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硕士培养-正文部分2011级

li45****60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00.85KB
约84页
文档ID:25840551
硕士培养-正文部分2011级_第1页
1/84

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1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行和实施寓“宽泛知识教育”、“科研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培养模式 (2)硕士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专门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贯彻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4)硕士生的指导工作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也可采用导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按专题研究方向成立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负责的指导小组。

三、学制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硕士生在完成培养的各个环节后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多只能申请提前1年毕业 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包括3个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学习环节:22学分; (2)科研素质环节:不少于4学分; (3)创新能力环节:不少于2学分 硕士生在完成上述三个环节的基本学分外,应在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环节之间选择更多的学分,以达到总学分的要求 四、课程学习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各部分的学习要求如下: (1)基础课程:分为“基础必修”和“基础选修”两类其中基础必修类设1门课程;基础选修类设2-3门课程,由硕士生根据需要选修 (2)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类其中专业必修类设3门课程其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2中,1门为本专业硕士生学科专题讲座,2门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类设置若干门课程,由硕士生根据需要选修 (3)公共课程:分为“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两类其中: 公共必修类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1门,外语课程2门课程,为硕士生必修课程;公共选修类课程设置若干门,由硕士生根据需要选修。

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性质,指定选修2门次本专业的本科生主干专业课程该类课程的学分不计入培养的总学分之内 课程结构与课程目录见相应学科专业(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五、科研素质 在科研素质环节,主要考核项目为学术活动、专题研讨、论文选题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学术活动:主要考核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相关学术活动的情况,达到要求记1个学分 专题研讨: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参加由导师组织的的学术专题研讨的表现该环节按学期进行考核,每学期每生记1.5个学分要求硕士生在毕业答辩前至少参加2个学期的专题研讨考核,合计3学分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必备的一个环节,不计入学分 本环节累计学分不少于4学分 本环节具体实施细则见《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科研素质基本要求与考核工作规定》 六、创新能力 在创新能力环节,主要考核项目为学术论文发表、科研实践、独立研究与自主创业、专利发明、课外作品竞赛及其它各类创新活动等对以上活动的考核一般以研究生参加具体活动的类型、获奖级别、承担的角色等分别计入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按照学校制定的“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均可参照相应的计分标准计入本环节(创新能力环节)的学分之内另外,硕士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它相应的项目作为本环节的考核目标,达到该环节规定的基本学分要求即可 本环节具体实施细则见《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要求与考核工作规定》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等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应注意在生产实际或学术理论上具有意义 (2)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较广,基本技能的运用比较熟练 (3)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4)论文的理论部分,要概念清晰、分析严谨,论文的实验部分数据要真实,并要论证其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3可靠性,体现良好的学风,数据的处理部分要有依据,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对处理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应作理论上的论述与讨论 八、论文答辩与授予学位 硕士生在完成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按照《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中国矿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

九、其它 (1)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参照本规定执行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煤矿单招硕士研究生不执行此规定 (3)本规定从2008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4“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培养方案是按照独立的二级学科修订的该学科建设历史较长,从1978年研究生教育开设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开始,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就正常地开展起来1985年以联合培养的形式招收了三届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2001年,以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和创造学教研中心为基础,创建了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下设科学技术创造理论与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煤炭科技史等方向从2002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产物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本学科在一般性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向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方向关注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共同构成和谐社会的前提下,用综合性方法研究各类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其中研究的主要问题有: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经济、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技术创新的模式、科技发展与生态问题、科学技术与政治等 技术安全是在煤炭工业现实需求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方向,主要采用哲学和科学的方法,研究技术生存状态下引发的安全问题,区别于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该方向主要研究技术安全的本质、安全与科技的关系、技术安全的社会因素、以及安全政策和安全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并对能源安全、矿业安全、生态安全等重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曾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奖,以及市级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奖等教学与科研奖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二、培养目标 掌握扎实和系统的哲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现代科技特别是绿色科技的发展概况和演变趋势,通过专题研究和训练,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或技术安全方面的研究方法;能够较好的掌握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述的工作,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学术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5三、课程设置 分类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基础必修 090001S4 哲学概论 45 3 1 基础选修 090002S4 科学技术哲学原著选读 45 3 1 090003S4 技术批判理论 45 3 1 090004S4 科学技术史专题 45 3 1 专业必修 090005S4 硕士学科专题讲座 30 2 1 090006S4 科学哲学 30 2 2 090007S4 技术哲学 30 2 2 专业选修 090008S4 科学、技术与社会 30 2 2 090009S4 技术安全 30 2 2 090010S4 中国思想史专题 30 2 2 090011S4 科技创新模式探究 30 2 2 090012S4 生态学哲学导论 30 2 2 公共必修 090013S4 社会科学方法论 30 2 1 140001S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100030S4 英语口语(高级、中级)任选1门 30 2 1 100031S4 实用英语(若干门)任选1门 30 2 2 公共选修 见课程目录 参照每学期开课信息 30 2 1 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环节基本学分22学分。

其中要求必修环节>=16学分,选修环节>=6学分 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1 版】 6“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含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一、专业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经济一级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二个二级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能源结构、能源产业政策、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资源产业组织与结构和资源产业政策等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学科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特点是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技术、数理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经济对策论中的优化理论,以及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等,研究经济理论、解决具体经济问题重点描述各种经济现象及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定量特征,对各种经济政策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效果进行定量比较,预测和分析,并对理论经济学中的各种假说和命题进行数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有资源经济系统优化理论方法与应用、经济系统分析与预测、经济系统工程和宏观经济战略与管理等研究方向 该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其中产业经济学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数量经济学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20余项近五年,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余人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市场经济规律,了解经济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掌握数量经济学、产业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方面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一定独立开展经济研究素养、较好的经济管理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经济政策分析水平,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经济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