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吉煤业联合试运转方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74.18KB
约74页
文档ID:47409909
宏吉煤业联合试运转方案_第1页
1/74

荥经县宏吉煤业有限公司新兴煤矿扩建工程( 150Kt/a )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方案2 荥经县宏吉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八月3 目 录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 ............................................... 4 1.1矿井概况 ....................................................... 4 1.2设计概况 ...................................................... 11 1.3矿井建设情况.................................................. 19 第二章生产系统 . .................................................. 19 1.4矿井开拓设计及建设情况........................................ 19 2.2 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1 2.3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3 2.4 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6 2.5 运输、提升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5 2.6 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 39 2.6 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40 2.7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 46 2.8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49 2.9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50 2.10 压风自救系统设计建设情况...................................... 52 笫三章 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 54 3.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54 3.2 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组织领导................................. 55 笫四章 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及时间..................................... 57 4.1 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 57 4.2 矿井联合试运转时间.............................................. 57 笫五章 矿井生产安全系统联合试运转的测试............................. 57 5.1 采掘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57 5.2 通风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59 5.3 提升运输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61 5.4 排水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62 5.5 供电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63 5.6 瓦斯监控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 65 笫六章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66 6.1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 66 6.2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效果............................................ 66 笫七章 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计划与劳动组织............................. 67 7.1 计划产量 ....................................................... 67 7.2 劳动组织 ....................................................... 67 第八章应急救援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 68 8.1 应急救援预案 .................................................... 68 8.2 安全技术措施 ..................................................... 714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1.1 矿井概况一、矿区交通位置矿山位于荥经县城273°方向,直距约18km 处,属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所辖。

荥经县与矿区公路运距25km,矿区与 108 国道有矿山公路相通,矿区向南经汉源、石棉可到达西昌至雅安、成都交通较方便二、矿区构造情况矿区位于荥河场背斜西北翼, 地质构造简单,地层总体倾向 280~296 o之间,倾角 8~15°,平均倾角10°,地层走向北东—南西,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区内无强烈构造破坏, 地层受区域性断裂构造的影响较小,小断层、小柔皱不发育,岩层产状较稳定三、煤层赋存情况矿区内主要可采或局部可采的煤层有五连、三连、双龙共三层煤,五连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二段(T3xj2)顶部,三连、双龙赋存于须家河组一段( T3xj1)中部,各煤层呈层状产出煤层产状变化小,平均倾向 287°,平均倾角10°各煤层特征如下:五连:为区内最上部煤层,下距蛮炭大于30m该煤层为复合煤层,由棚炭、花炭、腰炭、正炭、底炭五个分煤层组成,夹4 个矸夹层,煤层厚 0.48m ~0.80m,平均厚 0.57m,各分煤层厚 0.04m ~5 0.25m 不等,夹矸厚 0.02m~0.15m 不等三连:下距双龙炭约 20m~30m,上距五连炭约 110m ,为复合煤层,由棚炭、腰炭、底炭三个分煤层及两夹矸组成。

煤层厚 0.45m ~0.60m ,平均厚 0.50m,各分煤煤层厚0.1m~0.34m 不等,夹矸厚0.02m ~0.18m 不等煤层名称煤层总厚纯煤及采用厚度(m) 最小~最大平均煤层结构夹矸厚度 (m) 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稳定性原煤视密度(t/m3) 煤层倾角(o) 平均层间距 (m) 五连0.60 ~1.08 0.48~0.80 0.57 复合煤层0.10 ~0.33 炭质页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粉砂岩、泥岩较稳定1.45 10 110 三连0.50 ~0.80 0.45~0.60 0.50 复合煤层0.10 ~0.27 炭质页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粉砂岩、泥岩较稳定1.51 10 24~30 双龙0.52 ~0.89 0.46~0.80 0.51 复合煤层0.04 ~0.18 炭质页岩、粉砂岩、泥炭质页岩、粉砂岩、泥较稳定1.42 10 6 双龙:为矿区内比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上距三连炭煤层约24m~30m下距独连炭约 25m~38m,该煤层为复合煤层,由两个分煤层及一夹矸组成煤层厚0.46m ~0.80m ,平均厚 0.51m,夹矸厚 0.04m~0.18m 不等。

开采煤层特征表四、矿井水文地质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邛崃山脉南支夹金山山岭南段,属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呈近南北向矿区南部为荥河,沟谷坡度15°~ 30°局部地段坡度50°以上在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常年流水(河流) ,均为季节性冲沟矿区植被发育,主要为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本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0mm ,大气降水以地表径流为主,少量渗透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多沿岩层层面或裂隙径流,在地形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或沟谷中,地表水沿斜坡以面流形式汇入沟谷地表水与地下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矿区内地表分布有小水塘,无渗漏现象,加上隔水层阻隔,与开采煤层高差较大,对井下开采未造成不良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未发现地表泉、井、池塘的干涸,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疏干影响轻微,岩岩7 对区域水资源影响较小2、地下水区内准采煤层的上伏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第三段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其中泥岩为主要隔水层, 粉砂岩、细砂岩为主要含水层岩石孔隙与裂隙均为地下水的良好储水构造和运移通道,但岩石裂隙发育一般,地下水含量不丰富,由于受泥岩、页岩隔水层的阻挡,砂岩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沟谷地带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而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同层径流补给,受断层和裂隙影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越层补给矿区导流各含水层的裂隙主要为张性裂隙, 其发育密集地段在地表以下70m~150m,而矿区地下水本身就不丰富, 故地下水不会对矿井带来突水,涌水等灾害矿区主要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3、老窑水矿区老窑、采空区分布较广,老窑积水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三连煤层采空区分布较广, 加之后期采用上山开采, 采空区涌水可经过平巷水沟自流出井口 三连煤层采空区公布于原投产带区,本次设计对采空区留设了30m 的防水煤柱,并在 +1050m 水平设置水仓,经机械排水至地面井口 双龙煤层采空区面积较小, 对开采影响较小8 4、充水因素含水地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段、第三段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其中泥岩为主要隔水层,粉砂岩、细砂岩为主要含水层老窑水:区内废弃的矿坑中,会有少量积水,可能威胁今后采矿安全在采矿过程中分析矿坑及带区水情变化,必要时应先进行探水,防止其危害。

降水及地表水:属间接充水因素区内地形陡峻,有利降水形成地表水排泄,降水直接入渗量较小从矿坑涌水量变化来看,雨季比平时稍大,可见降水及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5、矿坑涌水矿区内开采的各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一段、二段,其上部为为泥岩、砂质页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以泥岩隔水层为主砂岩含水层裂隙发育一般,含水性差,受泥岩、页岩隔水层的阻挡,水力联系弱,补给不畅,主要为同层补给矿坑内涌水量较小,涌水主要为沿裂隙和岩层浸水,局部为滴水,雨季矿坑涌水量有一定增加矿山主采煤层距下伏雷口坡组灰岩8~15m, 灰岩在地下水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积水, 甚至形成暗河 根据四川鑫顺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年六月提供的《储量核实报告》和矿山调查,矿井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现溶洞积水或暗河现象, 但不排除溶洞水大量蓄积而又排泄不畅的情况下,可能击破上覆岩层涌入矿井矿区地下水不丰富,地下水量变化不大,故矿坑涌水量较小,9 矿井正常涌水量 1.67~3.75m3/h,最大涌水量 10.42m3/h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和评审意见书,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五、矿井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地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