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类工业园区规划简析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各类垃圾废物的产生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根 据历年环境状况公报, 1998 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 8 亿 t ,2005 年 增至 13.4 亿 t ,年增长率达到 7.65%但是我国的废物处置方式依然十分落 后,以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 ;不仅技术水平较低,而且埋下了巨大的 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消费速度迅速增长, 2008 年中国和国际 环保主义者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中国正在以可持续能力两倍的速度消耗农田、 木材、水和金属等自然资源 反观上述两种现象,废物中含有大量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再生资源,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如 果能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可成为与天然资源同等重要的矿山 ”因此,提 取废物中的有用资源, 促进废物的循环利用, 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短 缺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所谓的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许多废物 (如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等 )虽然不再具有原有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 技术处理, 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资源, 重新获得新的使用价值 静脉产业就是 将这类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和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的产业。
静脉产业类园区现状2.1 概念简介 “静脉产业”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概念,又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 也就是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 以节约资源、 保护环 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 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 利用的资源和产品, 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 静脉产业尽可 能地把传统的 “资源—产品—废弃物” 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 “资源—产品 —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 减少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 注重资源的循环 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静脉产业类 生态工业园区(简称“静脉产业园区” )是静脉产业的实践形式,是以从事 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2006 年 9 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 准(试行)》(HJ/T 275-2006),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 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共 20 个指标对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了规范,也对 静脉产业园区的入园对象、处理类别、产品产出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在理论设想和相关标准的知道下, 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 度的静脉类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2.2 建设实践随着资源循环工业园区概念的提出和清洁生产、 生态工业等思想的推广, 尤其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包含物质交换和废物循环 的共生体项目和计划, 先后宣布为资源循环工业园区 一些发达国家, 如丹 麦、美国、 加拿大等工业园区管理先进的国家, 很早就开始规划建设资源循 环工业示范园区, 其他国家如泰国、 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兴 建此类园区目前,全球资源循环工业园区项目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在发展, 日本的 eco-town 案例成为当今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截至 2006 年 1 月,日本共建成了 26 个 Eco-town 项目,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最典型的 是川崎生态城川崎生态城是 1997 年日本第一个被批准的生态城,目前共有 71 企业, 占地 0.9 公顷( 2003 年)5 个企业已通过认证作为生态城的硬件项目,除 此之外,其他的循环回收厂比如废家用电器回收厂和带有回收工艺的水泥制 造厂也在生态城中建成 其中,硬件项目主要包括制备用作鼓风炉原料的废 塑料回收厂、制备混凝土模板作业用的 NF板制造厂、难回收纸的回收处理 厂、制备氨用原料的废塑料回收厂、 废PET瓶回收再生厂,其他项目包括废 家用电器回收系统、 用工业废物制造水泥厂、 不锈钢制造厂废物的回收利用 项目。
静脉产业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仅仅 20多 年的时间在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 以上各国都制定了较为严密 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技术支持等,成为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 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也为我国建设发展静脉产业和建设静 脉产业园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06 年 9 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 《静 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 ,按照此标准,青岛、 苏州、上海、唐山、天津等城市陆续开展了静脉产业园区的策划和建设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区是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6年6月批准创建的国 内首个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位于莱西市姜山镇,园区占地220ha, 分为生产区、研究区、实验区、服务区4个功能区和1个预留区,由青岛新 天地投资公司兴建曹妃甸工业园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 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 冀城市群,处于中国四大经济区交接地带其显著特点为“面向大海有深槽, 背靠陆地有浅滩”,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曹妃甸是国家“十一 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港口、钢铁、化工、电力等产业共同构 筑了曹妃甸强大的产业基础。
