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临床及 疫情的发现与报告,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它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跳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也是当前我们重点预防控制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传染源 鼠疫传染源一是染疫动物,二是鼠疫病人但主要是感染了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在它们染病死亡前,常出现高度的败血症,在它们的每立方毫米的末梢血液中可含有10万~100万个鼠疫菌,它们的寄生蚤吸了这种血液后,即在前胃中进行繁殖,形成菌栓,引起消化道栓塞,使蚤实际上已不能再摄取血液而处于饥饿状态,于是它反复刺咬动物和人,被吸吮的血液于消化道内不断冲洗菌栓,每次可反吐2.5万~10万个鼠疫菌由于反吐将混有鼠疫菌的血液又注入被叮咬动物或人体内,而造成感染全世界已发现能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有200多种,在我国有87种,从理论上讲这些动物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引起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4,1.啮齿类动物:各类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如旱獭、黄鼠、沙土鼠、黄胸鼠、褐家鼠等5,2.食肉类动物:各类疫源地内的狗、狐狸、猞猁、艾鼬、郊狼等。
6,3.其它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的藏系绵羊、黄羊、马鹿、牦牛、骆驼等7,4.鼠疫病人:肺鼠疫病人8,二.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 1.蚤叮咬,经血传播:从啮齿类动物到蚤到人的传播9,10,2.空气飞沫传播:肺鼠疫从人到人的传播11,3.狩猎剥食染疫动物:鼠疫菌经皮肤或消化道感染方式传播⑴在剥食病死动物(例如旱獭、黄鼠、兔、狐、鼬类、猞猁)过程中,或因鼠疫菌直接进入手或上肢的微小创口,或通过兽尸皮毛中的残存跳蚤叮咬而感染这种传播方式易发生腋腺或颈腺鼠疫,也容易继发肺鼠疫⑵食取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例如旱獭肉、兔肉等,通过口腔、扁桃体及消化道感染,通常发生颈腺、颌下腺或扁桃体鼠疫,甚至肠鼠疫⑶剥皮过程中,吸入有菌皮毛或尘埃而感染,通常发生肺鼠疫4.实验室感染,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例如冻干菌株的开封,进行气溶胶传染试验等1970年,苏尼特左旗,男,24岁,蚤叮咬,自怀疑为鼠疫找医生,腺鼠疫 1970年,乌拉特中旗,女,11岁,蚤叮咬,有玩鼠史,腺鼠疫,发病5天后才用药,为时已晚,死亡 1972年,商都县,男,46岁,蚤叮咬,接触过死鼠,腺鼠疫兼皮肤鼠疫 1986年,乌拉特前旗,男,40岁,住所处于疫区包围之中,有被疫蚤叮咬的机会,腺鼠疫。
1986年,乌拉特前旗,男,36岁,在疫区内躺下休息,有被疫蚤叮咬的机会,自怀疑为鼠疫找医生,腺鼠疫 1987年,鄂托克前旗,男,64岁,剥食死野兔,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由于发现早,诊断治疗及时,很快得到治愈1987年,鄂托克前旗,男,6岁,腺鼠疫,患者发病前活动区域内当时正有动物鼠疫流行,由于自行用杀鼠磷毒饵灭鼠时未灭蚤也未堵洞,疫蚤游离,具备叮咬人的条件,同时家中养的猫,白天到野外捕鼠,夜间回来,也可携带疫蚤,因此可断定是被疫蚤叮咬而感染致病 1991年,四子王旗旗,男,7岁,放小羊羔,当地医生误诊为急性淋巴腺炎,旗医院按急性腮腺炎、淋巴腺炎混合感染治疗,后按疑似鼠疫治疗为时已晚,死亡,腺鼠疫并发蜂窝组织炎继发鼠疫败血症,可能为疫蚤叮咬 2004年,苏尼特右旗,男,65岁,剥食死野兔,手掌有3处皲裂口,腺鼠疫继发肺鼠疫传播模式,被带鼠疫菌的蚤叮咬,,吸入鼠疫杆菌感染肺途径,肺鼠疫患者咳嗽,18,三.鼠疫易感人群人对于鼠疫菌的感受性没有年龄、性别、职业上的差异但在某些流行因素的影响下,有时也能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方面出现差异19,在各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不同职业与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职业人群与染疫动物及其媒介接触机会的多寡,而不是职业本身造成对鼠疫的感受性差异。
