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找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幼儿园大班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园大班儿童学习兴趣广泛,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各种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因此,针对大班儿童的音乐教学需要具有创意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2.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听、唱、做等方式,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和喜悦,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音乐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练习身体协调和手眼协调,增强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听辨乐曲中的节拍和旋律;• 学会跟随节奏进行动作,通过身体协调和手眼协调找到影子;• 通过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和快乐2. 教学难点• 调动幼儿的内在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让幼儿能够准确找到影子三、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跟我找影子”通过该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找影子的过程,学习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身体协调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审美体验。
2. 教学活动流程2.1 热身1. 老师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摇摆身体跟着音乐舞动,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活动,活跃体温2.2 活动1. 老师引导幼儿坐在地上,把全身都放松,用手拍打自己的身体,逐渐感受身体的节奏感2. 老师放一首节奏鲜明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手臂、腿部的动作,让幼儿逐渐掌握音乐的节奏3. 老师让幼儿找一个伙伴,一个人做影子,另一个人找影子,并通过手、脚等不同部位的动作来寻找影子4. 老师放一段新的音乐,并让学生在寻找影子的同时跟着背景音乐做动作,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和节奏的感觉5. 老师让学生交换角色重复以上操作,每次换一段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2.3 结束1. 老师安排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游戏形式,通过寻找影子的方式和音乐的结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 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不够敏感,在听辨音乐的过程中存在困难;2. 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够,对于影子的寻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训练;3. 教学时间较短,幼儿对于音乐的掌握和理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次教学我将更加注意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增加关于节奏与旋律的教学内容,多组织幼儿进行寻找影子的活动,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同时,增加音乐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愉悦地与音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