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动作评估 内 容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 第二节 知觉动作评估工具第三节 实施案例 n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掌握知觉动作的涵义、心理过程、评估方 法及评估范围;了解知觉动作的评估原则2、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 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 会查看知觉动作能力测验的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 ;学会对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 测验量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 释、推测的能力3、结合实例,练习、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 定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第一节 知觉动作评估概述一 、知觉动作涵义1、感觉: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包括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 2、知觉: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 、 触知觉、味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时 间 知觉等多种类别3、动作:是指由身体肌肉控制的运动它包括粗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大类 4、知觉动作:是一个接受、理解并判断感觉信息 后,作出正确动作反应的过程与表现是一个 基 本的心理过程,协调知觉输入与动作输出,包 括 视觉动作、听觉动作、触觉动作等技巧。
有机 体 将信息的知觉转变为动作反应的能力就叫做知 觉-动作统合能力 5、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具体包括:视知觉-动作、听 知觉-动作、触知觉-动作、运动知觉-动作的 统 合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如果出现统合困难就形 成 了知觉—运动困难,又称“斯特劳斯综合征” n斯特劳斯(straussler)综合征:是一种知觉和运动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和行为的失调,如空间定向、手眼协调、身体意象等出现困难,并难以准确地书面表达思想常有一种或多种知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障碍,并伴有神经系统缺陷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儿童的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二、知觉动作的心理过程 知觉动作是由四个步骤构成的一个循环的过程, 如图: 感感觉输觉输觉输觉输 入入知知觉统觉统觉统觉统 合合动动动动作反作反 馈馈馈馈动动动动作作输输输输出出知知觉动觉动觉动觉动 作的心理作的心理过过过过程程三、知觉动作的评估方法 1、测验法:最早将知觉和动作研究应用于评估实践的是戈尔茨坦、沃纳、斯特劳斯和他们的追随者 2、观察法四、知觉动作的评估原则 1、排除视觉和听觉障碍造成的知觉动作发展迟缓2、谨慎评估肢体或感官障碍儿童 3、仔细观察儿童行为 4、谨慎评估年龄较大儿童 5、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测验前训练案例介绍:研究者认为:学习障碍和智能障碍者通常会有知觉动作能力缺陷的问题;脑性麻痹者也有知觉动作能力异常的现象。
知觉动作发展对于那些感觉系统虽然受到影响,但仍有残余能力可以提高的个体,以及必须发展知觉能力才能补救感觉能力失去的个体来说,显得特别重要Ø例1:杰优是一位智力正常但个性安静的六岁儿童,他无法正确接收及表达某些文字在写字方面也有困难,他经常会把汉字翻转颠倒,例如把“张”写成“躬”;此外,杰优在基本阅读能力上有障碍教师观察发现该儿童在接收听觉信息记忆力不错,但在接收视觉信息上的记忆则不佳,为了确定这个问题的成因及程度,特殊教育教师请专家为他作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筛选杰优的视力以判定他的视觉敏锐度是否有问题,由于未发现任何显著缺陷;可是当评估人员又给杰优作视知觉测验时,结果却指出他的视觉处理能力明显低于平均的程度由此可知,杰优显著的问题包括手眼协调及空间认知的缺陷依据测验结果,专家建议为杰优安排一些矫正治疗的活动,教师和杰优的妈妈均同意在班上和家里为杰优进行一些矫正活动和视知觉动作练习五、知觉动作评估的范围(一)视知觉—动作 1、形象背景知觉n是指能够从形象的背景区别形象,并能对这个形 状赋予意义或是能将形象或组成形象的因素组合 的能力,如辨别汉字的拼音符号2、空间关系n是指与个体本身相对空间一自我中心位置找出物 体,以及在彼此间相对空间一客观物体位置找出 物体。
3、视知觉恒常性n是指虽有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如形状、大小,线 条、颜色、明度等),但仍能认知物体的能力,如 一件暗绿色的衣服,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下看 起来都是暗色的4、视觉动作协调n是指视觉和身体移动的协调能力,这是一种视知 觉动作能力统合视觉、触觉和运动知觉,如手眼 协调5、错觉n即知觉对于感觉信息所做的错误诠释二)听知觉—动作1、听觉区辨能力n是指能够区别不同声音的频率、音质和大小的能 力2、声音的位置n是指能够在环境中判定声音的来源或方向的能力 3、形象背景听知觉n系指在一般听觉刺激的背景中,能够区别和注意 适当听觉刺激的能力4、时间的听知觉n是指能够适时地认知和区别各种不同的听觉刺激的能力,如区别听觉刺激的节拍、速度5、听觉动作协调n是一种能够将听觉刺激与身体运动协调在一起的 能力6、听觉灵敏度 n是指透过纯音或说话听力检查器,来评估个体对 于声音接受的情况 (三)触知觉—动作1、压力感n 在于评估外在刺激对皮肤所形成的强度反应2、触觉记忆n在于评估经由触摸物体而对其属性(如大小,形状等)的记忆能力3、辨别物体形状n在于评估经由手触摸物体的形状(如石头)所形成的反应(如圆的、硬的等)。
4、触觉灵敏度n在于评估皮肤对于某些特质(如冷热、粗细等)所造成的灵敏反应程度 (四)运动知觉—动作1、身体知觉n包括:(1)身体图式,指身体能力和限制的知觉; (2)身体形象,指个体对身体的感觉而言,包含身 体外在部位及运作方法的知觉;(3)身体概念或身 体理解,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理解,包含能说出 身体各部份、了解身体在空间如何并移动身体的 某部位等2、两侧感和方向感n前者是指身体左右两侧的知觉;后者则是将两侧 感表现在空间内3、运动知觉灵敏度n在于评估跳跃、接物、旋转等动作反应灵敏的 程度4、速度n 在于评估有关四肢运动的速度5、喜好n 在于评估身体部位惯用的习性(如手和脚) 6、强度n在于评估身体部位伸长,摆动、疲劳及施力的 反应程度第二节 知觉动作评估工具一、班达视觉动作完形测验(BVMGT)(一)测验目的:区分脑损伤与非脑损伤患者,属于视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二)编订者:L.Bender 班达,发表于1938年三)适用范围:5-11岁儿童四)测验构成:由9张画有一个抽象图案的图片组成五)测验信效度:评分者信度0.79—0.99;稳定性系数0.50—0.90;效标关联效度中,与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13至—0.58之间;与智力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19—0.60。
