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27.05KB
约14页
文档ID:61713125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1/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方案(080601) 一一、专业简介、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2011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原青岛大学电气系建系之初的电气技术专业2007年该 专业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 已拥有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以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电 力电子技术”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 “工业控制技术” 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是省内继山东大学之后第二个获得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的学位点, 也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强电方向 最早的研究生学位点2010年获批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电气工程一级 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为校重点学科 本专业结合导师学术专长和社会需求,在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方向以“电能变换 与先进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学科为依托,进行高水平 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高度重视特色学科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 实践型的教学体系建设, 强调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把提高培养质量当 作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该学科目前有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导师10名,其中教授6人,10人 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全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 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名牌重点高校, 主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充足 这支年龄层次合理、学缘分布广泛、专业基础扎实的导师队伍,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雄厚的师 资基础学科结合导师学术专长和社会需求,在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建设以“电 能变换与先进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校重点学科为依托,在基本 设施完善、办公条件改进、仪器设备添置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满足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 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学生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 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具有解决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及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能力。

本专 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卓 越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 国际化视野, 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能够在生产、 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及相关企业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 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期望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成长为生产、科研与工程设计岗位的技术骨干 和管理者,具备以下能力: 1.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 组织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 2. 能够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和 决策能力,并在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3. 能够跟踪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新技术能提出可行性方案,能够 对电气行业发展趋势作出前瞻性判断; 4. 熟悉电气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尊重社会、法律和 环境; 5. 具备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 问题; 6. 具有组织、管理工程项目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培养要求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系统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 国际化视野, 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能够在生产、 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 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应具备扎实的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电气工 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进行分析问题:能够应用电气与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工 程问题,并得到问题的起因、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等有效结论 3应具备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 /开发满足要求的电气装置及控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建立电气系统的研究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复杂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及实践对环境、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较高的职业规范: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组 织和协调能力 10 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 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 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文献查阅能力 和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有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设置 1.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交流调速系 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面向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电子工程训练、 电气工程训练、电子设计自动化综合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践) 、毕业设计(论 文)等 4.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类别类型类型学时学时 ((含理论和实验实践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含理论和实验实践))占总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 % 必修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648 学时+1 周3720.8% 大类专业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800 学时45.525.5% 专业核心课408 学时2413.5% 集中实践80 学时+34 周36.520.5% 必修课合计1936 学时+35 周14380.3%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105.6% 实践/多元课开设 936 学时+6 周至少修读 25/开设 5314.1% 选修课合计/至少修读 3519.7%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必修 143 学分,选修至少 35 学分,总计至少 178 学分 实验实践学分安排表实验实践学分安排表 类别类别类型类型 学时学时 学时合计学时合计 学分学分 学分合计学分合计 必修必修选修选修 必修必修 选修选修 实验实 践课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2561924487.5613.5 非独立课内实验1707024083.511.5 集中实践(含军训 1 周 和社会实践 4 周) 80 学时 +35 周 6 周 80 学时 +41 周 37.5340.5 实验实践课总计 506 学时 +35 周 262 学时 +6 周 768 学时 +41 周 53,占总学 分 29.8% 12.5 学分 65.5,占总 学分 36.8%。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集中实践教学学分 学期安排(周) S112S234S356S478 军事理论与训练11周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11周 电子设计自动化1 32 学时 电子工程训练1 32 学时 电气工程训练0.5 32 学时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1周 专业实习 188周 专业课程设计22周 专业实习 288周 毕业设计(论文)1414 周 社会实践1至少 4 周,分散进行 合计38.5 5.课程地图见附件1 五、修读五、修读要求要求 1.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可在三至八年内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 (1)至少取得178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至少35学分; (2)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实行达标制,学生可通过自 学或选修相应的通识教育选课程后,参加学校达标测试,达标通过后后方可毕业; (3) 学生通过自学、 课外等形式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相应等级 (不 低于二级乙等)方可毕业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详见附件2 七、七、修读修读指导建议指导建议 1.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测试成绩选择不同级别进行修读, 修读起点不低于大学英语Ⅲ,修满9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 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 3.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学生至少修读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 至少修读6学分,普通课程至少修读4学分 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 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 学生至少选修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建议修读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模块 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其他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其中大学 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 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4. 多元/实践课程至少修读25学分,可在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和同一学科门类下其他专业的 专业课中选择修读另外, (1)多元/实践模块至少要取得“社会实践”1学分,通过在校期间 参加累计不少于4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 (2)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 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取得 的成果,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经学院认定后作为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多元/实践模块(最多 认定2学分) 。

八、八、专业实习具体安排:专业实习具体安排: ((1 1)理论课程)理论课程 1)《安规》解读、安全教育培训 主要内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典型安全警示案例 2)继电保护专题讲座 主要内容: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电力系统的组成及运行 3)电力系统探讨交流会 主要内容:青岛电网概况、一次潮流情况、变电站构成及其设备间有机联系 4)变压器结构技术讲座 主要内容:变电器技术基础、青岛电网变压器技术应用、常用变压器接线方 式 5)变电站开关设备介绍 主要内容:开关类型简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运行维护 6)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生产、安装、试验 主要内容: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特性及功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安装、维护注意 事项、一次设备的电气试验项目及流程 7)变电站继电保护原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变电站继电保护原理,二次设备装置调试,常规与数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