来被称为《( 诗经》它的内容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语言也都富有音乐性,有的可以配合乐曲演唱汉乐府的诗集也是从民间收集起来的,乐句长短不一致,句数也有多少,用韵也比较自由,语言也非常富有音乐性,也是可以配上乐曲演唱的唐代发展起来的近体诗是经过增加散声、泛声、与和声而形成的> 在词部的小注中有这么一段话:“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乖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方成培在( ) 中说:“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朱熹在 > 中说:“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这里的散声、泛声、与和声也都属于音乐的范围到了宋代,词就兴盛起来词的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西晋时代,由于战争、外交、通商、婚姻或其它原因,从西域传来了燕乐杂曲,隋朝建立以后,由西域传来的燕乐杂曲就流传到内地,和内地的饿民间歌曲相结合,形成新的乐曲这种新的乐曲和中原固有的包括清调、平调、侧调的清商乐不同既然有了这样的乐曲,就要有新的歌词来配合演唱,于是这种为配合燕乐而写的长短句就开始出现了这种长短句就称为曲子词,以后就简称为词词最初的功能是为了配合曲进行演唱,是曲的附属物所以词在产生的过程中,‘妊熟以音乐为主体,音乐对词的产生起了很大作用在词坛上被称为声律派的姜夔所著《白石道人歌曲》在词与曲的契合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民间歌曲相结合,开始创造出新的乐曲燕乐又叫宴乐,用以供宴会或举行典礼时演奏,和国内固有的清商乐不同既然有了乐曲,就得有词来配合演唱,于是这种为配合乐曲而写的长短句开始出现,称为曲子词,以后就衙称词这就是所谓的倚声填词到北宋出年,出现了一批擅长文字兼音律的词作家他们不仅在作词上造诣很深,同时也精通音律,自己谱制了很多曲目,有了曲谱,自然就有歌词来配合,尤其像姜夔这样的词人“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谱曲。

他在词乐上的建树是可见一斑的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歌曲就是姜夔留下的十七首歌曲和一首琴曲,由杨荫浏先生译成五线谱,在宋词音乐的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十分难得的史料姜夔所著的《白石道人歌曲》为音乐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契合提供了信息本文将以姜夔的歌曲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初步探讨关曲和词融合的几个问题所以,从音乐发展的脉络来看,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音乐曲谱与歌词之间有密切关系它们是相伴而生,同步发展的在处理韵脚中使曲和词相契合一、乐曲声情与韵脚的平仄格存在着对应关系乐曲最重要的审美功能是传达各种丰富的情感有的乐曲表达的是舒缓宽舒的懵绪,有的乐曲表现出急促激动的情绪.曲调的声情与词的用韵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周平声韵的词乖曲调听起来婉转轻柔,而用仄声韵的词和曲听起来则高亢激昂,平仄声交替运用的词曲则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更具艺术感染力.什么叫韵呢? 韵是诗歌声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和词都要求用韵南齐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用今天的话说:把同韵母或韵母相同的字用在一首诗词中—部分句子的未尾,这些末尾的字音就是韵,因为在这些字用上韵,读起来顺口动听,可以增加词的音乐性诗、词、曲用韵都很讲究,把同音字放在诗局的一定位置上,收到音韵回环之美的效果,就叫做押韵,又称合辙。

用韵有多种形式,词只有一部分词牌限用一个韵,一般是隔句在偶数句上用韵而多数词是由长短句构成的,往往是定句转韵,又可以每句用韵或隔几句用韵;而且既可以用仄声韵,又可以用平声韵,在一首词中还可以平仄韵并用l 、乐曲声情宽舒多半是平韵格的词.平韵格,就是全首词都是用的平声韵脚例如( ( 白石道人歌曲> > 中的( ( 隔溪梅令> > :熟碰型生型量享习捌至} 虱二} 譬3 三蝈i f花十冉崎§人-爪缸卑‘^登 孥辞量:j 霉乒型塑兰≤:尹鼍量J ‘凰”士.蚌成陪·L 扣何矗4 } ?蠡! 圭皇害星塑塑兰F 菩王艇雪童阱E 二川l ” 木柏蔓禁节十害·小恒唯‘·t 向靼霹塞刍蒌蓼] 蓐) 当曼:i 引分一上:i从《隔溪梅仝》中所写的曲谱来看,与这首词相配的曲调旋律线条平稳,基本以级进为主,少有大音程的跳动,尤其在韵脚音上,都是上下二度音的挪动第一句“好花不与香人”的旋律起伏不大,“好”与“花”是三度上行,“花”与“不”是二度下行,“不”和“与”是二度下行,“与”和是四度下行,到“香”是三度上行,“香”到“人”是;度上行,不难看出,音的连接多以二度和三度的窄距离的音程为主,在韵脚4 人”这个字上,与前二个字在音乐的连接上构成平稳的二度上行。

