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赫伯特·A ·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2001),美国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人称为“跨学科旅行家”、“科学奇才”、“世界著名博学家” 他在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的不少学科领域均有所研究,尤其是在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学科均有建树一、生平和著述及成就介绍,西蒙于1916年6月15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36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1943年获得该校的政治学博士学位 从1949年开始一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担任行政学和心理学教授 80年代,西蒙曾几次到中国访问、讲学,曾任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名誉教授,他仰慕中国文化而取中文名字——司马贺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西蒙一生中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和奖励,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奖励是:1969年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5年的全美计算机协会的A.M.图灵奖、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具有国家最高荣誉的美国科学奖以及1996年美国设计与程序科学学会的“金质奖章”1978年10月16日,他这位不是正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因“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先驱性研究提供辉煌的贡献”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著述甚丰,主要有: 《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1947); 《公共行政》(1950); 《人的模式——关于社会背景下人类理性行为的社会及理性——数学论文集(1957); 《组织》(1958);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 《发现的模型》(1977); 《思维的模型》(1979年)作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行政学大师之一,西蒙的行政学说在西方行政学界曾引起了一些重大的争论,在支持其学说的行政学者中,他的基本理论成为指导原则,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行政学流派,即所谓的行为主义(behaviourism)行政学派或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行政学派在社会研究领域中,要了解社会现象,必须从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入手,而这些行为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实验而获得可靠结论的 西蒙正是从行为主义出发来研究行政学问题的知识起源于经验事实,我们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获得经验,通过经验的归纳而获得理论,因此理论是可检验的,它们反过来可用来解释和预见; 而经验事实是客观中立的,与主观性无关的,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也是截然不同的,必须加以严格的区分; 科学是统一的,社会科学必须以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为样板,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哲学的任务则是对知识的解释。
二、西蒙行为主义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西蒙的行政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古典行政学(即传统行政学)的批判的基础上的这种批判包括两方面:,(一)“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一是对“科学的行政管理学者”——古利克和厄威克等人所提出的行政管理原则的批判二是对美国早期行政学者古德诺等人所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的批判1、“行政谚语”,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不能指出哪一条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它们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之为“行政谚语”2、举例做具体阐释,(1)专业分工 “在群体中,任务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增进行政管理效率” 西蒙认为分工只是群体工作的本质,组织无论效率如何均需分工分工只不过是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工作而已 分工并不是有效行政的条件2)专业分工与统一指挥 “群体成员安排在明确的权威等级中,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者有冲突:学校的会计部门应该听从其专业上级的指挥还是校长的指挥 西蒙认为真正的统一指挥在任何行政组织中事实上都不存在。
3)控制幅度原则 “权威等级中任何一点上,把控制幅度限制到最小数目,可增进行政管理效率 控制幅度原则显然与组织层次应该力求减少的原则相冲突 缩小控制幅度势必会增加组织层次,同时提出控制幅度数为5、6或任何数字都是缺乏一定理由的4)根据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 “为了控制的不同目的,依据目的、过程、对象、地点来对员工分组,也可增进行政管理效率 这个原则本身就是相互冲突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分辨标准,根据目标划分组织就必须牺牲按照过程、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的好处西蒙对流行的行政原则的批判,不在于要驳倒某个具体的观点,或是提出更多定理似的行政原则,而在于引起人们重视——现在流行的这些看起来简单明了的原则很容易导致实际管理工作的混乱 传统的行政学研究方法既然只能得到谚语,而不能得出行政原则,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即只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这便是西蒙将传统的行政原则称之为谚语的真实含义所在西蒙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涉及概念工具、操作定义以及事实与价值(目的——手段)的关系三个方面 1、概念工具 西蒙明确提到“在科学上,原理得以建立之前,必须先建立概念 “因此,行政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系列概念,而且是能从理论角度描述行政问题的概念。
二)行政学研究方法论,这种概念不包括有关学科的实质理论,只是用来作为研究这一学科,建立这一学科的理论或原则的工具,所以称之为“概念工具” 概念工具通常都是一组相关的概念,对一组概念的相互关系所作的说明就是一种理论,这种概念理论常常根据其主要的概念被称为“某某理论” 就分析单位而言,所依据的这个主要概念便被视为分析单位 就一组概念来研究一个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称为“概念探究”,所谓“决策研究”的说法就是据此而来的西蒙最重要的著作《行政行为》一书中的理论,即是旨在提出研究行政学的一组概念工具 西蒙在行政行为研究上是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的,就分析单位而言,则是以“决定”为基本单位,以“决定前提”为最小分析单位的 “决策”是目前行政行为研究上最流行的概念工具,但并非惟一的概念工具,每一个行政学者都可以自行提出其有用的概念工具更重要的是,西蒙告诉了人们如何使这些概念科学化的方法,即“使之具有操作性它们的含义必须对应于在经验上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或局面 所谓名词的操作定义,是指名词的定义是与实证观察的事实或情况相一致的 按此,西蒙将“决策”定为行政学最基本的概念工具以此为核心,借助操作定义的方式,西蒙认为诸如权威、激励、沟通、群体等一些列概念方可构成为一个系统的行政学概念体系。
