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69KB
约154页
文档ID:50034411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_第1页
1/154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成艳芬绪论•营养•饲料绪论• 营养:有机体消化吸收并利用食物中的有 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组织、生长 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 营养素绪论•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内容:1.阐明生命活动本质2.通过营养调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作用:1.农业生产理论基础2.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组成部分绪论• 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关 系的科学– 内容:1.养分摄入与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2.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3.必需营养素体内代谢及其调节机制4.水产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间互作规律5.确定不同条件,不同生产目的对营养素的需求6.确定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作用:1.农业生产理论基础2.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组成部分绪论• 饲料 – 配方 • 原料 • 添加剂 – 加工 • 工艺 • 质量管理 – 投饲绪论• 渔用配合饲料的特点 – 原料粉碎粒度:全部通过40目,60目筛上物≤ 10% – 水稳定性:粘合剂 – 饲料形状:颗粒状,粉状(糜状) – 营养成分 • 能量: 比陆上动物低 • 蛋白质:比畜禽高 • 糖:利用率低 • 必需脂肪酸:n-3系列 • 无机盐:可从水体中吸收绪论• 渔用配合饲料与畜禽饲料的差异 原因:栖息环境相同:营养全面 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 –水稳性 –饲料形状 –营养成分组成绪论• 饲料工业 为畜牧业、养殖业提供全价配合饲料 带动新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各行业副产品 机械工业 城乡劳动力 教学、科研并进,丰富学科绪论•饲料业概况及前景世界工业: –饲料产量:欧洲、亚太(日本) –饲料品种:猪饲料、奶牛、肉牛、水产中国工业 –概况:混合投喂-颗粒饲料-配合饲料 –前景:工业体系饲料转化率开发蛋白源现代动物营养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 子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

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 互关系的了解 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 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 究十分薄弱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 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含义及需要量有何 变化,目前知之极少.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 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 5.有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 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 完善 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 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 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 技术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1.蛋白质合成与动物生长的细胞调节与分子调节机制 ,分子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营养学研究及饲料资源的 开发利用 2.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消化功能和动物营养之间 的相互关系,微生态营养学将不断发展 3.动物营养需要的动态模型,动态营养学会迅速发展. 4.采食量的调控机制与措施,达到饲料投入与产出的 最佳平衡 5.饲料及饲粮养分生物学效价的快速准确评定如: 近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法、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等 • 6.动物生产目标的改变、动物福利、环境与资源 保护、人畜健康、立法等因素将明显影响动物营 养需要与饲养方式,成为未来动物营养学的热点 研究领域。

• 7.提高生产效率的营养管理综合技术,如生物高 新技术应用于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加工技 术、添加剂工业等的发展 • 8.研究手段和学科的更新,如系统营养学、分子 营养学、动态营养学、计算机模拟等第一章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 营养素:能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 供给能量,构成体质及调节生理机 能的物质 •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 物质、水功用• 1.供给能量:体温、作功-脂肪、糖 • 2.构成机体:生长、更新、修补-蛋白质、矿物质 • 3.调节生理机能:调节、控制、平衡-维生素、矿物质水产动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特点: 异养生物 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 依赖于自然界中有机物动物体化学组成1.元素:必需元素§ 非矿物质(4):C、H、O、N§ 矿物质(16): 常量(7):Ca、P、K、Na、S、Cl、Mg; 微量(9):Fe、Cu、Mn、Zn、Se、I、Co、F 、Mo• 2.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C、H、O – 单糖:G、F、半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 多糖:淀粉、糖原、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 § 脂肪:含C、H、O, C、H对O比例高于碳水 化合物 § 蛋白质: C、H、O、N § 其他:维生素、水饲料养分•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 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 生产产品的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Hameberg提出 • 分为六大类别: § 水分 § 粗灰分 § 粗蛋白 § 粗脂肪 § 粗纤维 § 无氮浸出物水分• 各种饲料均含5-95%• 动物体内水形态 § 游离水:结合不紧密,易挥发 § 结合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难挥发 • 饲料状态 § 风干状态:60-70℃烘干,失去初水的剩余物 § 全干状态:100-105℃烘干,失去结合水的剩 余物粗灰分• 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 600℃ 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 剩余残渣。

