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8页
文档ID:537426495
第二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_第1页
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史实,思考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2)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面对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西迁内容的学习,体验战时民族工业西迁过程中的艰辛、牺牲和顽强、不屈与仇恨,感受强烈的情感震摄和精神升华,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 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四、教学流程导入:思考清末至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1895-1913) 初步发展20世纪初(1913-1919) 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短暂发展抗战时期(1937-1945) 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1946-1949) 陷入困境(日益萎缩)(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年)——短暂春天1、发展原因:(1)辛亥革命的推动和鼓舞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③南京临时政府的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热情2)群众性反帝斗争有国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实业救国成为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4)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总体概况①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②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2)具体部门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中国面粉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④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3、发展特点(1)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程度有限2)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原因: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外国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企业的恶性竞争3)在一些主要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在资金、技术、以至原材料上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外国4)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5)发展时间较短,一战后很快萧条4、短暂的原因: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了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1、发展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①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为民族工业发展也创造机会3)民国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2、表现: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3、受到的限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官僚资本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的一个典型例子4、官僚资本(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典型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937—1949年)1、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遭到破产;③在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2、国民政府统治后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表现:发展处于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工业体系趋于瓦解,大量工业失业2)原因: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②国民政府的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③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四) 列举推动和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2、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最主要因素);(2)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3)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3、启示(1)国家独立,政局稳定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策略;(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保证充足资金,科技为先导五)误区警示误区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的势力退出了中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确实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比如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即可以说明但是,欧洲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只是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其政治、经济势力并没有真正退出同时,欧洲以外的日本、美国乘机扩大对华侵略1912年,日本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只有九千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两万四千多万两;美国也从1913年的三千五百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一亿一千多万两日本、美国在华的经济扩张,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对比辛亥革命前,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日本只占第六位,到1919年已与久居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逐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误区2:“币制改革”使民族工业逐步受到官僚资本的控制,消极作用很大 “币制改革”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建立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控制的目的。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币制改革”对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大掠夺,聚敛了巨额财富,民族工业逐渐受到官僚资本的控制但也应该看到,它的实行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它还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统一了中国币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货币脱离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加速摧毁了旧式的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促进了现代化银行的发展,从历史的进程加以衡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