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库安全评价报告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5.50KB
约91页
文档ID:434160968
水库安全评价报告_第1页
1/91

1 综述1.1 工程概况XX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人畜饮用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位于城口县葛城镇庙垭村,水库坝址距城口县城10km,水库坝址有乡村公路通往坝顶,但雨天泥泞较难通行水库所在流域属长江一级支流任河的一条小支流该库实有集雨面积1.6km2水库设计坝顶高程1331.7m,相应库容24.7万m3;设计校核洪水位1331.2m,相应库容23.7万m3;设计校核洪水位1331.1m,相应库容23.1万m3;设计正常蓄水位1330.5m,相应库容21.5万m3;设计坝底高程1308.7m;设计坝高23m实际坝顶高程1331m,相应库容22.8万m3;实际正常蓄水位1330.5m,相应库容21.5万m3,实际坝底高程1308.7m;实际坝高22.3m水库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实际灌溉面积1300亩(缺发灌溉渠道造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属五等小(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重现期为2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43.37m3/s,设计下泄流量为7.7m3/s;校核洪水重现期为2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65.05m3/s,校核下泄流量为11.71m3/s。

XX水库枢纽工程特性见表1-11.2 工程布置 XX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等部分组成1) 大坝 坝体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3m(坝轴线处),坝顶高程1331m,坝顶宽2.05~2.25m,坝顶长114.5m,坝轴线建基面高程1308.7m上游坝坡坡度从坝顶至坝脚依次为1:1.8,高程1324m处设有2m宽的马道下游坝坡坡度从坝顶至坝脚依次为1:1.5、1:2、1:2.24;在大坝下游1316m、1324m高程分别设有2m的马道 (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在坝体右岸,无溢流堰,为明渠,渠道上无人行桥,渠首底板高程高程1330m,出口底板高程为1295m,渠长122m;渠首宽度2m,溢洪道槽身净宽2m,两侧边墙浆砌石宽0.4m,槽身平均纵坡i=0.29,下游无消能设施3)放水建筑物XX水库放水设备型式为涵卧管放水卧管长36m,为DN300mm钢管,放水孔直径0.3m,相邻放水孔高差0.6m,最低放水高程1316m(死水位),共计24个放水孔,设计最大放水流量0.77m³/s,卧管放水孔采用塞子堵塞放水涵管长85m,为DN300mm钢管,与卧管相连1.3工程建设情况XX水库设计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高23m(坝轴线处),总库容23.1万m3,灌面2300亩。

大坝于1975年11月动工,至1981年5月竣工施工时坝基基础清理至灰质岩,而后回填土石料筑坝筑坝土料取至库内粘壤土,采用石平碾碾压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一般1.4 大坝安全评价采用的基本资料XX水库始建于1975年,1981年竣工即开始蓄水运行由于种种历史性原因,施工时只有设计草图,无正式设计图纸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等资料保存不善,大量遗失,现已很难查找本次大坝安全评价主要以“三查三定”资料、现场巡视检查、《城口县葛城镇XX水库病害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市城口县葛城镇XX水库枢纽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土工试验报告以及水利部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进行1.5 规程规范本次大坝安全评价依据的主要现行规范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

1.6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1)工程等级XX水库总库容为23.1万m3,设计灌面2300亩,按SL252-2000标准,该水库枢纽为小(二)型水库工程,枢纽工程为五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2)设计标准①洪水标准,按《GB50201-94》标准,XX水库枢纽工程永久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②坝顶安全超高:按《SL274—2001》和《SL189-96》,XX水库大坝安全超高,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0.5m,非常情况下为0.3m;③大坝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按《SL274—2001》和《SL189-96》规定,大坝的最小抗滑安全系数在正常运用情况为1.15,非常运用情况为1.05④地震烈度: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XX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可不作抗震复核1.7 大坝安全评价工作概况由于XX水库存在严重的病险,为彻底查清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做好除险加固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9月,受城口县水务局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并成立了项目组,踏勘了现场,查阅了有关资料,与参加该工程施工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以“三查三定”资料、现场巡视检查、调查资料、土工试验报告以及本次现状实测等为依据,按照水利部颁发《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于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城口县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XX水库枢纽工程特性表表1-1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枢纽控制集雨面积km21.62设计洪峰流量(P=2%)m3/s43.373校核洪峰流量(P=0.2%)m3/s65.054水库正常高水位m1330.55设计洪水位m1331.16校核洪水位m1331.27死水位m13168水库总库容万m323.19兴利库容万m320.2110设计灌溉面积亩230011坝型均质土坝12坝体顶高程m133113坝体最大坝高m22.314坝体坝顶长度m114.515坝体坝顶宽度m2.05-2.2516溢洪道型式实用堰17最大下泄流量(校核水位)m3/s11.7118溢洪道进口高程m1330.519放水建筑物型式卧管20放水孔尺寸(直径)m0.321消力池断面尺寸(b×h)m无22最大放水流量m3/s0.772 现场安全检查2.1大坝安全评价现场检查情况简述 2011年9月,城口县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站、重庆市城口县任河水电设计院等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XX水库工程进行了现场勘查在听取了XX水库管理所同志情况介绍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大坝、溢洪道外形尺寸进行了实测。

