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黄厚江本色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就是要立足自身, 改善课堂的实效性就阅读教学而言,黄厚江老师认为,作 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做什么,怎么做,为谁 做的问题本文拟根据学生的视角,从阅读教学的定位、特 征以及策略措施三方面探析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阅读教 学”的特色【关键词】学生视角;黄厚江;本色语文;阅读教学一、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定位 黄厚江老师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阅读教学 高位化、阅读教学贵族化、阅读教学低位化,阅读教学戏剧 化”四种现象明确提出了 '‘我们应好好研究的是如何上好 家常课一定要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等简单朴实 的思想和原则具体地来说:一是明确课堂教学与阅读练习的关系,应当注重课堂阅 读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不要只重视阅 读练习的数量,而不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二是由于某些教❷0把阅读教学定位过高,或者把阅读 教学的定位低位化,或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简单地瞄准高 考,以练习代替课堂教学,结果让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言积累、 字词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在教学过程 中远没有达到,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不仅 要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积累,还要获得思想、情感的积累的原 则三是众所周知,语文素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等”,我们应该清楚只有通过培养让学生有了学习 语文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学生对语文热爱至极,才能最 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二、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特征以黄厚江老师执教的《阿房宫赋》为例,他在教这篇古 文阅读时,其思路、过程、环节及方法是:①跟学生一起研究课前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累 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提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②学 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在他设计的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 词语,检查学生对文本理解掌握的程度,加强对学生阅读概 括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一一③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感受“赋”体文语言的美、气势和文章 所表现的阿房宫的特点,在朗读中体会“赋”的特点一一④ 精心设计一个“改写结尾”和原文比较的语文活动,组织学 生展开讨论,引领学生理解作者借古讽今、针眨时弊的主旨 以及赋体文“体物写志”的特点从黄厚江老师教的《阿房宫赋》的整个课堂设计来看, 我们不难发现他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1.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黄厚江老师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语文的活动,所 有活动都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一个在语文的教学 环节之外的。
他把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良 好的教学效果跟他的教学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2.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精神的成长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教学活动,给我们立体地展示他的基 本教学理念:语文课只能是语文,但又不能仅仅是语文他 至始至终认为语文的任务和目标是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 思想成长,也是语文教师的要担当的责任3.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面对目前出现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黄厚江老 师并不排斥,但他很清醒用什么方法教语文他曾多次表达 过一个观点: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只有没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 不是依赖于方法的变化,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更不是新课 程理念的体现即使是好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和语文的方 法有机结合,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4.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原则,是黄厚江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的“四项基 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主体的问题上,黄老师提出了师生双主体融合的新颖 观点我们听他的课,人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始终师生高度融 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如行云流水5. 让所有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最有乐趣的学科是语文,然而在 今天事实证明并不乐观,甚至相反。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语 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学智慧的魅力,学 习过程的魅力充满课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独有的魅 力而这一切带给学生无穷的快乐,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 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三、基于学生视角去看黄厚江老师阅读教学的策略黄厚江老师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阅读中学习阅 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他用三个 “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主导、以活动为 主线)来驾驭课堂于都教学活动,实现阅读教学的任务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他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把文本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唯 一任务,把作者的思想作为理解的唯一答案,是夸大了文本 的地位,矮化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 律;但如果只把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话题,文本没有理解, 就组织各种花哨的活动,以为可以随意处置文本,可以随意 解读文本,则是更严重的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因此,“以文本理解为基础”指的是既不能只满足于对文本的理 解,也不能不带学生理解文本他教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 和方法是:(1) 抓住一条基本规律 文本意义(作者意义) 社会意义(背景意义)一一读者意义(2) 注意三个理解一一内容理解、形式理解(谋篇布 局等)、语言理解(关键词等)(3) 学会两个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用传统的方法 进行层次梳理、内容概括、主旨探究、写作特点的训练;根 据文本需要选择不同的诵读形式,提高诵读和阅读的效果, 为学生的文本理解提供凭借(4) 运用多元统一形式和内容 可根据文体确定教学目标,可根据文体确定教学方法,可根据文体去揣摩语言, 因为文体不同,揣摩方向不同,而且语言的很多问题没有固 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