在旱獭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病例以男性居多,占78.28%,原因是他们多为狩猎者或野外务工人员,直接接触旱獭机会多在黄鼠和家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病例男、女几乎各占50%,其原因为室内或居住区内蚤叮咬所致由家鼠鼠疫引起的病例: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病人被室内染有鼠疫菌的跳蚤所叮咬因此不论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如何,发病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由野生啮齿类鼠疫所引起的病例:主要是病人主动或无意识地接触染菌的啮齿类或其蚤类而被感染因此狩猎者、旅游者、喜欢到野外活动的儿童及牧人、农民等野外活动者发病率高例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则多为青壮年,因为捕旱獭者大多为青壮年在各型疫源地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与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职业人群与染疫动物及其媒介接触机会的多少肺鼠疫由于是飞沫传播,凡接触者均有发病危险,更看不出年龄、性别、职业之差多种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除此之外患者如有下列危险因素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 (一)病史 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一年内住过院、疑有误吸、神志异常、脾切除术后状态、长期嗜酒或营养不良。
(二)体佂 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20X109/L;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CO2)>50mmHg; 血肌酐>106u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L;血红蛋白<90g/L或血红细胞比容<0.30;血浆白蛋白25g/L;感染中毒症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X线胸片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体交换恶化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肺炎引起的感染中毒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可认为重症肺炎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均注重肺部病变的范围、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 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1、 旱獭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高峰在8、9月,与人们捕猎旱獭活动密切相关2、达乌尔黄鼠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高峰不是直接和黄鼠鼠疫的高峰一致,而是和褐家鼠的鼠疫高峰一致,同时也和褐家鼠的寄生蚤的季节消长相吻合。
黄鼠4月交尾期为第1高峰,5~6月份黄鼠进入哺乳期和幼鼠分居前,由于黄鼠活动频率和黄鼠寄生蚤数量增加出现第二高峰,前一峰低,持续时间短,而后峰高,持续时间长,多年大数量统计前峰往往不明显,而呈单峰型褐家鼠鼠疫由由黄鼠鼠疫波及的,并作为次要宿主参与黄鼠鼠疫的流行,特别是在大流行的年份褐家鼠鼠疫发生在4~10月,高峰6~8月,褐家鼠鼠疫的高峰基本上与其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的季节消长相平行24,黄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与褐家鼠鼠疫流行季节相吻合3.