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4KB
约3页
文档ID:549309030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doc_第1页
1/3

关于甲骨文心得体会的范文   “月”作为最常见也是最开始出现的字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开展而关于甲骨文字“月”的考释,许慎、罗振玉等大家都作了相关的研究,且各自抱有独特的见解针对各大家的不同观点,笔者特查阅相关资料并进展探究本文将从“月”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出发,综合各大家的考释,来阐述个人的观点   及其字义经历过开展 “月”甲骨文作,象半月形因月亮缺的时候多,圆的时候少,所以取上阙也太阴之精凡月之属皆从月下弦时的月形许慎:“   (《说文解字卷七》)用“阙”释“月”义是音训因月、阙的收音都是阿摄入声,二字叠韵,所以属音训所谓“阙也”,即残缺这是就月亮的通像来说的,也就是说月亮圆时少,缺时多太阴之精”是它的补充说明由此可见,“月”,象形,本义指“月亮”   另外,“月”的字义也经历过开展下举例说明:   1.月亮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   边关还是汉朝时的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许多离家万里的军人在塞外作战,不得回家)   2.后引申指“月光”卢纶《塞下曲》诗:月黑雁飞高(没有月光的...夜晚,大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匈奴首领趁黑夜遁逃)。

  现指“月光”或“象月亮形状的”用作形容词如:月白风清、月饼等   3.后来人们把月亮由圆到缺,由缺到圆所经历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月,一年有十二个月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农历四月,..大地的繁花已凋谢),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其中,在罗振玉的考释中有提及“月”之“月份”含义,但他亦认同“月”的本义指“月亮”他以“岁月”一词为例,认为“岁月”之“月”为月份之意,但此“月”乃借用“日月”之“月”,“月”的本义指月亮,实为合理以岁字例之当为岁月之月本字日月之本字然卜辞中凡某月巳借用日月之月而罕用本字之矣《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卷中》)   由上可见,“月”字本义指“月亮”,字义经历过“月亮”、“月光”、“象月亮形状的”以及“月亮由圆到缺,由缺到圆所经历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的开展   除了本义及其字义的开展值得关注之外,我们也要注意到“月”字的字形在流传中常与“夕”字互相混淆这一现象,而关于“月夕二字是通用抑或是相异”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各大家的考释中也是不尽相同卜辞“月”“夕”二字习见,然而字形却一样,都有两种写法是夕;和换言之,孤立地看起来,是月,也是夕,也是月。

因此不少人认为卜辞月夕无别,可以通用其中,孙诒让和董作宾两位大家对此观点抱以认同孙诒让认为:“月当读为夕古夕月二字形近多通用《古籀拾遗卷中》)董作宾那么在作断代研究时,提出“月与夕的互易”问题,并认为:“契文前后期月夕二字互易其形《转引自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七》)   但是,我个人认为于省吾的考释更为合理因为“月”“夕”二字虽容易混淆,但究其本质,实不相同夕”,从月半见因为月亮在夜晚是可以看见的,是有形体的东西,而“夕”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本身没有形体可言,故借用“月”这样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字形来表示见于省吾之考释:“甲骨第一期到第四期,月字作或虽然前后期的月与夕也偶然有时相混,但毕竟是个别现象西周金文月夕二字之所以颠倒,是由于沿袭了甲骨文的晚期作风,一直到小篆仍然如此月本有形可象,夕那么无形可象,故夕字的造字本义,乃于月字的中间附加一个竖划作为指事字的标志,以别于月,而仍因月字以为声《释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 甲骨文字释林》)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