2、操作定义,3、事实与价值,在学术上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因素是现代行为主义社会科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 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更是以二者的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西蒙讨论的行政决策的理性基础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的区别问题; 二是“目的——手段”模式西蒙认为,每一决策中都包含着两类要素: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 他说:“对管理来说,这两类要素间的区分,具有非常根本性的意义首先,这样能使我们懂得‘正确的’管理决策究竟指什么其次,它澄清了管理学文献中频繁出现的政策问题与管理问题之间的区别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理论区别,事实命题不能以任何推理从价值命题中引出,价值命题不能直接从经验(事实)中产生西蒙还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来进行考察的——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西蒙认为,行政学理论的目标是追求管理决策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 但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并非完全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地相互紧扣,二者的关系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一种手段可以达到多种目的,同时层级越高,二者的关系越不清楚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手段——目的说并不能完全辨别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手段与目的不能严格区分,手段不是价值中立的。
某一特定的手段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实际上会产生许多在此特定目的之外的结果这种结果均与价值有关,在考虑这种手段时不能不考虑这些目的之外的结果以偷、抢为手段达到获得金钱的目的,带来犯罪、判刑的结果),因此西蒙认为,无论是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不能只求目的,而不择手段 就手段——目的的关系来区分事实与价值具有的缺陷,西蒙提出“可选择的行为”、“行为后果”与价值的关系来区别事实与价值:将行为和行为后果视为事实问题,价值则行为结果予以实现西蒙讨论事实与价值的区别,目的是为了说明政治(政策)与行政是相互联系而无法明确区分开的,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 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含价值与事实两种因素,但在政策问题中价值因素占主要地位,衡量政策的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看立法者的主观价值;在行政问题中,则是事实问题占主导地位,这里涉及的价值主要是社会比较公认的价值,所以衡量决策的正确性的标准,主要是看客观的事实行政决策是行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决策概念能够在行政学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则应归功于西蒙在1947年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所提出的决策理论的影响三)行政决策理论,1、决策研究与行政学研究,西蒙在1947年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序言中明确表述了他在行政学研究中提出决策理论的目的。
决策概念成为行政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新的概念工具西蒙进一步阐述了他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的理由:,2、有限理性与决策准则,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基于“理性”概念发展其理论 基于理性概念,并非是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于理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西蒙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通过客观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有限理性—“行政人”假设的对比来予以描述的有限理性” :在西蒙看来,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客观理性”,也不是佛洛依德所讲的“非理性”,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而不应被看做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行政人”假设 :是心理人和经济人两者的结合行政人宁愿“满意”而不愿作最大限度的追求,满意于从眼前可供选择的办法中选择最佳的办法行政人对行政形势的分析易于简化,不可能把握决策环境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因此,他只具有“有限理性”基于此,西蒙提出了他关于决策准则的看法——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
所谓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就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有时可以变动),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备选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3、行政决策过程,,,,,,对已经作出的抉择进行评价,从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中 选出一个适用的行动方案,设计、制定和分析可能 采取的备选行动方案,探查环境,寻求 要求决策的条件,,,,重复出现的例行活动,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并且有一定的结构,所以,这类决策里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当这类活动重复出现时予以应用,不必每次都作出新的决策,这类决策因而被称之为程序化决策尽管不是重复出现的且不能用对待例行公事的办法来加以处理但却往往又比较重要的非例行活动这类活动的决策是新出现的并且不能程序化,所以这类决策被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西蒙认为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两类:,4、行政决策的类型与技术,决策的类型及其所使用的技术,西蒙的组织理论以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作为出发点可以说,西蒙是在接受了巴纳德在组织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后创立自己独具特色的组织理论的因此,人们往往将他们相提并论,称其理论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四)行政组织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