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mc-aq-03 风险管理-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

ji****e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6MB
约112页
文档ID:112813230
mc-aq-03 风险管理-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_第1页
1/112

风险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MC-AQ-03 主讲:陈广锋 MB:18017268355 :624023676 (国家注册QES咨询师,安标考评员),AQ3013 AQ/T9006 GB/T28001 (OHSAS18001) 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课程内容:,一、《通用规范》中相应要素的介绍 (1)AQ/T9006 5.8隐患排查和治理 5.9重大危险源监控 (2) AQ3013-2008 5.2风险管理 (3)GB/T28001:2011 idt ohsas18001:2007 4.3.1 二、风险管理的意义 三、基本概念 四、风险控制 五、常用评价方法介绍,(1)AQ/T9006 5.8隐患排查和治理 5.9重大危险源监控 (2) AQ3013-2008 5.2风险管理 5.2.1 范围与评价方法 5.2.2 风险评价 5.2.3 风险控制 5.2.4 隐患治理 5.2.5 重大危险源 5.2.6 风险信息更新,一、 《通用规范》中相应要素的介绍,风险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因此,全面识别危害、有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安全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安全标准化运行的关键二、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管理要素与安全标准化其他要素的关系(AQ3013),二、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管理机理,二、风险管理的意义,3.1危险源及危险源识别 3.2危险源的表现形式 3.3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3.4危险源类别 3.5危险与事故模型 3.6.危险源识别的思路 3.7.危险源造成的后果 3.8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3.9风险及风险评价,三、基本概念,3.1危险源及危险源识别(GB/T28001:2011)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 (3.8)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lificalion 识别危险源 (3.6)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三、基本概念,3.2危险源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附落,机械伤害;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污染排放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3.3危险源识别的范围,[概念] 常规活动: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日常操作 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重要的工艺变更和设备变更、停电、停水、停气(汽)的处理等活动 宗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3.3危险源识别的范围,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火灾、爆炸物质泄露;毒性物质; 不安全状态: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4大类: 6.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6.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6.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6.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3.4危险源类别,A.6不安全状态,6.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6.1.1无防护: 6.1.1.1无防护罩 6.1.1.2无安全保险装置 6.1.1.3无报警装置 6.1.1.4无安全标志 6.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6.1.1.6(电气)未接地 6.1.1.7绝缘不良 6.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 6.1.1.9危房内作业 6.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 6.1.1.11其它 6.1.2防护不当: 6.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6.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6.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6.1.2.4防爆装置不当 6.1.2.5采仗、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6.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6.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6.1.2.88其它,A.6不安全状态,6.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6.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6.2.1.1通道门遮档视线 6.2.1.2制动装置有缺欠 6.2.1.3安全间距不够 6.2.1.4拦车网有缺欠 6.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6.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6.2.1.7其它 6.2.2强度不够: 6.2.2.1机械强度不够 6.2.2.2绝缘强度不够 6.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6.2.2.4其它 6.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6.2.3.1设备带“病”运转 6.2.3.2超负荷运转 6.2.3.3其它 6.2.4维修、调整不良: 6.2.4.1设备失修 6.2.4.2地面不平 6.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2.4.4其它,A.6不安全状态,6.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6.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6.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A.6不安全状态,6.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 6.4.1照明光线不良: 6.4.1.1照度不足6.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6.4.1.3光线过强 6.4.2通风不良: 6.4.2.1无通风 6.4.2.2通风系统效率低 6.4.2.3流短路 6.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6.4.2.6瓦斯超限 6.4.2.7其它 6.4.3作业场所狭窄 6.4.4作业场地杂乱: 6.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6.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6.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6.4.4.4其它 6.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6.4.7地面滑: 6.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 6.4.7.2冰雪覆盖 6.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 6.4.8贮存方法不安全6.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不安全行为: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分为13大类: 7.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7.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7.3﹑使用不安全设备; 7.4﹑手代替工具操作; 7.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7.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7.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7.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7.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7.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7.12﹑不安全装束; 7.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3.4危险源类别,A.7不安全行为,7.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7.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7.1.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7.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7.1.4忘记关闭设备 7.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7.1.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 7.1.7奔跑作业 7.1.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7.1.9机械超速运转 7.1.10违章驾驶机动车 7.1.11酒后作业 7.1.12客货混载 7.1.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7.1.14工件紧固不牢 7.1.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7.1.16其它,A.7不安全行为,7.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7.2.1拆除了安全装置 7.2.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7.2.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7.2.4其它 7.3﹑使用不安全设备: 7.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7.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7.3.3其它 7.4﹑手代替工具操作: 7.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7.4.2用手清除切屑 7.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7.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A.7不安全行为,7.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6.1冒险进入涵洞 7.6.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7.6.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7.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7.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7.6.6冒进信号 7.6.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7.6.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7.6.9私自搭乘矿车 7.6.10在绞车道行走 7.6.11未及时观望,A.7不安全行为,7.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7.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7.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7.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7.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7.11.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7.11.2未戴防护手套 7.11.3未穿安全鞋 7.11.4未戴安全帽 7.11.5未佩戴呼吸护具 7.11.6未佩戴安全带 7.11.7未戴工作帽 7.11.8其它,A.7不安全行为,7.12﹑不安全装束: 7.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7.12.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7.12.3其它 7.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4类: 1.人的因素 1.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 (5) 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 监护失误 (4)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4危险源类别,2、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物的因素 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防护缺陷(3)电危害 (4) 噪声 (5)振动危害 (6)电离辐射 (7)非电离辐射 (8)运动物危害 (9) 明火 (10) 高温物质 指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1) 低温物质 指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2)信号缺陷 (13) 标志缺陷 (14)有害光照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4危险源类别,2、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物的因素 2.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品 (7)放射性物品 (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