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那个星期天教案一等奖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3KB
约10页
文档ID:254003302
部编版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那个星期天教案一等奖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部编版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那个星期天教案一等奖 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中的一小篇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部编版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有兴趣的朋友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3.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4.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感受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2.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1.生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惆怅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我当时的心境来理解;惊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家务繁忙的母亲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哭泣只是惊惶,而并没有责怪,充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疼爱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我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的心情变化。

3.习作运用 学习作者在描写我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时是如何消磨时间的侧面描写,又或是借助周围环境描写来烘托自己的心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写的时候,注意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把情感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媚、蚁等 15个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我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题目,提疑问 1.质疑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预设: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去解惑吧 3.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1)学生交流课前编写的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相互补充 (2)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3)回忆旧知,抓住特点 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有关盼望的课文《盼》,谁能把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说一说?(《盼》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把小女孩万分期待的心情描写得十分生动)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板块二 走入文本,理清脉络 过渡:不同的经历,同一种期待的心情,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那个星期天》,一起去文中深入探讨小男孩的期盼历程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认读的情况 课件出示: 媚(mi) 蚁(yǐ) 叨(dāo) 绊(bn) 谅(ling) 耽(dān) 糅(ru) 绽(zhn) 惆(chu) 怅(chng) 搓(cuō) 惶(hung) 吻(wěn) 偎(wēi) 逝(sh)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惆怅、惊惶、荒凉、耽搁、依偎、消逝、急遽、念念叨叨)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4.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6):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小学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只有加强生字词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并正确运用到生活中去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设置,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时抓住课堂中的有利时机提问,能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

2.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写出成长体验;摘抄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写作方法 课时目标 板块一 整体感知,体会人物感情 1.小男孩那么真切地希望母亲能够实现他小小的愿望在一个星期天带他出去玩可是母亲最终没能履行诺言,小男孩的心情怎么样?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找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 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语句并做批注 思考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默读描写早晨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圈画出相关语句第2~5自然段) 课件出示: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段时光不好挨 焦急又兴奋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1)指名学生朗读 提示:抓住阳光明媚焦急又兴奋空空落落念念叨叨等词,体会我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说一说:你从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段时光不好挨写出了我在耐心等待;空空落落写出了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师生合作朗读。

4.默读描写下午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6自然段) (1)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课件出示: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再不再不决不三个词,体会男孩盼的心情) (2)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出示: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①读一读,说说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②学生交流 预设: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 5.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第7自然段) (1)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课件出示: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2)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甩、拉等表示动作的词来感受母亲的形象) (3)从这些动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甩、 拉、亲吻、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所以惊惶;可以感受到其实母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被家庭生活所迫,因为有做不完的家务事而忽略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4)分角色朗读 6.师生共同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 学生交流,整理总结 课件出示: 心情变化: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时间(光线)变化: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和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我在一天期盼中的心情变化和特别的成长体验 板块二 细细品味,感受人物性格 1.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2.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1)学生交流 (2)示例: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撒泼 3.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扮演好舵手的角色,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当中去 板块三 领会主旨,学习写法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 父母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对比,体会写法 课件出示: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点拨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 相同点:都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不同点:《匆匆》一文中,作者借助描写景物和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进行了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我在那一天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3.积累语言摘抄本课好词好句,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 4.小结: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我们要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 5.推荐阅读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