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用”题答题术语及答题规范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6.01KB
约8页
文档ID:53093258
“作用”题答题术语及答题规范_第1页
1/8

作用”题答题术语及答题规范首先要了解“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和设题角度及其范围1、“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 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可 以吗?2、“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 及其作用⑤表达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其次要注意掌握答题模式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1. (2008 年四川卷第 17 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例 2. (2007 年辽宁卷第 17 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例 3. (2008 年全国卷Ⅰ第 17 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例 4. (2007 年全国卷Ⅰ第 17 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 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 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 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 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 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备选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 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 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答题规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 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 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辽 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 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 了空间2008年全国卷Ⅰ的《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 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 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2007 年全国卷Ⅰ的《总想为你唱支歌》, 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 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 旨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5.(2007 年江西卷第 17 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 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例 6.(2008 年山东卷第 19 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 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 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 为“论点 +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 “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最后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过渡 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有时, 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果中间 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 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 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备选术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后文照应前文引出全文关键词,衬托烘托铺垫 反衬【答题规范】例 5 中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 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 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例 6 的“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根据山东卷《歌德之勺》 的具体内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 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7.(2004 年重庆卷第 20 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 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 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 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其次,结合语句 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 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 发情感;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 用等。

备选术语】1.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 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 示5.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8.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 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衬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 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9.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规范】“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 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 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 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表现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8.(2008 年北京卷第 19 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 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解题思路】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 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 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 +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 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备选术语】白描象征反讽 类比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答题规范】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 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 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表达方式作用题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9.(2006 年安徽卷第 17 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 10.(2008 年宁琼卷第 12 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 作用?【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其次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肖 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 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鲜明传神;插叙丰富内容, 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 睛,点明主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 等。

第三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备选术语】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 会环境1.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 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答题规范】例 9 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 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例 10 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 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 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 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 情节转换的作用不同人称作用题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 11(2008 年浙江卷第 21 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 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例 12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 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06 年辽宁卷,原文《杨柳》)【解题思路】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 情实感,感情真挚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 感、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 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备选术语】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 实感;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 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 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答题规范】例 11 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 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例 12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 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还有诸如“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 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等等, 由于篇幅关系,就不详述了,可以参考上文例子,触类旁通。

我在这里特别要 提醒考生,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答题,千万不要只答一个术语这是考生普遍 犯的一个错误,也因此丢掉了许多分,丢掉了许多关系到命运的分这是确确 实实要吸取的教训附录:1、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时空线、事物线、情感线,如:例:( 2009 年湖北卷第 16 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 说明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构严谨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 答题时应予以考虑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 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2、词语作用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 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 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 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