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桂湖公园与宝光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1.89KB
约3页
文档ID:35671263
桂湖公园与宝光寺_第1页
1/3

桂湖公园桂湖森林广场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新都区城西南,距成都18 公里特点:楼台掩映,花木扶疏,小巧别致,环境幽雅,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的“川西第一湖”它面积 4 万平方米,水面约2 万平方米是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升庵的旧居园内有升庵祠,陈列杨升庵的著作 100 余种, 4000 多卷著名人物:一,明代状元、著名学者杨升庵(又名:杨慎,明代三大才子另两位是:徐渭、解缙);二,作家艾芜之墓;三,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之墓;四,毛泽东主席最喜爱的秘书田家英之像艾芜墓艾芜( 1904-1992 ),新都区清流镇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当代文坛泰斗 巴金 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天香园楼桂湖森林广场最大的建筑群“天香园”,取唐代诗人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意其主体建筑为高约30 米的楼阁,耸立云端,故名云外楼此楼座南向北,正面临湖,楼下有高达6 米的石台基,如基装以汉白玉雕花勾栏,勾栏全长180 米,共有栏板108 块,雕着 108 种花卉,台基前32 级踏跺中间的红砂石御路上,刻着“九龙戏珠”图案,九条龙游于云水之间,神气活现,刻技精湛。

云外楼为正方形五层建筑,中有螺旋状梯步可登,其匾额悬于最高楼檐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启功先生所书云外楼临水处,建有二水榭,东曰“迎晖”,西曰“步月”楼之左右及后面,均有回廊环护,结构奇巧, 木雕精美, 楼西还有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凉亭,名叫南亭 南亭,唐代园林建筑名, 在新都城南,唐代诗人张说有《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诗当代一位有学者从诗句“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考证,桂湖是在唐代南亭的基础上建成的,故留南亭之名以怀胜迹楼东不远处有“浮光阁”,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之意,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此阁为三层,高约15 米楼、亭、阁并排而立,互为呼应,优美和谐沁春园桂湖公园的大门石狮雄镇,宏伟壮观,门匾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 所书;“沁春园”,园内的主体建筑为一座大型舫居,形如北京颐和园的石舫,有匾曰“逍遥游”,为我国佛教高僧遍能法师 所书,取战国著名哲学家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为舫居之名古堰遗迹(又名:学士堰)桂湖森林广场饮马河上却实实在在还有一座五百年前的古堰遗迹这座堰是明代首辅大学士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捐资修筑的一处农田水利工程它年复一年,引水灌田,造福桑梓,农乡百姓不忘其德,故沿称此堰为学士堰。

学士堰下游数百米处的新都城南门桥,即是杨升庵祖父杨春为便利城乡来往而捐资修建的清源桥这座桥近年因市镇建设而拆除,不久,它将迁建于桂湖森林广场境内,作为饮马河上的新景点宝光寺历史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 公里处新都县城 相传始建于东汉, 迄今一千九百多年 隋代名“大石寺”公元 880 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被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宝光寺结构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 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

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 米的 13 级密檐式方形砖塔罗汉堂结构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 年),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内塑佛、菩萨、祖师59 尊,罗汉 518 尊,每尊高约2 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五百罗汉的历史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弘扬佛法,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五百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集会,这就是佛教史所说的第一次结集会上,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汇集起来,以传后世,这五百弟子即是五百罗汉天王殿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 年)佛德和堂建,道光十年(公元1830 年)月和堂建,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 一代禅宗 “匾额殿后因有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 年)石刻《尊胜陀罗尼咒》经幢,故此殿又名尊胜殿舍利塔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隋代系“木浮图九级 “ ,一殿此塔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历千余年,屡有残破,屡有培修,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公尺,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

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龛聊“ 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 ,为现代著名高伪太虚大师撰画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是佛教著名圣迹之一史称宝光寺中与初祖、清初著名高僧笑宗印密曾赋诗赞塔曰:宝塔凌空利似剑,几经鏖战圃周唐清平天下无能及,留与业作栋梁 七佛殿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 米和 3.1 米,神态壮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 米汉白玉卧佛,系 1991 年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 年)真印和尚募建大雄殿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

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藏经楼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 米、宽 40 米、深 18 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 上为藏经楼, 贮有敦煌藏经四十三册,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乃历代方丈说法处念佛堂位于寺院东侧自南向北的极乐堂后面,堂高10米,宽九楹,清同治年间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 米,直径 2 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塔内精细地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六根石上盘以飞龙,造形生动整个石塔玲珑剔透,是寺内艺术价值较高的雕刻之一,相传为清代三个名工历时三年刻成历代住持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意寂法师意寂法师俗名傅世立,重庆市开县人,1963 年 9 月出生他 1985 年 9 月到新都宝光寺出家,在宝光寺兼洛阳白马寺方丈明高大和尚座下披剃为沙弥,1987 年 9 月又在明高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1990 年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 2001 年结业于四川省佛教执事进修班他从1991 年起, 历任宝光寺知客、 副寺、监院,委员会成员、副主任,成都市佛协常务理事,四川省佛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新都区人大常务委员等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