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33KB
约4页
文档ID:407281207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_第1页
1/4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 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 , 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 , 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 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 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生命的自然属性, 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 它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人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符号识别和社会人文系统,它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闪光点,它包含自性本我、低层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和高层本我五个层次,涉及人性与人格所有这些,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维度, 其中的每一部分, 都蕴含着生与死、得与失、存在与虚无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 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 即寿命的长短; 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 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 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 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 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 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 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 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 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 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 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1968 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 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 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 符合人性要求, 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 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 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力倡导者, 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他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 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呢?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 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得不偿失频繁发生,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变得刻不容缓: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 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奋发成才的志向; 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 培养他们勇敢、 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 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 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 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 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 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 心理发展的规律, 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 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 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 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 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 对青少年性生理、 性心理、性道德发展的理解和指导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对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缺乏系统有机的整合因此,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改革, 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善待生命, 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健康成长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 “生命教育” 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 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 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