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块1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2MB
约53页
文档ID:58405504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块1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_第1页
1/53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 1 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点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回归教材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1)原子: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化学变化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3)离子:带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电荷电荷数游离态化合态(4)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3.物质的分类(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包含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

[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1)纯净物和混合物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 O2 和 O3,金刚石和石墨②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 CuSO4·5H2O、KAl(SO4)2·12H2O 等物质③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 与D2、H2O与D2O (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NO2、Al2O3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为酸性氧化物,Al2O3 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①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②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特别提醒](1)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HCl 溶于水、熔融 NaCl电离等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们并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气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特别提醒](1)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渗析均为物理变化2)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均为化学变化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分散质(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________,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胶体胶体溶液电解质加热(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Fe(OH)3 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 FeCl3 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 胶体 (3)胶体分离与提纯的方法①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透过,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胶体和浊液②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溶液中的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将所得溶液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 [特别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4)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基础测评1.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2SO4 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3 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 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Al2O3 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答案:A 2.我国《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如下描述:“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对上述史实记载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属于纯净物B.该物质可能属于无机化合物C.该物质是由同一类烃组成的混合物D.烟是该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答案:D 3.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答案:C选项①②③④ANaClK2SO4KCl(NH4)2SO4BNaClK2SO4KClNH4ClCNa2SO4K2SO4KClNH4ClDNa2SO4K2SO4KCl(NH4)2SO4 4.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鸡蛋清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蔗糖溶液⑤Fe(OH)3 溶胶⑥肥皂水A.①③B.⑤⑥C.②D.④解析:②中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④中物质属于溶液,剩余物质均属于胶体答案:D. . 5.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向该液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沉,再发生Fe(OH)3与H+的反应而溶解,故D正确解析: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可得到 Fe(OH)3 胶体,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形成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故A 正确;Fe(OH)3 胶体粒子吸附正电荷,通入直流电后,在阴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故 B 正确;该分散系中还含有 Cl-,会产生 AgCl 沉淀,结合 Fe(OH)3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现象,故 C 错误;在 Fe(OH)3 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聚答案:C 考点一考向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组成的判断[典例1]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应首先排除 B 项,该“碱剂”的水溶液应呈碱性,则可能是草木灰,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K2CO3,K2CO3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答案:C 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方法技巧]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空气、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爆鸣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考向2物质的分类[典例2](2018 届湖北孝感一中第一次月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漂白粉、铝热剂、粗盐都是混合物;②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③胆矾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油脂、淀粉、蛋白质既是营养物质又是高分子化合物;⑥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都是非电解质;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⑦C.①②⑤⑥ D.③⑤⑥⑦ 解析: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Mn2O7 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⑤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错误;综上,①③④⑦均正确答案:B 【拓展演练】1.(2018 年河南洛阳统考)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A.熟石灰B.草木灰C.明矾D.漂白粉解析: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说明该物质的水该物质为明矾,C 正确答案:C溶液呈酸性,明矾溶于水,由于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 B.纯净物D.化合物A.混合物C.单质答案:D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典例3](2018 年河北廊坊统考)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全部C.只有①②③⑤B.只有②④⑤⑥D.只有③④⑤⑥   解析: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①可以实现;氢硫酸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②可以实现;稀硫酸与醋酸钠溶液发生反应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③可以实现;氢硫酸和亚硫酸发生反应H2SO3+2H2S===3S↓+3H2O,④可以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⑤可以实现;水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⑥可以实现。

  答案:A [方法技巧]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 【拓展演练】3.(2018 届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物理变化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⑤石墨和 C60 是同素异形体⑥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③⑤⑥C.③⑤B.①②D.①③④ 解析:①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是化学变化,错误;②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错误;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等,错误;⑤石墨和 C60 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⑥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答案:C 4.(2018 年河北衡水检测)已知 A、B、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 为固体,B 和 C 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框图进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 A、B、C 的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化物②酸 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2)A、B、C 三种单质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单质是 A、B、C 中的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 E 溶液是一种强酸,则 E 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 E 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常见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E 溶液+A→D 溶液+C”,A 为固体,C 为气体,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 E 溶液是一种酸,A 是金属,C 是 H2继而判断出 B 是 Cl2 或 F2,A 是 Al、Mg 或 Na等金属1)两种元素不能形成碱,且 A、B、C 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所以形成的化合物不能是氧化物2)A为固体,B 和 C 为气体,金属只能为 A3)E 是一种强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 E 为 HCl;HCl 作还原剂,最常见的是其与 MnO2 反应答案:(1)③⑤(2)A B、C 为气体,不可能为金属(3)HClMnO2+4H++2Cl-Mn2++2H2O+Cl2↑ 列叙述错误的是(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考向 1 分散系类型的判断与比较[典例 4](2018 年山东淄博检测)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

A.FeCl3 溶液与 Fe(OH)3 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无此现象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生成沉淀. . 解析:A 项,FeCl3 溶液与 Fe(OH)3 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正确;B 项,半透膜允许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不允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通过,正确;C 项,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正确;D 项,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存在,错误答案:D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1~100 nm大于 100 nm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沉淀[方法技巧]“三”大分散系的比较 考向 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典例 5](2018 年广东检测)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

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 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①胶体的吸附②盐类水解③焰色反应④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拓展演练】 解析:A 项,FeCl3 溶液呈棕黄色,Fe(OH)3 胶体呈红褐色,可区分,错误;B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0-9m 至10-7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错误;C 项,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 Fe(OH)3 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仍为电中性,错误;D项,颗粒大小变化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正确答案:D 解析:FeCl2、FeCl3 溶液中阴阳离子都带电荷,Fe(OH)3 胶粒带正电荷,故 A 正确;FeCl2 水解为氢氧化亚铁,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FeCl3 水解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加热分解为三氧化二铁,故 B 正确;FeCl2 能被氧气氧化,不能稳定存在,故 C错误;FeCl2 溶液通入氯气生成 FeCl3 溶液,氯化铁溶液加热生成 Fe(OH)3 胶体,故 D 正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