2.2 存在的问题(1)防洪调度水库防洪调度计划仅每年制定防洪抢险措施和准备防洪抢险物资等情况报县防洪部门批准执行,缺乏必要的通讯、报警器材和设备及交通车辆船支等未积累降水和水库蓄、放水量等资料,集雨区内未建雨量站,未编制水库降雨径流预报方案和水库兴利调度计划,无水库运行大事记2)大坝XX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22.3m(坝轴线处),坝顶宽2.05-2.25m ,坝体上下游坝坡无护坡,下游坡面杂草丛生,凸凹不平,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沉降现象,且第一级马道以上坝坡偏陡,坝体中部位置局部土体较为湿润,存在渗水现象,坝基可能存在清基不彻底或均质质量差,基脚有渗水流出,渗水量随库水位的升高有增大的迹象大坝下游无排水棱体坝体周边无排水沟,未设置坝坡排水系统3) 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在坝体右岸,无溢流堰,为明渠,渠道上无人行桥,渠首底板高程高程1330.5m,出口底板高程为1317.08m,渠长122m;渠首宽度4.9m,底板厚0.2m,溢洪道槽身净宽2m,两侧边墙浆砌石宽0.4m,槽身平均纵坡i=0.11,下游无消能设施 (4)放水设施XX水库放水设施布置在坝体,型式为卧涵管放水现场检查,放水卧管老化、放水孔堵塞存在不严的问题,涵管目前不存在渗漏问题。

(5)观测和管理设施 水库无任何观测设施;无水库管理房,而且缺乏管理设施6)防汛公路有乡村土路通往水库大坝,但雨天泥泞难行,需进行硬化,工程对外交通较为不便,需进行硬化2.3 结论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XX水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坝顶宽度不一,不满足规范要求;(2)坝体上下游坝坡坡度较陡上下游整个坡面无护坡且凹凸不平,有不均匀沉降现象,下游无排水棱体坝体中部位置存在渗漏现象,坝基基脚有渗水流出,渗水量随库水位的升高有增大的迹象,坝体下游周边岸坡无排水沟3)溢洪道建筑物损毁严重,不能安全泄流4)放水卧管老化、放水孔堵塞存在不严的问题,涵管目前不存在渗漏问题5)水库无任何观测设施;无管理房,且缺乏管理6)有公路通往水库大坝,但公路不满足雨天通行要求,需进行硬化整治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概述(1)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北接大巴山,南接鄂西山地区内山顶海拔一般在700~2500m,相对高差500~1500m,属低中山――高中山区内山脉连绵,层峦叠嶂,山高谷深,峭壁林立,沟壑发育,峡谷众多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在地貌上以构造侵蚀型地貌单元为主,并有构造溶蚀侵蚀的峰脊――谷地地貌。

区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河谷深切,一般呈“V”型或“U”型谷,河谷比降较大,两岸阶地不发育,但可见多级夷平面2)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为震旦系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现从老到新简述如下:1)震旦系(Z)上震旦统灯影组(Zbdn):上部为薄层硅质岩夹白云岩,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白云岩,局部是玛瑙纹状结构,下部为薄层灰岩具马层纹状碎裂结构2)第四系(Q)第四系松散堆积层零星分布,厚度一般2-7m有现代河床与阶地堆积的砂卵砾石层,坡残积的粘土层,崩积的块碎石灰土等3)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地台接合部位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西北部西与四川沉降褶带之川东褶带东北端相连在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地台间被高观寺――钟宝巨型弧形冲断(即大巴山断裂带)分割该断裂带以北为南秦岭褶皱带,褶皱轴线以N50°~60°W方向展布;其南侧为大巴山褶皱束,由弧形复式背向斜构造组成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西北部,构造线以北北东向展布,背斜形态以箱形为主,相间狭窄的向斜组成隔槽式褶皱南大巴山帚状构造受构造挤压强烈,因此宽缓与紧密褶皱并存,甚至出现地层倒转,背斜轴部冲断等总之,工程地处多个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形迹错综复杂。

区内挽近期构造运动以大面积间歇性隆起为主,未发现活动断裂构造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4)自然地质现象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诸因素制约,区内自然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剥蚀、岸坡卸荷、崩塌、滑坡等区内受构造作用影响,裂隙较发育,在内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