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人才壁垒分析一、 印染行业人才壁垒印染企业客户对纺织面料染色效果和功能性需求差异较大,由于加工坯布种类繁多、材质各异,原料密度及内部结构不同,印染助剂、染料性能和功能差异性较大;印染企业需要根据坯布特点、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需要不断研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染整技术和提升印染工艺由于印染行业管理和技术骨干主要是实践型人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员工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员、优秀的技术人员、高素质的一线操作人员需要完善的培训体系和长周期的持续投入为了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染整服务,印染专业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团队及熟练一线操作人才会是新进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分析二、 印染行业风险性(一)印染行业竞争风险目前国内印染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主要为中小微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较低,总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印染行业处于纺织业产业链的中游,改革开放后印染行业对民营资本限制较少,几十年来大量的民营资本参与其中,行业中沉淀下来数量庞大、层次多样的企业,而其中拥有较高科技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存在产品质量差、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后疫情时代,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骤变,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淘汰率较高;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多变,外需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外部需求萎缩;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由于各种因素出现大幅度趋势性的上涨,中小传统印染企业所依赖的劳动密集、低利润率的传统生存方式受到挑战。
二)印染行业环保政策风险印染整企业生产工序中的退浆、漂白、染色、皂洗等阶段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三废排放,特别是废水的排放量较大;同时,印染环保要求:禁止使用118种偶氮染料,限定产品甲醛含量、重金属离子含量、防腐剂含量、杀虫剂含量、有机氯含量、五氯苯酚含量,对产品的PH值及色牢度等指标有特殊要求环保要求促使印染企业必须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染化料、助剂,改造设备和生产工艺,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及最终的产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整个产品的质量达到或符合绿色环保标准,提高了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要求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引导印染行业向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随着《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国家对印染等相关产业提出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国家环保政策日益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标准日趋提高,行业内环保治理成本将不断增加,面临环保政策风险三、 印染行业现状下游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追求时尚、功能性和环保成为消费的主流,功能性和差别化的染整技术直接影响纺织品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印染企业技术水平越来越受到下游服装服饰行业、家用纺织用品行业、产业用纺织用品行业的重视。
从我国印染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状况来看,大多企业实行了产业链综合布局,业务涉及印染行业上、中、下游,有利于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更加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目前,印染上市企业主要业务布局集中在国内,在华东地区布局更加集中,部分企业涉及对外业务四、 印染行业产业链印染产业下游主要是服装产业,而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服装厂处于停工状态,再加上消费的萎缩,服装产量处于下滑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达到223.7亿件,相对于2019年下降了8.6%五、 印染行业总体市场容量印染是指对棉纺织品、毛纺织品、麻纺织品、丝织品、化学纤维纺织品以及针织或钩针编织物进行漂白、染色、印花等工序的加工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纺织品服装内在品质、赋予纺织品服装色彩、图案和功能性的重要环节,是具有高创意感染力、高附加值特征的产业印染行业的发展为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产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满足人民对纺织产品新需求、引领绿色时尚新潮流提供重要保障中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
2021年中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营业收入为2949.87亿元,同比增长16.1%;印染行业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为159.13亿元,同比增长25.6%2022年1-9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407.16亿米,同比减少6.65%,降幅较1-8月收窄1.69个百分点,为2季度以来首次收窄六、 印染产业发展趋势(一)印染行业安全环保至关重要在水污染方面,纺织印染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统计排放量的7.5%左右,居全国工业行业前列位其中,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占纺织印染业废水的80%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造成废水主要来自染整工段,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纤维杂质和无机盐等,其特点在于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及色度高等,污染处理的难度较大染料作为废水排出,进入江湖、大海和地面水中废水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生长,不利于水体自净,所以印染企业运作时的安全环保至关重要二)印染行业科技创新是转型关键未来印染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借力于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攻坚制约节能减排、绿色制造高附加值印染的瓶颈技术,特别是对新型低污染染化料助剂无水染色、无盐染色、数码印花、智能印染、等印染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创新。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工序的总称而印染布是将已织造好的坯布通过部分或全部印染工艺加工而成的布根据染色方式和材料的不同,印染产品主要可分为纯棉染色布、纯棉印花布、棉混纺染色布、棉混纺印花布、合成长丝织物、涤纶短纤织物、T/C印染布、人纤短纤织物八大类印染布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坯布、染料、印染助剂等;中游为印染布生产加工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服装、家具装饰、汽车内饰等领域服装是印染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服装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服装产量也有所下降随着行业转型的不断落实、推进,服装产量有所反弹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服装产量为235.41亿件,同比增长5.22%七、 印染行业竞争格局(一)印染行业区域集中度高,产业聚集效应明显由于地方政府对产业规划的布局以及印染行业对天然气、水、电、蒸汽等能源的刚性需求,印染行业需要集中在水资源丰富、产业政策支持的地区;印染行业主要服务于家纺产业、服装产业、特殊材料等产业随着家纺、服装等产业的聚集,印染企业围绕相关产业布局集中度相对较高。
二)印染行业集中度低,中小规模企业较多目前国内印染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且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多数企业研发投入较少,创新实力较弱、环保投入不高,导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截至目前,我国印染布市场的总体竞争格局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产品以中低档为主,该部分产品已供过于求,而以功能性服装面料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则主要依靠进口,供不应求;随着染色和后整理环节技术的提升改进,长期制约我国纺织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现象得到初步改善,国内中高端印染市场空间较大八、 印染行业规模随着近年来我国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印染行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为2949.87亿元,同比增长16.1%;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1500.66亿元,同比增长11.1%随着我国印染行业及下游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印染布产量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到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为605.81亿米,同比增长15.39%截至2022年8月,产量为360.98亿米,同比下降8.34%随着我国印染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印染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张。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8月,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量为200.85亿米,同比增长10.06%;出口金额为2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1%;出口平均单价为1.06美元/米,同比增长7.5%从出口分布来看,尼日利亚、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为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前五大出口市场,出口数量均在10亿米以上,同比增长率除越南外均超过20%,其中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对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需求增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6.71%和49.40%,对我国印染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