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 断与处理 1概述•发热是儿科医生临床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 问题之一,占儿科急诊的比例非常之高 万朝敏、张崇凡等13位专家制定工作组, 于近日发布了《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 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指南针对21个临床问题,提出了31条推 荐意见,指南适用于儿科、急诊科、全科 及相关护理人员,以下为指南主要推荐意 见 2问题1: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 •1、位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 2D);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 小(1D) •2、新生儿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3、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2℃( 1C),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 0.5℃(2D) •4、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1B),并 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1D)。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 温的理想工具之一(1B) •5、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 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1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 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3•问题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是否 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6、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 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2D)4•问题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是否 与严重疾病相关?7、临界值 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 的可能性较大,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 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12•问题1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降钙素原 (PCT)检查的指征和时间•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 查较CRP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价值更 大,可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2C),但 不作为常规筛查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指标13•问题1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PCT检查诊 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7、临界 值1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取PCT>临界值2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 染的可能性很大(1B)14问题1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 PCT检查的临床经济学评价18、PCT+WBC+CRP检测可提高早期诊 断脑膜炎准确率,从而降低病因不明 急性发热儿童总体人群治疗费用(无 证据分级)15•问题1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疫苗接种与隐匿 性菌血症的发生风险•19、一般状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接 种过较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隐匿 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低(1A) •16•问题1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发 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险•20、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 (1D) •21、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必要时行血 培养检查(2D) •22、3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建议常 规行血培养检查(2D)17•问题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颅 内感染高风险•2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椎穿 刺脑脊液检查(1D) •24、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伴一般状态 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 阳性时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18•问题17: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 线检查的必要性•2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 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疾病症状和体征时( 1D)19•问题1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血常规联合 CRP检查诊断严重疾病敏感度和特异度•未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20•问题19:发热儿童的舒适度及评估工具 ••26、可参考使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 中文版《新生儿疼痛和不适量表》评估0—5岁急 性发热儿童舒适度(1C) •21•问题20:物理降温在发热儿童中的疗效与安全性•27、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 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 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1D),更不 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1D)22•问题21:药物退热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与安全性•28、≥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 ,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 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1,2次用药的最 短间隔时间为6h。≥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 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1,2次用药的最 短间隔6——8h,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 全性相似 •29、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 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1B——D ) •30、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1B——C ) •31、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