六)评价:是目前最常用的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之一内容简单,施测方便,应用广泛但稳定性较低,用于诊断脑损伤、智力落后及情绪障碍不一定准确且常模已经过时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一)测验目的:旨在评估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技能 (二)编、修订者:J.Ayers发表于1975年;国内已 修订 (三)使用范围:4-12岁儿童 (四)测验形式:个别测试 (五)量表构成量表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前庭失衡(14题 );触觉功能不良(21题);本体感失调(12题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8题);大年龄儿童的问 题(3题)六)评价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内容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应用广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评定量表每题一分,凡标准分<=40分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分之间为轻度,20-3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三、简明知觉动作测验(QNST) (一)测验目的:测量与儿童学习有关的神经性统 整能力,例如动作发展的成熟度、大小内肌肉的控 制、注意力、视知觉与听知觉技能、动作的速度、 韵律感、空间感、空间组织与身体平衡等能力,作 为评估和康复课程规划的依据二)编、修订者:原作者:Mutti, Sterling 及 Spalding;1985年,周台杰修订。
三)适用范围:6-12岁儿童四)测验时间:20—30分钟五)测验形式:个别测试为主六)测验构成共有15个分测验,包括:书写技能、认知与仿画图形、认知手掌上的字形、追视技能、模仿声音组型、用手指触鼻尖、同手指接成圆圈、同时触摸手和脸、迅速翻转手掌动作、伸展四肢、脚跟紧靠脚尖行走、单脚站立、交换跳、辨别左右、异常行为等七)测验信效度间隔四周的重测信度在0.65-0.87之间(6-12岁),标准误在3.84-7.12间;评分者信度系数为0.72,达到0.01显著水平效度方面,与视知觉发展测验和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在0.32-0.62间;并进行了内部一致性分析、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不同团体差异、与其它测验相关、与知觉动作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等6项构念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四、视觉—动作统合发展测验(VMI)(一)测验目的:评估视知觉与精细动作的统合能力 二)编订者:比里K.E.Beery,最早发表于1967年 ,经3次修订,1997年版本简称VMI-4三)适用范围:3-18岁儿童、青少年四)测验构成包括低龄版和完整版两个版本低龄版(用于3-8 岁儿童)由18张图片构成,完整版(用于3-18岁儿 童)由27张图片构成,每张图片上都有一个几何图 案。
五)测验信效度分半信度0.79;稳定性系数的中位数0.81;评分者信度系数0.93;效标关联效度在0.37至0.82之间六)评价是目前常用的知觉动作统合测验之一该测验的信度略高于班达视觉动作完型测验,效度有待于进一步证明五、视知觉发展测验(DTVP)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二)编订者:弗罗斯蒂等人,最早发表于1964年; 1993年米哈尔等人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本简称 DTVP-2 (三)适用范围:4-10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约30-60分钟 (五)测验构成由8个分测验组成,包括:眼-手协调(4题)、临摹 (20题)、空间关系(10题)、空间位置(25题) 、图片-背景(18题);视觉填充(20题)、视觉- 动作速度(128个没有填写的符号)、图形恒常性( 20题)六)测验信效度各分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0-0.97之间,总 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93-0.98;稳定性系数分布 在0.71-0.86之间,总分的稳定性系数在0.89-0.95 之间编制者认为此测验内容效度较高,与同类测 验的相关系数在0.27-0.95之间;该测验与年龄呈 显著相关,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编制者的构想 。
(七)评价DTVP-2是一个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测验,与班达视觉 动作完型测验相比,其测验范围更广,信效度更高 ,常模更新且具有代表性目前该测验已广泛应用 于视知觉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价六、听觉辨别测验(ADT) (一)测验目的:测量儿童对只有一个因素有差别的 单词的区分能力 (二)编订者:韦普曼(J.M.Wepman),最早发表于 1975年;1987年雷诺兹(W.M.Reynolds)对其进行 了修订,即ADT-2 (三)适用范围:4-8岁儿童 (四)测验时间:约5分钟 (五)测验构成由1A型和2A型两个版本构成两个版本各由30对不 相同和10对相同的单词组成测试时让被试回答单 词相同或不相同六)测验信效度1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0.75,2A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中位数为0.79;效度方面,该测验与各种语言测验、智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81至0.85之间在测验所测量的年龄范围内,分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七)评价该测验内容简单,施测省时省力,是目前最知名的听知觉测验之一但该测验的信效度均不理想,不适宜在正式评估中使用七、戈德曼—弗里斯托—伍德科克成套听觉技能测验 (一)测验目的:评估儿童的各种听觉技能。
(二)编订者:戈德曼等人最早发表于1974年 (三)适用范围:个别施测的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 3岁至成年 (四)测验时间:根据评估目的不同,主试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