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卡夫卡《城堡》荒诞性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3页
文档ID:5093548
卡夫卡《城堡》荒诞性_第1页
1/3

卡夫卡 《城堡》的荒诞性姓名:李建 班级:中师 2 班 学号:20071121158摘要:《城堡》是卡夫卡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神秘的诱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城堡”和一个想法设法进入城堡但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的土地测量员 K 的这样一个无奈的孤独的悲惨者卡夫卡用他独特的荒诞手法写出了主人公心灵的痛苦和折磨及这个世界被异化了的虚无孤独和恐惧感 从而得出别样的内在意蕴 可以说这是卡夫卡自我的体验和真是的写照关键字:卡夫卡 荒诞 虚无卡夫卡卡夫卡一个出生于 19 世纪后半期的犹太商人家庭里的平凡男孩,在二十世纪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成为本世纪各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美国》 《审判》 《城堡》 ,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 《判决》《饥饿艺术家》 每一部作品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独特风采,构建了 “卡夫卡式”的的小说结构这些作品同时也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独到的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以及人在被个荒诞世界里所表现出来的扭曲,痛苦,折磨异化和陌生化,令人赞叹和深省。

城堡虚无荒诞性及其体现:1、身份来历不明的 K主人公 K 在小说开头来到村子投宿,开始了进入城堡的努力他的名字用字母“K”代替,一直到小说结束,都不知道 K 来自哪里,是什么人同时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有关他的思想、个性、爱好和行为特征等也是一片模糊,唯一较清楚的是小说中施瓦策打报告时对 K 的二三句描述:“K 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其貌不扬,衣衫褴褛,正安安稳稳地睡在一个草袋上,头枕着个小背包,手边还放着根有节的手杖”整部小说有关 K 的个人情况信息少得可怜:性别、年龄和他的企图—— 进入城堡可以说 K 这个人物和他的名字一样只能算一个空洞抽象的符号可以说 K 象一个不明物体被抛入一个外在陌生化的空间,成为城堡荒诞性的一部分2、世界的陌生化K 自始至终都无法与周围的一切相融合,在文章中,K 莫名其妙的得到城堡的认同,成为为城堡工作的土地探测员另一方面城堡又莫名其妙地派来两名助手,他们却有对手之实,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处处构成新的阻碍其中一名助手更是把 K 的情人弗丽达抢走,使 K 更加无助孤立K 处心积虚,百转千回地用尽手段去见克拉姆,后来却在佩琵的叙述中听到自己可能反而进入一个荒谬可笑的圈套,真假难辩。

依靠巴纳巴斯送信,却发现巴纳巴斯是不是城堡信使还是个问题而克拉姆的形象也是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再加上其真人与替身的混淆和各人主观判断的分歧,使对克拉姆这个城堡办事处负责人的认识和进入城堡变成一场恶梦面 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 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因此他始终都没法进入到自己我要到的世界中去留下来的只是这座城堡给 K 的冷漠在这里城堡为外是一个世界,城堡里也是一个世界,但是似乎这两个世界都容纳不下 K城堡就像是个无法走进的世界,一个找不到出口的迷宫,这里的人们,包括 K 和所有的官员、村民都被这个城堡所控制,不仅无力抗争 ,甚至连解脱逃避的机会也没有他们没有走进城堡,但却走入了没有出口的迷宫,永远无法脱身3,多重寓言式的荒诞性在这里,城堡它可以代表在当时信仰根基已有所撼动的宗教世界,人民拼命在追求它光芒四射的荣耀和心灵的庇护时发现,它始终离我们有那么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它也可以是正义,真理的化身,处心积虑的追逐却发现那是个没有入口的房间;甚至 ,它或许可以代表卡夫卡那封建家长作风的父亲或者两度订婚却不能理解他的未婚妻.对卡夫卡来说, 他们也是渴望进入却不能遂愿的城堡.更加开阔一点理解,城堡是否可以象征人们一切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一切行为的目标和动力比如幸福,比如财富, 比如智慧 . 也正是正是由于《城堡》具有与现实感强烈差异的多重寓意性,所以在卡夫卡掺入虚无的本质后,作品的完整同一性就被寓言撕裂了。

所以,《城堡》表现出来的细节并没有在整体中获得连贯,或者说没有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本身就是破碎、四分五裂的, 因而拼凑起来的图景也就不可能通畅完整,更不可能没有歧义性正是卡夫卡的无穷的寓言性为小说提供了具有同样无穷力量的预言性也许城堡是代表一个理想,一个没有欺诈、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在那个黑暗的日子里,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太渺茫了卡夫卡用这样看似荒诞错乱的文字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残酷和冷漠无情,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4、虚无异化的人生在代表作《城堡》这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中,他把这种人生荒诞感发挥到了极致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 K 成为了一种符号的象征他所做的只能是徘徊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城堡之外,即使无法走进也要进行没有意义的挣扎,即使辛苦,即使疲惫,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他继续的努力, 一切的一切都被卡夫卡归为命运的安排,挣扎也好 ,放弃也好 ,结果都是一样:走向死亡但是诱惑总是存在的,那么就不得不去挣扎,这就是人生最虚无的意义所在5、希望的虚无在《城堡》这篇文章里 K 只是围绕着人生理想的“城堡”作着毫无意义的绕圈运动,无限地接近是希望唯一可以带给我们的奖赏,却不允许我们有任何走进“城堡”的非分之想,因为一切都已在命运中有所注定,无法更改。

怀着小小的、可怜兮兮的世俗愿望的 K,所遭遇到的是整个人类的意志之谜;这种谜是只能用身体来解答的,任何高深的思想全无能为力而作为 K 本人, 似乎在旅途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唯一可以做的只有亲身去体验, 包括他在似梦似真的境界中对官员毕格尔的那种最纯粹的体验,那种让生死两界汇合的体验模糊了理想与现实的界限城堡让 K 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这个边界地区, 当然不会让他毫无收获而返该发生的都发生了,梦幻的堡垒中风景瑰丽奇诡, 仿佛人生的意义也达到了顶峰,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高峰体验” 人生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妙的心理体验,这也正是当 K 遇到了种种歧视和嘲笑后依旧尝试着、挣扎着、努力着走进城堡的原因而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可以看出命运是注定的, 但是为了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人生就会沦陷参考文献:[ 1 ] [奥] 弗朗茨·卡夫卡. 卡夫卡精品集[M ]. 高年生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2 ] [奥] 弗朗茨·卡夫卡. 城堡[M ]. 汤永宽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3 ] 姜瑞 荒诞的世界,虚无的人生 ———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北京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4 ] 葛宛菲 一个疯子眼中的常人世界—论卡夫卡及其荒诞性 新疆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