粗蛋白• 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 真蛋白 § 非蛋白氮 • 分析时,蛋白量=N×6.25粗脂肪• 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 质总称 • 常规饲料分析: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 § 真脂肪 § 其他脂溶性物质(色素、维生素等)粗纤维•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半 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 • 常规分析:强制条件(1.25%酸、1.25%碱, 乙醇、高温)测定• 结果分析: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 素溶解. CF偏低,NFE偏高Van Soest改进方案• 中性洗涤纤维-NDF • 酸性洗涤纤维-ADF • 酸性洗涤木质素-ADL能量与动物营养第一节 能量概述及其转化代谢一、能量的概念及单位 二、能量来源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1.能量的概念能量是做功的能力,包括光能、化学能、电能、热能等动物所需的能量是饲料中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后的一种特性,是动物的第一需要,没有能量就没有动物体任何功能活动,甚至于维持一、能量的概念及单位(1) 传统: 卡(cal) 1Mcal = 103Kcal =106 cal(2)焦耳(J): 1MJ = 103KJ = 106J (3)卡体系和焦耳体系的转化: 1cal = 4.184J 1Kcal = 4.184KJ 1Mcal = 4.184MJ2.2.能量单位能量单位一、能量的概念及单位1.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ü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单胃动物:淀粉、单糖、寡糖反刍动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ü脂肪次之:是高产动物的能量补充 ü蛋白质作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二、能量的来源3. 饲料的能量高低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比例与含量 含脂肪高的饲料含能高:大豆、花生、豆饼 骨粉含有机物低,能量低二、能量的来源2. 纯养分能量高低取决于分子中的C、H含量C、H比例高能值高。

O含量越低,能值越高C/H越小,氧化释放的能量越多各类物质能值的高低取决于分子中氧化时能结合外来氧的能力名称CHON其它能值(KJ/g)脂肪7712110039.33(9.45)蛋白5272216323.64(5.65)CH2O446500017.36(4.15)三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及其能值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总能粪能消化能尿能甲烷能代谢能热增耗净能维持净能生产净能动物总产 热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TID and NE system for pigs (Noblet et al., 1994) 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和净能体系(一)总能((gross energygross energy,,GEGE))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在体外通过弹式测热计测定1.定义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2. 饲料的总能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含量,其能量与分子中C/H、O、N含量相关,C/H高,O越低,则能量越高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3.各种植物性饲料GE均约为18.5MJ/Kg.DMGE是化学能,与动物无关,用GE来衡量饲料能量价值的大小极不准确,它只是作为其它能量评定的基础。

一)GE(二)消化能(二)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digestible energy,, DE)DE)消化能(DE)=总能(GE)- 粪能(FE) 按上式计算的消化能为表观消化能(ADE)1.定义: 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 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2.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 的养分随粪便排出)是饲料能量代谢的第一道损失,也是最大的损失 内源性物质所含的能量称为代谢粪能(FmE) FE中扣除FmE后计算的消化能称真消化能(TDE)3. 粪能的来源(二)DE4. 表观消化能 = 总能-粪能,即: ADE = GE – FE 5. 真消化能 = 总能 -(粪能 - 内源物质所含的能量) 即: TDE = GE-(FE - FmE)TDE=ADE+FmE FmE:代谢粪能 表观消化能(ADE)(TDE)真消化能 TDE比ADE能更准确的反映饲料的有效值,但测定困难(二)DE⑴ 总能 影响不大 消化能(Kcal /Kg)= (总能 - 粪能)/进食量(DM) ⑵ 粪能 损失最大的部分 消化率取决于饲料中的粗纤维(CF)含量 DE(MJ/Kg)=17.15 - 0.41CF CF:粗纤维含量 ⑶ 动物种类 6.影响消化能的因素(二)DE反刍动物 饲喂粗饲料 粪能占总能的40%-50% 饲喂精饲料 粪能占总能的30% 马 粪能占总能的40% 猪 粪能占总能的20% 哺乳动物(其它) 粪能占总能的比例 10% 家禽因粪尿难分开,一般不测定禽类的消化能鱼 0.6%-40%(二)DE(三)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ME)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 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 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1.定义2.气体能(Eg)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甲烷能占总能3%-10% (主要针对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消化道产气较少,Eg一项可以忽略不计CH4产量与采食量、营养水平、日粮结构有关维持水平饲养时Eg占GE8-10%;高于维持GE6-8%;采食易消化饲料,ECH4比例降低,Eg占 GE3-10%三)MEUE: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UE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尿中含N物质每gUN的能值:反刍动物 31KJ/g猪 28KJ(尿素)禽 34KJ(尿酸)UE损失占GE 的5-8%一般比较稳定:猪占GE 2-3%,反刍动物4-5%日粮蛋白 质过高或氨基酸不平衡时,UE增加3.尿能(UE)(三)ME(三)ME鱼: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形成水和二氧化碳。

氨基酸 的分解代谢产生氨,另外也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氮的排泄物在 大多数鱼类上有85%是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