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 ,其中以其中以 3232 首钢琴奏鸣曲最为首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通过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和曲式结构的变化经典通过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和曲式结构的变化, ,可可以清楚地看出贝多芬的艺术风格以清楚地看出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以及整个西方钢琴风格从古典主义以及整个西方钢琴风格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向浪漫主义的转变 关键词关键词: :贝多芬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 古典古典 浪漫浪漫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 ?范范? ?贝多芬贝多芬(ludwig(ludwig vanvan beethoven)beethoven)是世界上是世界上伟大的天才音乐家他的伟大的天才音乐家他的 3232 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达到了巅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达到了巅峰峰, ,从中不但可以体现出他个人风格的演变历程从中不但可以体现出他个人风格的演变历程, ,同时也显示了整个同时也显示了整个钢琴音乐领域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对贝钢琴音乐领域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和曲式结构的分析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和曲式结构的分析, ,论述其风格是如何从论述其风格是如何从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
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分期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分期 早期为古典传统时期早期为古典传统时期( (约约 1792-1800),1792-1800),贝多芬在这个时期共创作了贝多芬在这个时期共创作了 1111首钢琴奏鸣曲他此时的作品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首钢琴奏鸣曲他此时的作品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 ,在各个奏鸣在各个奏鸣曲中均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传统奏鸣曲的表达方式曲中均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传统奏鸣曲的表达方式 中期为创新探索时期中期为创新探索时期(1801-1815),(1801-1815),这个阶段贝多芬共创作了这个阶段贝多芬共创作了 1616 首钢首钢琴奏鸣曲曲中的旋律充满激情琴奏鸣曲曲中的旋律充满激情, ,情感和内容极为丰富情感和内容极为丰富, ,创作力大大创作力大大加深加深, ,体现了贝多芬在技法上和艺术上的大胆创新体现了贝多芬在技法上和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晚期为内省理性时期晚期为内省理性时期(1816-1822),(1816-1822),贝多芬创作了最后贝多芬创作了最后 5 5 首钢琴奏鸣首钢琴奏鸣曲此时贝多芬形成了他晚期钢琴奏鸣曲独有的特殊风格曲。
此时贝多芬形成了他晚期钢琴奏鸣曲独有的特殊风格, ,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复杂庞大复杂庞大, ,演奏技巧极为艰深演奏技巧极为艰深, ,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 二、套曲结构二、套曲结构 ( (一一) )对乐章安排的突破对乐章安排的突破 古典传统的钢琴奏鸣曲大多以最为常见的三个乐章或四个乐章的对古典传统的钢琴奏鸣曲大多以最为常见的三个乐章或四个乐章的对比性曲式结构为主贝多芬早期创作的比性曲式结构为主贝多芬早期创作的 1111 首钢琴奏鸣曲遵循了这一首钢琴奏鸣曲遵循了这一原则原则: :第一乐章通常为快板第一乐章通常为快板; ;第二乐章以柔板为多见第二乐章以柔板为多见; ;第三乐章要么是第三乐章要么是近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近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 ,要么是快板要么是快板; ;第四乐章一般是全曲中速度最第四乐章一般是全曲中速度最快快, ,情绪最高的乐章情绪最高的乐章 但是在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的作品中但是在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的作品中, ,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中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中““快快————慢慢————快快””的乐章排列顺序例如的乐章排列顺序例如《#《# c c 小调第十四小调第十四( (月光月光) )钢琴钢琴奏鸣曲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用柔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的第一乐章用柔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 ;第二乐章以一种第二乐章以一种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速度进行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速度进行; ;第三乐章为激动的急板。
