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本天皇起源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11KB
约10页
文档ID:39594391
日本天皇起源_第1页
1/10

日本天皇起源之谜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来源:日本奈良县立图书馆/网站日本天皇血脉到底是起源于中国?还是朝鲜?还是亚洲的某个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由于日本皇室被神化、关于皇室的史料记载充满断层,日本皇陵又严禁外人进入,天皇的“身世”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日前,部分皇陵的首度开放也许让人们有了接近真相的机会早期日本天皇到底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部分皇陵的首度开放让当代人有了接近真相的机会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日本《读卖新闻》近日报道,日本将首次向学者开放部分天皇陵,以便对天皇的祖先来源进行研究本报记者1 月10 日致电专门负责皇室消息发布的日本宫内厅,查证有关消息,宫内厅负责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他们还没有批准考古学会参观天皇陵只是说从1 月 1日起开始受理考古学会的调查申请,但至今考古学会还没有和宫内厅取得联系据《读卖新闻》报道,这次共有11 座皇陵得以开放,但该报没有具体透露是哪 11 座皇陵被日本媒体明确提及的只有一座,就是日本皇陵中最大的仁德天皇陵(日本第 16 代天皇) 宫内厅负责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 《读卖新闻》中提到的 11 处皇陵是两年前申请的,现在要重新申请才可以开放。

早期皇陵身份成谜日本历史对天皇祖先的记载非常模糊,只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一直到第10 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实际文物支持以至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国人或朝鲜人其实,不光学者怀疑,就连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问现任天皇明仁过68岁生日( 2001年)时就曾谈起自己的先祖,他说: “就我而言,我感觉自己与朝鲜半岛有某种亲切感据日本编年史记载,桓武天皇(日本第50 代天皇)的母亲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一位国王的家族中人日本考古协会的专家和其他一些学者也一直在恳求官方开放部分皇陵,以“验明正身”但专门负责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务——当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宫内厅以担心打扰已故天皇灵魂安息为由,一直拒绝向公众开放天皇陵墓 英国 《泰晤士报》甚至认为, 日本政府严禁学者调查天皇皇陵,可能就是怕发掘出天皇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半岛的证据而且令日本皇室和宫内厅感到尴尬的是:当初指定某一个陵 (主要是指早期天皇陵)就是天皇陵时很匆忙, 很多指定有误, 而且修建年代无法确定, 还有的无法确定陵内下葬人的真实身份也就是说,很可能悉心供奉的所谓天皇魂灵实际是属于某个王公贵族甚至普通人的。

继体天皇(日本第26 代天皇)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宫内厅在日本历代天皇陵要览中认为继体天皇陵是位于太田茶臼山的古坟,而学者则普遍认为继体天皇陵墓是位于日本高月市的一座古坟严格限制考察范围经过漫长等待之后, 日本宫内厅能够答应开放, 确属不易 其态度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社会舆论希望知道天皇起源真相的压力,是民间学者长期与宫内厅交涉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天皇地位的下降,日本皇室也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不再固守传统观念不过,日本宫内厅虽然是“开了口子” ,可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宫内厅对学者开出了近乎苛刻的限制——进入皇陵的范围是到坟丘内第一个台阶为止!而且每个学术团体只能派一人进入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学者毫无“用武之地”,日本皇陵从建筑结构上一般内外都分好几层, 尽管允许参观的地方应该还离灵柩很远,但是可以看到陵内墙上的壁画 那些壁画很有研究价值, 据说曾有一些古陵内的壁画的天文图描绘的是朝鲜半岛上空还有一些图案内是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据报道,除了历史学会外, 宫内厅也将向植物学专家开放皇陵考察据说是因为皇陵前种了很多天皇生前喜爱的植物探秘天皇陵日本的天皇陵园到底有多神秘?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1 月 7 日,暴风骤起,酷寒。

