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高复习第一轮教案06不等式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2.50KB
约44页
文档ID:421822513
职高复习第一轮教案06不等式_第1页
1/44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职高复习第一轮教案06不等式溶质质量分数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一、高考要求: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证明和重要不等式及其应用.二、知识要点:1. 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 a-b>0a>b; a-b=0a=b; a-b<0a<b.2. 不等式的性质:(1)传递性:如果a>b,b>c,则a>c;如果a<b,b<c,则a<c;(2)加法法则:如果a>b,则a+c>b+c;如果a>b,则a-c>b-c;(3)乘法法则:如果a>b,c>0,则ac>bc;如果a>b,c<0,则ac<bc;(4)移项法则:如果a+b>c,则a>c-b;(5)同向不等式的加法法则:如果a>b且c>d,则a+c>b+d;如果a<b且c<d,则a+c<b+d;(6)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的乘法法则:如果a>b>0,且c>d>0,则ac>bd.3. 几个拓展的性质: a>b>0an>bn(n∈N,n>1); a>b>0>(n∈N,n>1); a>b且c>d a-d>b-c; a>b>0,且c>d>0; a>b>0(或0>a>b);4. 重要不等式:(1) 整式形式: a2+b2≥2ab(a、b∈R); a2+b2+c2≥3abc(a、b、c∈R+); ≤(a、b∈R); ≤(a、b、c∈R+);(2) 根式形式:≥(a、b∈R+); ≥(a、b、c∈R+);(3) 分式形式:≥2(a、b同号); ≥3(a、b、c同号);(4) 倒数形式:≥2(a∈R+); ≤-2(a∈R-).三、典型例题:例1:已知a>b,则不等式①a2>b2;②;③中不能成立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例2:证明不等式:(1)对实数a、b,求证:≤;(2)求证:对正实数a、b、c,a+b+c≥;(3)若p>0,q>0,p3+q3=2,试用反证法证明p+q≤2;(4)对实数x、y,求证:x2+xy+y2≥0;(5)对实数a、b∈R+,且a+b=1,求证:≥9.四、归纳小结:1.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反映了实数运算的性质和实数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式证明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2.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比较法常和配方法结合使用.用比较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和分析法常结合使用.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使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的不等式去直接推证;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叙述的形式是:要证A,只要证B; (3)反证法的步骤:假设推理矛盾原命题成立;3.在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要注意变量是否为正,和或积是否为定值,等号是否能成立.通过变形,使和或积为定值,是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基本技巧.五、基础知识训练:(一)选择题:1. 在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x>y和|x|>|y|互为充要条件 B.x>y和x2>y2互为充要条件C.a2>b2 (b≠0)和互为充要条件 D.和4a>3b互为充要条件2. 已知a>b,c∈R,由此能推出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a+c>b-c B.ac>bc C.ac2>bc2 D.a>b3. 如果ab>0且a>b,则有( )A.> B.< C.a2>b2 D.a2<b24. “a<b<0”是“>”成立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 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ab>0且a≠b B.ab≠0且a≠b C.a>0,b>0且a≠b D.a≠1且b≠16. 已知x>2,则函数的最小值是( )A.4 B.3 C.2 D.17. 不等式①a2+2>2a;②a2+b2>2(a-b-1);③(a2+b2)(c2+d2)>(ac+bd)2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3个8. 若实数a、b、c满足b+c=3a2-4a+6,b-c=a2-4a+4,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b≥c>a B.b>c>a C.b<c<a D.b<c≤a9. 若f(x)=3x2-x+1,g(x)=2x2+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A.f(x)>g(x) B.f(x)=g(x) C.f(x)<g(x) D.随x值变化而变化10. 若a≠2或b≠-1,则M=a 2+b 2-4a+2b的值与-5的大小关系是( )A.M>-5 B.M<-5 C.M=-5 D.不能确定11. 已知0<a<1,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12. 已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 A.a2>b2 B. C. D. 13. 设a、b是不相等的正数,则( )A. B.C. D.14. 若0<x<1,0<y<1,且x≠y,而x2+y2,x+y,2xy,中最大的一个是( )A.2xy B.x+y C. D.x2+y215. 若a、b为非零实数,则在①≥ab;②≤;③≥;④≥2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16. 设正数a,b满足ab=4,则2a+3b的最小值是( )A.12 B.10 C. D.17. 设a,b∈R且a+b=3,则的最小值是( )A.6 B.8 C. D.18. 若实数x,y满足方程x+y-4=0,则x2+y2的最小值是( )A.4 B.6 C.8 D.1019. 令0<a<b,且a+b=1,则下列四数中最大的是( )A. B.a C.2ab D.a2+b220. 设a、b是两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1;②a+b=2;③a+b>2;④a2+b2>2;⑤ab>1.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1”的条件是(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③21. 下列命题中,(1)的最小值是2;(2)的最小值是2;(3)的最小值是2;(4)的最小值是2.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22. 若x>y且a>b,则在“①a-x>b-y; ②a+x>b+y; ③ax>by;④x-b>y-a; ⑤”这五个式子中恒成立的不等式的序号是 .23. 已知三个不等式: ①ab>0;②;③bc>ad.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则可以组成 个正确的命题.24. 以下四个不等式: ①a<0<b;②b<a<0;③b<0<a;④0<b<a.其中使成立的充分条件有 .25. 已知x>0,函数的最大值是 .26. 已知函数,(x>0),则y的最小值是 .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一、高考要求:熟练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二、知识要点:1. 能直接表明未知数的取值范围的不等式叫做最简不等式,解集相等的不等式叫做同解不等式,一个不等式变为它的同解不等式的过程叫做同解变形.2. 一次不等式ax>b(a≠0)的解法:当a>0时,解集是{},用区间表示为(,+∞);当a<0时,解集是{},用区间表示为(-∞,).3. 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构成不等式组的各不等式解集的交集.三、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不等式(组):(1) (x-3)2(x-4)≥0. (2) .四、归纳小结: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各种不等式(组)的基础.解不等式实际上就是利用数与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对所给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直到变形为最简不等式为止.五、基础知识训练:(一)选择题:1. 已知方程x2+(m+2)x+m+5=0有两个正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2 B.m≤-4 C.m>-5 D.-5<m≤-42. 已知方程mx2+(2m+1)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 B.m> C.m≥ D.m>且m≠0(三)解答题:解不等式(组): (1)(x-2)≤x-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一、高考要求:会解线性分式不等式:或.二、知识要点:在分式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做分式不等式.线性分式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或,不等号也可以是“≥”或“≤”.三、典型例题:例:解不等式:.四、归纳小结:1. 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可应用同解原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常用的解法有:(1)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2)区间分析法.2. 解分式不等式的关键是利用除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化成不等式组或用区间分析法.注意:①不能按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去分母;②不能忘记分母不能为零的限制.五、基础知识训练:(一)选择题:1. 满足与的x适合的条件是( ) A. B. C. D. 2. 下列不等式中与≥0同解的是( ) A.(x-4)(3-x)≥0 B.≥0 C.≤0 D.(x-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