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混合教学”的基本内容 “混合教学”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是基于教育下的教学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混合,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指导、和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这里的“混合”是指为实现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组合混合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目的、要求的差异导致了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者对各种媒体的适应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要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者如何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恰当的混合方式混合教学”包括教学媒体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环节的组合一)教学媒体的混合将信息技术与教具、模型、幻灯、光学投影、电视等常规教学媒体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判断采用哪些教学媒体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而不是片面地用信息技术替代其他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二)教学方法的混合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课堂讲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一是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包括教师点讲、组织讨论、精记笔记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些可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复习思考题的方法,有些可通过课堂提问与做练习的方法来解决三是原理讲授与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相结合大学课程中很多理论课内容不好理解,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讲授时应尽量结合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使之容易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适当组织和实施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夯实理论学习的基础三)教学环节的组合“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按教学环节划分课前导学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答疑环节,在每一环节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的混合和教学方法的混合,实现师生的交互二、审计学课程中“混合教学”的应用基于审计学学科的多学科属性及边缘性和综合性、理性特征与经验性等特征,在进行审计学教学时,该课程理论内容多,抽象、枯燥、乏味,加上学生没有会计、审计实务经验,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难学,老师也感觉难教为改变这种状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可在现代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在审计学教学活动中尝试“混合教学法”。
混合教学”模式下,将教学活动按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划分,实现师生的互动以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中的收入实质性测试为例说明运用“混合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一)课前导学环节学生课前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该环节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混合,多种方法的混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引导有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习资源丰富,通过学习可以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部分疑难,学生在自学过程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可以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课程衔接通过对比学习,贯通知识、横向比较,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导学效果反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自学的程度,确定课堂讲授内容首先是教学方法的组合,包括提示法和反馈法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过程,教师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提供自学思路,梳理主线,明确自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提供多种媒体资源,借助于媒体手段,加强互动,反馈导学效果,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其学习目标是掌握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的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学习要点如下:(1)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销货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测试。
3)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是否符合收入实现的条件,前后期是否一致,结合中级财务会计关于收入结算方式理解;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4)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包括应收账款的函证、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自学的程度如何,教师应予以掌握,以便安排课堂内容,因此在进行导学设计时,采用反馈法,设计一些提问,要求学生在自学之后予以回答导学效果反馈内容包括:简要回答收入确定的条件;不同销售方式与货款结算方式下具体收入的确认;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注册会计师关于应收账款函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媒体的组合学习资源的形式有IP课件、网上资料、纸介的教材与指导书等多样形式导学提供方式包括在上课前一周将本次课的自学引导通过BBS教学讨论区发帖、或打印文本分发给学生等方式告知学生对于导学提问的反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BBS教学讨论区发帖提交答案、发E-mail、回复等最后是师生互动在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就相关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回答教师导学中的提问,借助多媒体的支持实现师生远距离的交流互动如通过教学讨论区发贴、打、发邮件等方式与教师交流。
二)课堂讲授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课堂上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首先是教学方法的组合一是讲授法与课堂答疑法这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是在课前导学前提下的讲授法,与传统讲授法不同的是并非讲授全部的知识点,而是选择师生交互中所反馈出来的学生在自学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难的重要知识点,如收入截止的测试、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知识,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不再是“填鸭式”的讲授,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重点讲解,讲授课一般只安排1~2个重要问题,与该问题有关的次重要问题,往往已在课前导学中指导学生完成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实质性测试有4个知识点,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其中2个知识点,根据导学效果反馈及课前答疑显示,“收入截止的测试、应收账款函证”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不再专门讲授通过课前引导,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学生不再是盲目、被动的听课,而是带着问题听与讲授法相互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有课堂答疑法,主要是就重点内容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疑惑进行解答、讨论,有助于提高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
二是讨论法审计学课程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组织案例讨论有助于相关知识的整合,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一些造假事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基本案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该事件暴露出的审计问题,最后发表对注册会计师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假设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发现造假事件中的舞弊行为是此次讨论的中心,但不一定有统一明确的答案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不倾向具体论点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参与讨论及与同学辩论交流,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验证,明确了新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利用这一组织形式,通过集中讨论巩固、总结、发展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深化下一步的学习其次是教学媒体的组合1)电子教案:要求突出重点内容,设计结构简单,文字表述简洁2)黑板:用于具体实务例题的计算、举例、要点强调等3)网上相关资源的整合:下载典型案例、综合练习、单元要点提示等最后是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提问、课堂的讨论、单元的归纳总结等实现师生面对面实时的交流互动三)课后答疑环节“混合教学”的教学活动不仅存在于课堂讲授教学环节,还包括课前导学阶段和课后答疑解惑环节。
课后答疑是“混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作业提示、综合练习、实验指导、试卷讲评等,是对前两个环节所获知识、信息消化、巩固、深化的过程教学方法上采用个别法和集中反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学生在课后作业、练习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答疑、指导,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作为下节课的课堂内容,集中进行指导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手段及资源,如答疑、BBS讨论求助解答、E-mail、下载试题库、平时作业和复习资料、网上发布形成作业答案提示等师生互动方面,借助多种媒体手段,师生之间实现交流互动课后答疑是对学生学习程度、学习效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安排下一环节教学活动混合教学法”是对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同时,该教学方法也可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内容提供一个思路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