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6.50KB
约17页
文档ID:48850789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_第1页
1/17

一、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教育史就是研究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从总体看,可以分四大类或四大块:一是中国教育史; 二是外国教育史;三是专题史和国别史;四是教育家个人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本门课程只能略讲中国和世界几个发达国家的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的教育制度第一讲 绪 论Date12、学科特点:1)属人文社会学科;2)是教育学科与历史学科的交叉二、中外教育史的分期1、社会历史形态的划分1)按生产关系分(马克思、恩格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2)按生产力分(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游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Date22、中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①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百家争鸣:主要是儒、法、墨、道②秦汉至清末鸦片战争时期秦汉——隋唐:经学教育;反经学教育,如王充的教育思想北宋——清末鸦片战争:理学教育;反理学教育,如早期启蒙思想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Date32)近代: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或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资产阶级“新学”与封建社会的“旧学”的斗争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3)现代:“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社会主义教育理论Date43、外国教育史的分期1)古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中含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2)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或20世纪80年代、或20世纪末 Date5问题讨论:对教育发展史“中心论”的认识古代:东方(中国:春秋战国)与西方(西欧:古希腊、罗马)双中心近代:欧洲中心(传统教育派)现代:美国中心(现代教育派)与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双中心我国现当代教育发展的世界地位?Date6三、学习中外教育史的意义 1、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教育发展的规律知得失,知兴衰)2、可以为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识古知今)3、可以直接从人类已有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中汲取营养.(借鉴与继承)4、还可以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

Date7四、怎样学习和研究中外教育史1、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轨迹中国教育虽有悠久之发展历史,但教育始终未能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研究领域,教育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更是姗姗来迟其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创立与确立(1904-1936) ②沉寂与停滞(1937-1976)③复苏与发展(1978-至今)Date82、我国教育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思考面临的问题:①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特有的弱点——趋利性凸现出来,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②对教育史学科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模糊,观念滞后③教育史学科研究手段原始、落后Date9面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正确认识教育史学科的时代功能②提高教育史研究者的自身素养③改进教育史研究的手段 Date103、学习和研究中外教育史的原则——处理好几个关系1)“史”与“论”的关系:史、论结合防止以“论”代“史”,也不能史料堆积,要用正确的观点驾御史料(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等)2)中、外教育史的关系:尊重史实,既不排外也不媚外;处理好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Date113)外国教育史中欧美与亚非洲国家的关系:也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要反对“欧洲中心”论,可以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兼顾发展中国家4)古、今关系: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既不“虚无”,也不“复古”,应“古为今用”5)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关系:两者实际上难以分开,但要分头表述前者重个人,后者重社会Date124、学习和研究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方法(要求)1)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具有基本的社会发展史知识3)识记基本的教育史实4)掌握文献学习法(检索、分类、归纳)5)掌握比较分析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Date135、本课程学习的具体安排本课程共18周54课时,其中授课46课时,课堂讨论与交流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讲 绪 论(3课时)第二讲 中国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6课时)第三讲 《学记》释读(3课时)第四讲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思想(6课时)Date14第五讲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6课时)第六讲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与变革(6课时)第七讲 西方古代的教育(6课时)第八讲 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6课时)第九讲 西方近现代教育制度(5课时)第十讲 前苏联和日本的近现代教育(7课时)Date15主要参考书目:1、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

2、王炳照、阎国华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1~6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3、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张惠芬、金忠明编著《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5、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Date166、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7、王天一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9、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10、伍德勤主编《中外教育简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Date1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