接下来“浪粼粼”在音乐上表现为长音D 到上行二度的经过音E 马上又回到平稳的Z - 分音符D ,旋律的进行平稳又不乏变化,”又恐春风归去”一句的旋律进行是由上行二度到上行五度到下行三度到下行二度再下行二度,“绿成荫”也是三个音的下行玉铟何处寻”的“处”字是去声字,去声字的声调是高音到低音的降势,所以音调由一拍半的长音F 降到时值较短的D 音,此处D 音的出现只是为了体现出去声声调的特点,是短暂的过度音,并不能影响旋律的走向,随后在韵脚的“寻”字上走到长音G ,可以看出旋律的骨干音由F 音进行到G 音,韵脚处音乐进行是十分平稳的.接下来是词的下半阕.“木兰双浆梦中云,小横陈”一句的旋律进行与上阕头一句极为相似,只是在“梦中云”三个字上做了旋律的上行变化发展,在韵脚“云”字上与前字“中”构成平稳的二度下行,后两句与第一段旋律句法完全相同乐曲中大多是一拍或两拍的长音,少有八分音符形成的急促的节奏,从音乐节奏上迎合了词的语言节奏的特点这首曲子演唱起来细腻婉转,清新质朴,表达出平缓舒畅的情绪..一~ 这首词是用一韵到底的.这种用韵的方式有如古诗中的“柏梁体”.这首词都用平声韵脚.除下阕第三句的韵脚“盈”字属词韵的第十一部,其于七个韵脚的字都属词韵的第六部。

在宋人的词中,词韵的六部与十一部的字可以通押,所以这首词也算是只用一个韵,而且用的是平声韵,这首词朗诵起来声情平缓,语言节奏较慢,体现的是一种低回婉转的情绪从以上对曲调扣词韵关系的分析中可以了解,曲调表达出和缓宽舒的情绪,乎声韵的词体现出平静舒缓的韵味,说明乐曲的声情与词的情怀是一致的乐声平和的词多半是平声韵的词,这充分体现了词中音乐与文学在情感内容是统一的2 、乐曲声情急促的大都是仄声韵的词除平韵格以外还有仄韵格,仄韵格就是全首词都用仄声字为韵用仄声韵的词与用平声韵的词相比,更倾向于表达热烈激昂的情绪,歌曲演唱起来激情澎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 > 中的联古怨》:《古怨》是一首琴曲.这首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日暮四山兮”到“屡回顾”处,其中“追我前不逮”一句是一个小高潮,但第一段首段整体来看音区较低,旋律有些起伏,但幅度不大,声情平扣;从“世事兮何据”到“发将素“为第二段,此段声情激烈,与第一段平缓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第一句韵脚的“据”字上的音是E 音,第_ - 0 韵脚“雨”字上的音还停留在E 毒上,下一句委尘土”上的音上行到了A 音,“谁为主”的“主”字又上行到了D 音,在最高潮处的“发”字上再次上行到E 音,最后的韵脚字“素”落在D 音上.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每一句的韵脚处的音是不断升高的,每一句的旋律是不断上行的,情绪也是不断高涨的,最后自然的推出全曲的高潮;第三段从“欢有穷兮恨无数”到全曲结束,旋律较第二段稍有和缓,但更多还是保留前段激烈的情绪,旋律声区较第二段有回落,结束句“唯秋燕飞去”的韵脚“去”字落在高音D 音上。

整首乐曲的声情激荡,表达出激昂、悲愤的情绪《古怨》的韵脚都是仄声韵,如第一句尾“兮”[ 此处发i q O U 的音] ,发上声,接下来的押韵字“所”、“速”、“处”、“顾”,也都是上声和去声字,第二段的押韵字“据”、“雨”、“土”、“主”、‘‘素”、“数”、“苦”、“去”,一句比一句的情绪高涨,推出全曲的高潮“发将素”,“素”是去声字,“去声高呼猛欲强”,去声字更易于发出高亢有力的声音,在去声字处的曲调基本都在高声区游走,这样使声音明亮高亢,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激昂的情绪第三段的词韵都是去声字,如“数”、“苦”、“屡”、“去”.这首曲调体现出急促激动的情绪,仄声韵的词由于韵脚处声调高亢激烈,所以词情一般也热烈奔放.曲调声情激愤的词多半是仄声韵脚的词.一一3 、乐曲声情复杂多变的词多是平仄交替的词还有一类词,表现力最为丰富,就是平仄转韵的词,这指的是平仄交错押韵的词例如 > 中的《淡黄柳》:靼掣荸习_ ::妻声’篡州:1 1i 城‰^ 1 ’、⋯”~塾薹圣珏巨重葛l P 冀? 啦r8 :譬 ”i f -戢奉州i i I后五柚膏遗墨蔓兰F 三臣j 二U J 固3 j 要翻寻亨二{ 汐I o{⋯ №臻.辞是;^ , t l精枷I t ’j T .拳K ’-一 迅篷车剑莘癣三圣鞋亚? 。

¨卜一卜啷鸳孥季害多t f 三p 婴j ‘拍梨芤.磊^¨‘巳浮j 字妒撼⋯l ⋯“协洲l虎拳,硝‘“6 ’I 靠池雌””‘使用六度等大音程的跳进,以“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一句为倒,此句由小字一纽的D 音起,旋律经过级进的上行走到了小字二组的D 音,而后在“江”字上作了一个向下小六度的跳进,旋律又急转直下,句尾音落在小字一组的E 音上,这一句的旋律由低音进行到高八度的高音,随后又突降到起始音,旋律的升降变化幅度很大,表现出的情绪也富有变化在全曲的最高潮处,“强携酒小桥宅”的“强”与“携”之间就有一个向上的大六音程的跳动,旋律大跳使内心激动的情绪得以酣畅淋漓地宣泄在音乐节奏的安排上,使用了八分音符和f 六分音符,在节奏上运用了前八后十六以及一拍附点的节奏型,增强了急促的感觉.和缓的二分音符与密集的节奏型组合在一起,使得乐曲声情显得有张有弛,表现力更加丰富这首词的韵脚就是平仄交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