正放长假的日本人都不愿出门, 大街上冷冷清清 但有一个地方属于例外——东京都八王子市的昭和天皇陵园 因为这一天是昭和天皇 (日本第 124代天皇)的驾崩日每年,陵园都会举行纪念仪式,皇室家族也会悉数到场天皇陵园什么样?除了皇族外, 什么样的人会在这一天去参拜天皇?为了找到答案,笔者于 7 日一早到达了陵园皇家陵园戒备森严陵园不收门票每个来陵园的人,都在入园前先低下头,鞠一躬才进入笔者看到门口的告示牌上写着“非参拜者不得入内”的字样走进陵园,感到脚下软软的, 原来园内道路都是用细小的石子铺成的,轻轻踩在上面,就沙沙作响,和空中呼呼的风声呼应,给人一种凄凉、孤独之感这条“表参道”(中央大道)足有5 米宽, 400 米长,路旁种了约150 棵京都北山杉树,棵棵参天挺拔,像是拱卫皇陵的“士兵”据介绍,陵园占地46 万平方米,共有大正天皇(日本第123 代天皇)及皇后,昭和天皇及皇后四座皇陵顺着“表参道”径直往前走,到了尽头,路就自然分成两叉, 一条通往大正天皇陵, 一条通往昭和天皇陵 因为这天是昭和天皇驾崩纪念日,昭和天皇陵前的警卫明显比别处多大正天皇是昭和天皇的父亲,两座陵离得不远 陵的外形都是上圆下方, 高11 米左右。

昭和天皇陵内,存放着天皇的灵柩,一般人不准进入陵内半步天皇陵前,立着牌坊, 下面还有 3 级台阶在牌坊和台阶之间, 有一层铁围栏 一名参拜者刚踏上围栏下的台阶,旁边的警卫就立刻上前制止:“不能上去!”皇族可入陵园神秘处在昭和天皇陵前, 搭了很多临时帐篷 据警卫说, 是为当天来参拜的皇室成员搭建的 皇室成员是可以进入皇陵内部的,他们进去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到底在里面能看到什么,让人不禁充满好奇笔者参观完四座陵墓,走到门口不远处时,被警卫呵斥,“快点出去,有车进来! ”原来是皇太子一家的车要来了笔者刚走出去, 警卫们就把住了门两侧,“皇室成员在里面,现在不得入内 ”警卫说皇室绝对是这场祭祀活动的主角一位知情人介绍说, 入口处的大广场, 平时是停车场, 但今天因为皇室成员来, 所以不让停车 如果天皇来的话, 因为是乘直升机,这里干脆就变成临时的“御用停机场”寒风中等待皇室成员寒风中,门口聚集的参拜者越来越多,他们很多是来看皇室成员的笔者和一位 60 多岁的姓神山的女士聊起了天 “我每年 1 月 7 日都来一是因为住在附近,方便;二是因为来惯了小时候,正是打仗的年代,每年元旦学校都组织我们举着太阳旗来参拜,参拜后才可以开课。

那时参拜的礼节很严格,要深鞠两躬,拍两下手,再鞠一个躬皇室成员来时,国民都要把头深深低下,不准看他们的脸那个时候我听见皇室成员从面前走过的声音时,心里非常紧张而现在不同了,皇室的人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很亲切我今天来,不为了参拜,主要是为了和皇室见一面 ”正聊着,皇室专车出来了, 车在人群前缓缓停下, 皇太子一家透过车窗伸手向大家致意短短的几秒,神山却等了一个多小时天皇在百姓眼中不再是神在当天的参拜者中,几乎没有年轻人的身影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右翼人士外, 现在多数国民对天皇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神山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果然,除了少数像神山女士这样的普通人外,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右翼团体的成员他们有一身典型的 “右翼行头”:从头到脚一身黑, 有的头上紧绷 “天皇万岁”的绷带,身披“天皇崇拜”的宣传标语,手举“日本人要团结在天皇周围”的标志牌知情人告诉笔者,一般的参拜者并不需要这身“全黑行头”,只需穿普通衣服来参拜就可以神山女士对右翼的印象很不好, “那些人太可怕了,我觉得他们是来捣乱,破坏气氛的他们把天皇捧成‘神’ ,而我没有他们那么崇拜天皇,只是觉得现在的皇室成员们举止优雅,有日本传统美,比以前更容易亲近。

