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刘永刚摘要:目的: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认识留守儿童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规律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调查法,选取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共660名农村初中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3份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关键词:留守儿童安全感亲子依恋安全性国内外研究充分表明:儿童安全感的形成及性质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安全感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一项重要前提,是儿童应对各种困境、压力、不良刺激内在支持力,是儿童走向个性成熟、心理健康、社会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安全感受家庭的影响很大,与早期经验有显著相关,与亲子依恋安全有重要的关系而长期的亲子分离、亲子间缺乏交流、家庭情感功能的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可[来自wW]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从亲子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考查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状况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四个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农村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省份约660名初中学生作为被试选取被试时,按照留守与非留守、年级、性别三个维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收回问卷637份,保留有效被试573名,有效率90%,其中非留守儿童(含双亲和单亲抚养)297人(其中男143,女154), “留守儿童”276人(男135,女141);留守儿童中包括隔代教养儿童(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教养)123人、寄养儿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朋友监护)87人、以及独自生活的儿童66人1.2研究工具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S-I)由马斯洛于1945年编制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即安全维度、尊重维度、归属与爱维度,在研究中分别命名为安全感维度一、维度二、维度三,每个维度包括25个项目,共75个项目,采用两级评分“是”、“否”分别记“1”或“0”分国内安莉娟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信度0.823,效度为0.934亲子依恋安全性量表采用Kerns编制的亲子依恋安全性量表该量表包括亲近性和信任性两个维度,在研究中分别命名为亲子依恋安全性维度一、维度二,共有15个项目,采用五点式计分,即0到4分,国内于海琴对其进行了修订,其信度为0.75,效度为0.93。
1.3有关变量的操作定义亲子分离年龄指留守儿童在父母开始外出务工时所处的年龄分离时间指留守亲子分离时间的长短亲子相聚时间指一年中留守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1.4施测方法与数据处理本次调查的主试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测试前由主试向被试宣读指导语,简要介绍测试目的,消除被试顾虑测试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所有数据结果由研究者本人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2.研究结果2.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差异表1说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总体和亲子依恋安全性的总体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留守儿童安全感和亲子依恋安全性低于非留守儿童,进一步分析得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安全感差异显著性主要集中在安全感维度一方面,在亲子依恋安全性的显著性差异主要集中在信任性方面2.2人口学变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表2说明,养育方式与离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相处时间对其的主效应显著,相处时间少于一个月的留守儿童安全感要显著低于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0= 2.491,p=0.013)其它各变量的主效应、交互作用都不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离开时间为5年以下段,寄养组儿童的安全感显著低于其它两种养育方式(F= 4.565,p=0.012),在5年以上段,虽寄养组儿童得分仍高于其它两种方式,三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养育方式方面,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随着亲子分离的时间的增长,其安全感水平呈显著的下降,但寄养与隔代抚养儿童随着分离时间的延长安全感有升高趋势。
在安全感各维度方面如下列各表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感维度一上,养育方式与相处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其它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则不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一年中相处时间少于一个月时,各养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没有显著影响,虽寄养组的平均分要高于其它两组;一年中相处时间多于一个月时,寄养组儿童在安全感维度一上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F= 7.381,p=0.001);此外,寄养与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安全感维度一上的得分随着与父母相处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在安全感维度二上,养育方式与相处时间对其安全感维度二有显著的主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寄养对维度二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育方式(F=2.367,p=0.019),在相处时间方面,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组儿童的安全感低于一个月以上组(t=-2.253,p=0.025);其它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在安全感维度三方面,养育方式与离开时间对其的交互作用及主效应均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离开时间在5年以下时,独立组儿童的安全感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F= 3.365,p=0.042),而在5年以上时,三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见图3)2,3人口学变量对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在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方面,相处时间的主效应极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一年中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留守儿童,其亲子依恋安全性极显著低于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儿童(t:一4.61,p= 0.000)。
在亲子依恋安全性维度一方面,相处时间对其有极显著的主效应,其它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处时间少于一个月的留守儿童在这一维度的得分要显著低于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t= -3.172,p= 0.002)在亲子依恋安全性维度二上,离开时间与相处时间对其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处时间的主效应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可知,分离时间在5年以下时,一年中相处时间的多少在维度二的差异不显著(见图4.4);但分离时间为5年以上时,一年中相处时间少于一个月的留守儿童其维度二的得分极显著低于一个月以上的儿童(t=-4.84,p=0.000),说明亲子分离时间的延长,对亲子依恋的信任度有影响,尤其对相处时间少于一个月的留守儿童2.4亲子依恋安全性及人口学变量与安全感的关系2.4.1各变量在总安全感及维度上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总亲子依恋安全性、亲近性、相处时间与总安全感及各维度间呈低水平的负相关,并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意义;离开时间与安全感维度一呈低水平的负相关,相处时间与维度三呈低水平的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4.2各变量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以总亲子依恋安全性、亲近性、信任性、相处时间为自变量,以总安全感、维度一、维度二及维度三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在总安全感上,信任性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136 (F=20.499,p<0.001),即可预测总安全感的13.6%变异,其它变量虽进入方程,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维度一上,信任性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156 (F=18.954,p<0.001),即可预测维度- 15.6%的变异量,其它变量虽进入方程,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维度二上,总亲子依恋安全性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124 (F=25.441,p<0.001),即可预测维度二上12.4%的变异量,其它变量均未进入回归方程,在维度三上,相处时间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013 (F=3.672,p<0.05),即可预测1.3%的变异量,其它变量虽进入方程,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讨论3.1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总安全感及总亲子依恋和各维度上有差异,这表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受到了亲子分离的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安全感方面,显著存在于安全维度上,在亲子依恋安全性方面,则显著存在于信任性维度上笔者认为这提示我们留守儿童在生存方面的安全感受比在社会性方面的要低,由此反映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有不安全感。
因为,儿童期,其生存方面的安全感,父母是重要的影响源,而留守儿童正缺少父母的关照,尽管隔代抚养、代养中的大人也在提供些安全感信息,但由于年迈、亲情的距离等,它难以取代或等同父母所提供的安全感信息,对此,我们从增加一年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达到一个月以上,隔代抚养、独立生活组儿童的安全感就能得到提高及亲子依恋安全性中,亲子信任性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的研究结果中也可以得到支持3.2人口学变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影响一年中亲子相处时间对儿童安全感和亲子依恋安全性有显著影响亲子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方面的多个指标上都比相处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留守儿童要好这说明,增加亲子相处机会,提高亲子交流质量有利于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的健康发展养育方式对儿童安全感各维度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寄养组儿童的安全感[来自wwW.lw5u.coM]水平低于隔代抚养组,独立组儿童在留守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其安全感受影响不显著,但随着留守时间的增加,其安全感有显著的下降,说明留守儿童的不同养育方式对其安全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即尽可能多些亲情关爱比受忽视(寄养他家)、甚至独立生活比受忽视对其安全感的影响都积极些。
在此,不难看到,亲情对儿童安全感的重要影响3.3亲子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安全感的影响本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对安全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是影响其安全感不可轻视的一种变量,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亲子信任方面这与国内外关于安全感和亲子依恋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来看,良好的亲子关系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基本需要的充分满足是儿童安全感健康发展的基石,而恶性的亲子关系则必然会使儿童的基本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将给孩子心灵留下阴影,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不过,本研究中,亲近性维度对安全感的变异不能进行预测,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对此,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