曹妃甸工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 有效 利用了各类工业产出的废水、废气、废弃料和钢渣等垃圾废物按照科学发 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曹妃甸工业示范区正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 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的循环经 济之路3 / 7苏州光大静脉产业园是第一个集中处置城市工业、生活固体废物的环 保静脉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250ha,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沼气发电 厂、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污染处理中心、固体废弃 物预处理中心、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中心、 儿童和学生环保宣传教育基地等可见,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都 在静脉类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突破, 那么,这些园区建设 发展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呢?2.3 技术特点随着各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及其日益的发展壮大, 它对技术创新发 展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 静脉类工业园区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推动了回收利用型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物料消耗最小化的系统技术的 发展;使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化、系统化;催化绿色技术革命简单来说, 实现了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
在美国,查塔诺加(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重新利用老 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 如将旧钢铁铸造车间改造 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车间;紧邻的肥皂厂则循环利用废水; 而肥皂厂旁边是利用肥皂厂副产作原料的一家工厂 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 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则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 的特定资源, 也就是俄克拉何马州大量的废轮胎资源, 通过采用高温分解 技术将这些废轮胎资源化从而得到炭黑、 塑化剂和废热等产品 天津开发 区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将汽车生产中的废钢及其它边角废料回收后, 通过 熔炼等加工过程制成钢锭, 再提供给丰田模具工厂作为其生产模具的原料 另外,针对食品饮料业能源消耗量大且稳定的特点, 天津开发区开展了企 业内部和行业间的蒸汽梯级利用; 并进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共生合作, 构建废水代谢链条 还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和再生利用; 致力于垃圾分拣和 再生,使危险废物实现资源化; 以及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 剩余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从这些近似闭环设计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通过相关技术和整合方案, 园区企业间利用彼此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 经过加 工后重新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这种循环生产的理念, 充分带动了回收利用 4 / 7型技术的发展,更很好的体现出了工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有效利用 的理论除此之外, 静脉产业类工业园区也广泛应用了多种节能技术, 对园区 的建筑和工业进行节能设计或改造, 如地源热泵、冰蓄冷、低碳电力整合、 雨水收集等等,一些园区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冰蓄冷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 , 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 (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 ,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 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 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 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 “移峰填谷”,为业主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改善用电结构和电厂发电机 组的运行状况,减少对矿物燃料的消耗和运行效率低的调峰电站的投入 如果按2台5627kW( 1600RT离心式冷水机组为机载主机、5台(1600RT 5627kW/3658kW(空调工况/制冰工况)的双工况乙二醇主机全配置计算 由于空调冰蓄冷系统的设备配电容量比常规系统配电容量小, 并且电力部 门实行三段式峰谷电价政策, 空调冰蓄冷利用夜间谷段的低价制冰, 在日 间电力高峰段放冷,全年设备运行水电消耗约 1410.1 万元,比常规空调 系统节约 676.6 万元,降低近 32%。
若综合年基本电费、 设备维修费和管 理费等因素,蓄冷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年总运行费用降低约 801.76 万低碳电力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重要目标, 通过实现能源结构的多 元化,形成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发电技术发展,提高能效,同时引 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降低污染,提高电能生产,传输,与消费的效率, 促进节能, 减缓能源资源的消耗, 降低碳排放 在昆山低碳光电园区工业 用电优化中, 利用典型工业用电负荷曲线进行分配并改善发电方式后, 按照每发一度电减碳量为 320g 标煤,每年减碳量为 87000t 标煤,减碳量是 十分可观,此时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 15%,每度电为 0.997 元,比工业用电 1 元每度更经济生态循环和低碳技术的大范围使用, 使得包括静脉类在内的各种工业 园区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 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 闭环经济模式,同时减少了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 注重资源的循环、 高效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 到最低程度三、 静脉产业类园区主要问题 其一,盈利模式欠缺,产业化规模拓展速度缓慢当前,国内静脉产业 园建设除了在地域差距上有所减少之外, 基本上是几家企业的简单综合, 并 未实现企业间相互合作, 相互融合。
内因是园区内产业链条不完善这块 “通 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趋利心切,置前期规划和 后期发展于不顾,导致其在园区盈利模式规划主导地位缺失其二,欠缺合理高效的静脉产业园区污染防控体系 静脉产业园区通俗 的说法是废弃物“集中营” ,由于堆积效应放大了污染的波及范围,园区内 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污染防控体系建设相当必要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污水 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等问题不容忽视, 完善的污水处理管道建设和锅炉废气 回收设备安装属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和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静脉产业尚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 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尚未建立起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信息咨询服务的规 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各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服务 网络,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产业园区在前期规划中定位上应不断提高, 从而不断扩大产业园区的效益影响因此,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运营才有利于静脉产业污染防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产业链、降低环境风险、 集约利用土地和行政管理部门监管 而这些需 要相关政策法规的严格规范, 应严厉打击在园区规划中投机取巧, 编造数据, 单单注重硬性评价指标而忽略实际效益的行为。
四:结语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 K.E. Boulding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