家鼠疫源地:在我国南方的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鼠疫流行区,因该鼠全年均可繁殖,其寄生蚤(印鼠客蚤)也全年可以繁殖,所以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因各地气温不同,故流行季节高峰也有区别例如广东流行高峰多在2~6月份,云南、福建多发生在秋季,但春季有1个小高峰26,家鼠鼠疫疫源地,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广东流行高峰在2~6月,云南、福建流行高峰多发生于秋季,但春季有一个小高峰27,4、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4、5月为第一高峰,10-11月为第二高峰疫 鼠 只 数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季节变化曲线,鼠疫临床,一、病原学 二、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三、病型 四、临床症状 五、临床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鼠疫治疗 八、鼠疫隔离医院,一、病原学鼠疫的病原微生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
典型的鼠疫菌为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菌体长约1.0~2.0μm,宽约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鼠疫菌,,鼠疫菌,二、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㈠病因 及发病机理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由于机体受大量细菌代谢产物和崩溃的菌体成分及内毒素的作用,促使机体吞噬细胞麻痹,网状内皮细胞早期死亡,使病情迅速向全身发展进而鼠疫内毒素麻痹血管运动神经,造成组织内出血,血流淤积,末梢血管形成广泛性凝血,血行停滞,血栓形成,使血液内的氧消耗量增加,引起组织缺氧促使神经失调,影响心脏功能,心脏多停止于舒张期由于鼠疫菌溶解纤维素的作用,所以心血多不凝固鼠疫的感染方式通常是由带有鼠疫菌的疫蚤叮咬而感染,一旦疫蚤叮咬时鼠疫菌在皮肤引起病变成为皮肤型鼠疫,但被叮咬局部不留痕迹,鼠疫菌沿淋巴管随淋巴流至所属淋巴结中停留增殖,引起鼠疫特有的淋巴结炎腺体极度肿胀、充血、坏死,鼠疫菌由此可冲破淋巴屏障,由淋巴结侵入血行,引起全身感染可引起鼠疫败血症,通过血行侵入肺脏则成为继发性肺鼠疫除疫蚤叮咬外,鼠疫菌还可以从呼吸道、胃肠道等侵入机体,并停留在侵入部位引起病变,从而发生原发性肺鼠疫、肠鼠疫和眼鼠疫。
㈡ 病理改变 在死于鼠疫的尸体解剖中,无论那一型鼠疫,都可见到明显的器官与组织的内出血现象,实质器官如心、肝、脾、肾等出现脂肪变性 1.原发性腺鼠疫腺鼠疫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淋巴腺,原发腺肿可由豆粒大到鹅卵大或更大通常以浆液、血液所浸润着的周围组织与淋巴腺相愈着,形成相当大的肿块,很难剥离淋巴腺切面呈暗红,或暗红色与黄色相互交替,或有显著的坏死灶而呈灰白色脾脏淤血或出血,肝脏肿大充血2.原发性肺鼠疫除体表淋巴腺无肿胀外,其他脏器与原发性腺型无大差异上呼吸道有时可见扁桃腺溃疡及肿胀胸膜两层间有纤维素粘连,胸腔内有浆液性或血性渗出液,胸膜脏层表面有出血点大多数呈红色肝样变,仅在病程晚期呈灰红色肝样变,而呈灰色肝样变者甚为少见 3.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理改变与其他型鼠疫有相同特征皮肤淤斑更为常见三、病型人间鼠疫分为腺型鼠疫、败血型鼠疫、肺型鼠疫、眼型鼠疫、肠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和轻型鼠疫1.腺型和皮肤型鼠疫多为受染疫跳蚤叮咬而引起所属淋巴结急性炎症或皮肤发泡、坏死成为疥肿样、痈样炎症2.败血型鼠疫多由腺型或皮肤型鼠疫继发,在病人血液系统形成鼠疫毒血症 3.肺鼠疫多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继发或直接吸入鼠疫菌气溶胶、粉尘及与肺鼠疫病人密切接触而感染。
4.眼鼠疫是鼠疫菌侵入眼结膜,发生鼠疫脓性结膜炎,多因含有鼠疫菌的飞沫或气溶胶溅入眼内所引起5.肠型鼠疫是鼠疫菌侵犯结肠组织出现的出血性炎症,多由于吃了有鼠疫菌的动物肉所引起 6.脑膜炎鼠疫往往由其他型鼠疫继发引起,鼠疫菌通过血脑屏障侵袭脑皮质组织所致 7.扁桃体和轻型鼠疫是由于密切接触肺鼠疫病人而感染,多呈慢性型或轻微鼠疫症状其中腺鼠疫为最多占70%,肺鼠疫次之,其他型较少见41,不同疫源地人间鼠疫临床型分类比较,不同疫源地腺鼠疫的发病部位比较,四、临床症状1.潜伏期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腺型、皮肤型潜伏期为2-6天,肺型、败血型为1-2天因剥食染疫动物经皮肤微伤感染的潜伏期比染疫蚤叮咬者为短可能与感染菌量、毒力及感染部位等有关2.一般症状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 ℃,呈稽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