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解 读四 年 级 下 册郫县中信洪石学校,解读板块,数与代数,一单元 四则运算,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 简便计算,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 和减法,八单元 数学广角,,,,,,,课 标 表 述第二学段(4---6年级)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二.情感与态度目标: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客服困蓝,解决问题的过 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 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细 化 到 本 册,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 识 编 排 结 构,,,,,1.四则运算2.运算定律 与简便计算3.小数的意 义与性质4.小数的加 法和减法,重点:1.运算定律 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加 法与减法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简便计算2.小数的加法与减法,,1.理解小 数的意义 和性质2.对运算 定律的理 解和应用,“五点”解析,运算定律 的拓展,,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了解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4、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0不能作除数。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特点: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主题图:指导学生看清、看懂主题图,引导学生提问,强调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问题只要合理,一步两步都给予肯定学生在得到广泛练习后,引出例1,,例1:以滑冰区为背景,通过用加减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建议:这里呈现了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在肯定两种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例2: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解说“照这样计算”是照怎样计算,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例1、例2之后教材对同级运算进行了概括 教学建议:1、在学生汇报交流后,进行批注,熟读记忆 2、在课前2分钟设计相应的口算练习,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例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观察3天和6天的线段图长短,在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出第二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3:以解决小玲一家三口到“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的问题,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建议:这里学生分步计算比较容易,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在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同时告诉学生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第1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其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根据情境呈现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对于两步以上解答的,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巩固运算顺序第4题: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估算结果可能不同,只要估算方法合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10题教学建议:该题为思考题,不作统一要求,解题思路有:1、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2、先求上、下两层现在各有多少本,再求原来两层各有多少本例4: 通过解决冰雕区“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尝试解答后,如果想不到第二种算法,教师可适当启发: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位?每多派一位保洁员,就得多多少位游人?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由此概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例5 为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例5通过计算两个式题,这两个式题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但计算结果却不同,使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易错点:42+6×12-4=42+72=114-4=110 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2、组织学生讨论“-4”是否需要照样写下来,通过讨论加深理解,降低错误率。
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总结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含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总结时,不要求学生用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的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算式具体说明运算顺序就可以例6: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2、讲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除数为0,被除数不为0时,不可能得到商;如5÷0=?算式0×?=5不成立 2、除数、被除数均为0时,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那么0作为除数是毫无意义的第4题,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小题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仔细审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第2题,是含有小括号的两三步计算式题,让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第5题,先估算,再笔算,比较结果,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第9题,通过“凑24”游戏,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该题比较灵活,对少数学困生要进行,完成后教师进行归纳。
第14题,先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定律简单的运用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难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教材编排特点:,1.五大定律集中,认知结构完整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并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结合学生熟悉的连贯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2.情景抽取定律,便于理解和运用将简便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重视定律活用,有利能力培养教材主要创设了李叔叔骑车旅行一周的情境,分别安排了3个解决相关问题的连贯性的例题2、 说出这个规律,明确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遵循由个别到一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这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1、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答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列式,由此得到加法交换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和验证,总结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例2: 教学加法结合律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结合律建议:主要强调观察数据特点, 把能凑成整百数或整十数 的两个加数结合在一起来, 达到简算的目的,例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综合运用仍然是由主题图引出的,它是在例2已经计算了李叔叔前3天所行路程和的基础上,给出李叔叔后4天的计划,让学生求后4天计划行程的和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算法,使学生明白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整十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建议:1、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特点的习惯,能说出每步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允许有困难的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编写意图: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源 自生活,生活折射数学”教学建议:观察主题图,让学生复述两段文字,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为例题做准备例2:是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有两 种不同算法,可以得到乘法结合 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 法结合律例1:由主题图引出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基础上,可以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自主探索乘法交换律例3:继续由主题图引出新 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 了这次植树活动”,教材通过比 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建议: 1、以算理为基础,理解乘法分配律 2、多举例(教师、学生) 3、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尝试总结规律建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概括发现减法的简便计算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拓展:可以把这本书的总页数改成266,使学生看到这时依次计算也比较简便,而第三种方法(先减第二个减数的算法)就不合适了。
建议: 1、狠抓题意的理解,100元左右,没有要求最接近总价在106元和99元的选择都是可以的 2、结合生活经验,讨论选择适合的策略解决问题辅以板书展示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本单元第2节主题图的内容为载体,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数的积与例1比较,例3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因为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1250÷5),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较为困难,对学生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 其中前两个问题,用乘法解答计算时可以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或者把因数25用100÷4代换,使计算简便第三个问题与例3类似可见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建议: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的算式 ,如:25×4 125×4 25×8 125×8 以帮助学生明确分拆数据的目标建议:让学生讨论在书写时 是否呈现:=(100+3)×12103 ×12 =(100+3) ×12 =100×12+3×12 =1200+36 =1236,,通过课件展示主题图,明白问题“这次科学考察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求的是实际用了多少天?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也可以小组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算法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算时,强调如何正确数周数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