第三乐章为激动的急板 此外此外, ,贝多芬突破了奏鸣套曲的方整性结构贝多芬突破了奏鸣套曲的方整性结构, ,不再墨守乐章的篇章数不再墨守乐章的篇章数目目, ,奏鸣曲套曲乐章由三、四个乐章减少到两个乐章构成如第奏鸣曲套曲乐章由三、四个乐章减少到两个乐章构成如第1919、、2020、、2222、、2424、、2727 以及第以及第 3232 首作品均由两个乐章构成首作品均由两个乐章构成 ( (二二) )对创作重点的转移对创作重点的转移 自海顿以来自海顿以来,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曲都是把重点放在第一乐章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曲都是把重点放在第一乐章, ,在在贝多芬创作的早期阶段贝多芬创作的早期阶段, ,许多作品沿袭了这一古典模式许多作品沿袭了这一古典模式, ,第一乐章的第一乐章的结构均明显大于末乐章结构结构均明显大于末乐章结构 然而在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然而在贝多芬中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 ,许多作品打破了第一乐章许多作品打破了第一乐章为重点的规则为重点的规则, ,将创作的重点转向乐曲的末乐章如将创作的重点转向乐曲的末乐章如《c《c 大调第二十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一钢琴奏鸣曲》,》,末乐章比首乐章长了足有末乐章比首乐章长了足有 239239 个小节。
个小节 三、曲式三、曲式结构结构 ( (一一) )曲式结构的灵活安排曲式结构的灵活安排 贝多芬创作初期的作品在曲式上严格而简洁地遵循了古典原则贝多芬创作初期的作品在曲式上严格而简洁地遵循了古典原则: :第一第一乐章均采用奏鸣曲式乐章均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曲式一般多用复三部曲式或回旋曲式第二乐章曲式一般多用复三部曲式或回旋曲式; ;第第三乐章曲式多用复三部曲式三乐章曲式多用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最多第四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最多 贝多芬在中后期不断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贝多芬在中后期不断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 ,奏奏鸣曲式的运用非常多样化鸣曲式的运用非常多样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第一, ,打破了第一乐章必用奏鸣曲式的常规例如打破了第一乐章必用奏鸣曲式的常规例如《ba《ba 大调第十二大调第十二奏鸣曲奏鸣曲》》是从变奏曲结构开始的是从变奏曲结构开始的, ,而完全没有奏鸣曲式的快板而完全没有奏鸣曲式的快板;《#;《# c c 小调第十四奏鸣曲小调第十四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单三部曲式结构。
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单三部曲式结构 第二第二, ,将进行曲引入了奏鸣曲例如将进行曲引入了奏鸣曲例如《ba《ba 大调第十二奏鸣曲大调第十二奏鸣曲》》的第的第三乐章是极富魅力的三乐章是极富魅力的《《葬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这无论是在思想上这无论是在思想上, ,还是艺术还是艺术上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上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 (二二) )奏鸣曲各部分的容量扩大奏鸣曲各部分的容量扩大 以往作曲家创作的引子篇幅很小以往作曲家创作的引子篇幅很小, ,动机发展也不复杂动机发展也不复杂, ,但是贝多芬在但是贝多芬在《c《c 小调第八小调第八( (悲怆悲怆) )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中中, ,将引子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引子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缓缓慢长大的引子为呈示部积蓄了力量慢长大的引子为呈示部积蓄了力量 再如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前期作品的尾声都较为简单随着自再如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前期作品的尾声都较为简单随着自我风格的逐渐成熟我风格的逐渐成熟, ,贝多芬将尾声大大扩展贝多芬将尾声大大扩展, ,使之在发展手法及情绪使之在发展手法及情绪上几乎相当于第二展开部例如在上几乎相当于第二展开部。
例如在《c《c 大调第二十一大调第二十一( (黎明黎明) )钢琴奏钢琴奏鸣曲鸣曲》》第一乐章中第一乐章中, ,尾声长达尾声长达 5353 个小节个小节, ,具有极强的动力性和紧张度具有极强的动力性和紧张度, ,形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成了全曲的高潮 贝多芬创作的贝多芬创作的 3232 首钢琴奏鸣曲首钢琴奏鸣曲, ,忠实地记录了他三十多年的思想历忠实地记录了他三十多年的思想历程和创作生涯程和创作生涯, ,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又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的作品又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的作品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古典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古典时期的海顿和莫扎特, ,其崇高其崇高的思想、宏大的气魄、深刻的哲思和非凡的技巧深刻地影响了的思想、宏大的气魄、深刻的哲思和非凡的技巧深刻地影响了 1919 世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家这纪浪漫主义的音乐家这 3232 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中的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中的““新新约全书约全书”,”,是全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孔庆浩孔庆浩. .以乐为本以乐为本 以变求新以变求新——有感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感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钢琴艺术钢琴艺术. .1999(2).1999(2). 郑兴三郑兴三.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 .福州福州: :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2003 年版年版. . 朱智朱智.“.“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音乐天地音乐天地.2004(8)..2004(8). 唐若甫唐若甫. .贝多芬与钢琴贝多芬与钢琴. .钢琴艺术钢琴艺术.2005(6).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