陵墓真假难辨由于有关古代日本的史料极其缺乏,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天皇陵,其实很难确定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华、刘俊发自北京天皇陵墓一直带着神秘色彩,即便在日本, “除了考古学家和一些历史研究者外,很少有人了解, 更别提去看了”,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海燕对《国际先驱导报》 说她曾经在日本学习过七年日本古代史陵墓凸现“大和”盛衰据了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内的896 个皇室坟地这些皇室坟地中,古坟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坟,建于山顶、山腰位置根据古坟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等的区别其中以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为雄伟, 形状也十分优美, 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而日本独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根据古坟外形的发展演变,一般又可分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相一致早期古坟主要以圆形、山形为主5 世纪以后是古坟的中期,此时古坟结构以前方后圆为主, 这一时期, 高冢林立, 形象地反映着当时大和政权的兴盛和大王的权威仁德天皇陵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6世纪以后,随着薄葬思想和佛教的盛行,古坟规模逐渐缩小,平安时代末期开始,天皇驾崩后改为火葬,骨灰、头发、牙齿、手臂等存放在寺院的方形堂、多宝塔和石塔里。

自第 118 代后水尾天皇后, 再次改为土葬, 陵墓的形状变为圆形或上圆下方世界第一皇陵”严密封锁座落于大阪府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占地面积47 万平方米,被认定为现存最大的天皇陵 日本人还认为,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甚至大于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仁德天皇是传说中的第十六代天皇,大约生活在公元 5 世纪初这期间正是大和朝廷统一国家的鼎盛时期,也使得它比起前期古坟显得气势磅礴根了解,仁德天皇陵全长 486 米,后圆部直径 249 米,高 35 米,前方部宽 305米,高 33 米,周围有三道壕沟保护为了营建出仁德陵的高大,不知有多少无名的人被迫付出了难以计量的劳动曾有土木专家推算过,得出了下面这些惊人的数字:大坟所用的总土方约1405866立方米这些土方如以一人之力,从平均200米外的地点搬运而来,当共需 1406000工次,以千人之力搬运而来,当共需4年仁德天皇陵地处一个古坟群落之中, 其北面是反正天皇陵, 南面是履中天皇陵,这三座陵墓被称为“百舌鸟耳原三陵” 根据宫内厅的规定,为了防止已故天皇的陵寝受到打扰,外人不得进入各天皇陵区历史”不如说是“神话”“19 世纪,明治政府根据传说和部分日本史料,认定其中的部分古坟为古代天皇陵墓。

中国研究日本古代史的权威、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教授王金林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但是,由于有关古代日本的史料极其缺乏,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实也很难确定大和政权时期, 日本的天皇贵族以及豪门大户,普遍以为自己建造高大的坟墓为荣 ”王海燕认为,现在被称为“天皇皇陵”的不排除是“豪门大户”陵墓的可能,因为当时的天皇权力并不集中,需要依靠大的氏族的力量巩固政权现有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书籍的一部分内容,与其说是史书,“不如说是当年日本皇室为了给自己增加道义基础而编纂的神话集,” 王海燕解释说,特别是第十五代天皇之前的十多位天皇,其相关记载都很难作为历史来看待目前,日本官方已经为8 世纪前的绝大部分天皇分别认定了陵墓,比如奈良县的一座古坟就被认定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开这些“天皇陵墓” 后,如果其中的遗体年龄与既有的说法对不上,将会对日本皇室的正统性构成极大的挑战来自中国?朝鲜?游牧民族?——有关起源的三个版本日本关于天皇的记载充满了许多断层,由此便衍生出了关于天皇起源的各种版本开放天皇陵墓之所以能如此引人关注,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天皇祖先来自何方的谜底有望被揭开。

根据日本史学界的公开材料, 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 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传说为 “天照大神” 的后裔而考古学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这使日本关于天皇的记载充满了许多断层,由此便衍生出了关于天皇起源的各种版本,一种最为普遍而又备受争议的看法认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国人或朝鲜人血统说之一:中国人?在中国史学界曾经比较盛行的观点认为,神武天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