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总复习田园多佳趣山水有清音第一节 唐以前的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 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诗人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于会稽始宁( 今浙江上虞 ) • 是第一个大力模山范 水的山水诗作家, 在诗歌形式的探索上 有相当贡献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第一节 唐以前的山水田园诗• 二、田园诗 • 1、田园一词 • 所谓田园,原意是指田地和园圃田园诗 ,则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 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 首先开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是东晋 诗人陶渊明,他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陶渊明(365— 427),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 田园诗的开创 者其代表作 有《饮酒》其 五、《归园田 居》其三、《 庚戌岁九月中 于西田获早稻 》等•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 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 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 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 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 朴素、自然、真淳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 求。
• 陶渊明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 就他的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 又意味醇厚,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 又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恬谈心境真率地 抒写出来广切都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 谢尽炉冶、斧凿之痕正如苏拭所赞:“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 腴第二节唐代山水诗简论• 一、初唐山水诗:李世民、马周、杜审言 、宋之问、李峤、陈子昂 • 二、盛唐山水诗: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高潮,登上了中国古代山水诗成 就的巅峰 • 盛唐山水诗的特点语言清新、韵致高远、 格局阔大、气象万千第二节唐代山水诗简论• 风格两大类: • 一是清,清新、清幽、清丽、清远,以 王孟为代表 • 二是雄,雄豪、雄放、雄壮、雄奇,以 李白为代表• 1.张九龄是唐代诗坛上最早大量创作山水 诗的诗人 他首创清澹之派,在初盛唐之 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启后主要表现在他的清澹之风对孟浩然、 王维等人的山水诗的影响上,孟浩然的山 水诗的特色也正在于“清淡”上 2.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南裹阳县)前半 生主要在家闭 门苦学,灌蔬 艺竹,曾隐居 鹿门山。
一生 经历简单,不 曾入仕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特色是 清淡 秋登万山寄张五 3.王维的山水诗与孟浩然并称的是王维,他的山水诗 以独特的风貌,将古代山水诗创作提高到 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在谢灵运模山 范水精雕细刻的追求“形似“基础上,开始 追求“神似”,即在山水薄的描写中追求一 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一种醇雅的意趣• (1)王维的山水诗的总体特点: • 一是王维的山水诗在谢灵运精雕细刻追求 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在山水 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 趣最求禅意. • 二是王维的山水诗还特别追求画意, 他把绘画的技法,如色彩、构图、光线等 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造成一种“诗中有 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代表作《终南山》 、《山居秋暝》都体现出这些特色 • 4.李白的山水诗 • (1)李白的山水诗总体特色:雄奇、豪放 • 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 流动的自然山水如黄河、泰山作为描写对象, 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如《将进酒》《游泰 山六首》等诗; • 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充满着奔 放的激情及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为奇特的 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等, 造成一种奇幻瑰丽又豪放雄壮的风格。
《蜀道 难》就集中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5.杜甫的山水诗 • 与李白齐名的是伟大诗人杜甫杜甫的诗 歌成就主要不在山水诗上,但他的山水诗 篇或山水诗句也很有特色,不少描写颇与 李白的山水诗风相近 《望岳》是其代表 三、中晚唐山水诗• 受时代影响,中唐时山水诗由风骨雄浑转 向清雅闲淡,骨力渐弱.晚唐则景象更衰, 情调寂寞 • 代表作家:韦应物、刘长卿、孟郊、柳宗 元、刘禹锡等柳宗元《江雪》赏析• 3.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永济县)人 山 水诗风格是凄清幽冷 .代表作《江雪》 《 渔翁》第三节唐代田园诗撷英一. 盛唐田园诗特点 1.内容上多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田园生活 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 2.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而有韵味, 3.风格淡雅自然,意境清新悠远受陶渊明 影响较大王维和孟浩然是其最重要的代 表二、王孟的田园诗• (1)孟浩然田园诗特色:风格清新淡远 ,语言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 • 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 纯净,他的《过故人庄》写景清新秀丽, 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 爱,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王孟的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 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都几乎又不 曾显得薄弱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 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 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清新的天地;2、王孟的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 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 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 的意境,把怡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 挚的情谊融成一片2、王孟的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如果说诗应该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 品或许可以说象清泉,要品尝它的色和香 ,还需要多用一些吟咏的功夫其所以这 样,跟孟浩然风格上的特点――“淡”有密 切关系 2、王孟的田园诗• (2)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 清远,代表作有《渭川田家》、《新晴野 望》等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 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 而意境清远他的《渭川田家》、《新晴 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 珍品三、中晚唐田园诗中晚唐的田园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是:渐渐失去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失 去了田园生活的和美,失去了田园生活中 人们之间感情的淳美,而转向对田园生活 辛劳的描绘,转向对乡村中民生疾苦的关 注,对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总复习第一节 重视友谊的优良传统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华夏民族的 优良传统, 崇尚友道、珍惜友情的优良传统,是 送别诗词大量产生的基础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赏析• 盛唐送别诗有以下特点: • (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 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充满了少年人 的梦想和希望以及他们青春蓬勃的生命 活力 • (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 • (3)形式上大多是七绝或七古绝句和 七古是最奔放的诗歌语言这自由奔放 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共同 的体现着盛唐诗歌的气象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赏析• 代表作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 王昌龄《送柴侍御》、《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举要以抒情为主的宋人送别词的特点: 内容上重在抒写离愁别恨,风格上是婉 约缠绵.如林逋《长相思》、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苏轼《南乡子·送述 古》、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 长短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举要• 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的特点: •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 是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在词里抒写对 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 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 (2) 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 ,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代表作:张 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什么是意象?(133页) • 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 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 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 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 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 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 中有情,情景交融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 • 唐宋送别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长亭、 南浦、杨柳、美酒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 象 • 1.长亭与南浦 •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 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 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 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 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江淹作《 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 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 ,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 染了离情别恨,而“南浦子曲”和《南浦》 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 2.杨柳 • 自《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开始,杨 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 起,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恨; 而且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代有折 柳留客的风习,“杨柳”与送别的联系更加 密切了,唐宋送别诗词中也多用“杨柳”来 抒写离别之情第五节送别诗歌中常见意象分析3.美酒酒也是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 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 胜举,最著名的要数王维的《渭城曲》了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总复习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1.含义 • 咏史诗: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 诗歌创作但凡历史上所存在的人、物 、事等进入了诗人的视野,并触发了他 的感慨,由此所得来的诗,便可视为咏 史诗。
• 怀古诗:指作者登临古地、凭吊古 迹时,追念往事、抒发感慨的诗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做到了诗与史的 结合左思的《咏史八首》诗歌史上有着 标志性的的地位;在左思笔下,咏史诗真 正实现了“诗”和“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 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到了一起,从而使 咏史诗自此以后体格一新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一、初唐咏史怀古诗 • 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两类主题: • 1.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警 醒当世的君主, • 2.借史咏怀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追怀以 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 • 代表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燕昭王》 二、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借咏史怀古来表达 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 代表作家:王维、李白、杜甫 • 重要作家:高适、王昌龄、岑参、李 华等 • 代表作:王维的《西施咏》、《夷门歌》、 李白的《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的《蜀相》、《八阵图》 三、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晚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借咏史怀古来表关 注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 代表作 刘禹锡《乌衣巷》 《西塞山怀古》 • 杜牧《赤壁》、《题乌江亭》 第三节 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南宋咏史怀古词特点: • (1)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 ;(2)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 吟·过南剑双溪楼》、刘过《六州歌头》 (镇长淮) • 南宋的咏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