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关节正常(zhèngcháng)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第一页,共九十四页一、手第二页,共九十四页成人手正斜位1.远节指骨 2.中节指骨 3.近节指骨 4.第4掌骨 5.拇指远节 6.拇指近节 7.远节指骨粗隆 8.指骨头(指骨滑车(huá chē)) 9.指骨干 10.指骨底 11.掌骨头 12.掌骨干 13.掌骨底 14.远侧指间关节 15.近侧指间关节 16.掌指关节 17.腕掌关节 18.大多角骨 19.小多角骨 20.头状骨 21.钩骨 22.籽骨第三页,共九十四页男性(nánxìng)生长期手正位第四页,共九十四页正常变异(biànyì)及易混淆结构 假骨骺第2掌骨(zhǎnggǔ)近端假骨骺(箭),并不参与骨骼生长 第五页,共九十四页 拇指籽骨拇指指间关节(guānjié)籽骨(箭)较小且略呈三角形,与拇指掌指关节(guānjié)籽骨(箭头)不同,勿误认为撕脱骨折 第六页,共九十四页指骨骨皮质增厚 近、中节指骨骨皮质厚而致密(zhìmì),骨髓腔明显变窄,但无病理学意义 第七页,共九十四页正常指骨粗隆环指远节指骨粗隆呈不规则分叶状(白箭),部分呈透亮线改变(箭头(jiàntóu)),但边缘清晰,轮廓线连续,不应误为骨折线或病理改变 第八页,共九十四页。
指骨滋养血管箭头所示斜行透亮(tòu liàng)线影为近节指骨滋养血管,而白箭所示小圆形透亮(tòu liàng)区为中节指骨滋养血管轴位投照所致注意指骨滋养血管从近端斜向远端,从骨皮质斜行走向髓腔,与掌骨相反R:环指,P:近节指骨第九页,共九十四页指骨Mach效应箭头所示为环指(R)与小指骨结构内的软组织重叠(chóngdié)影所形成的Mach效应,其走行与滋养血管影相反,也不应误为骨折线第十页,共九十四页 指骨正常骨突与骨嵴白箭所示为肌腱(jījiàn)附着的骨突与骨嵴,不应误为骨痂或骨膜增生R:环指,P:近节指骨,M:中节指骨,D:远节指骨第十一页,共九十四页 拇指掌腕关节“台阶征”手正位片上(左图,相当于拇指掌腕关节斜位),拇指掌腕关节的外形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关节边缘(箭)形成“台阶”样改变,与“半脱位”征象类似手斜位片(右图,相当于拇指掌腕关节正位)可以证实(zhèngshí)正位所见为假象第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病变(bìngbiàn)展示 指骨粗隆骨折指骨粗隆骨皮质(pízhì)不连续(白箭),左图呈透亮线影, 第十三页,共九十四页拇指近节裂纹骨折伴籽骨撕脱注意裂纹骨折(白箭)与滋养血管(xuèguǎn)影(箭头)的鉴别。
拇指指间关节间隙籽骨(黑箭)不在正常位置 第十四页,共九十四页远节指骨骨折附着于末节指骨的伸肌腱断裂,伴或不伴有撕脱骨折本例小指远节指骨基底部缺损(箭)与小骨片(箭头)基本吻合,可以与籽骨鉴别另外,此小骨片形态(xíngtài)密度与籽骨亦不相同 第十五页,共九十四页 拇指掌腕关节半脱位手正位片(左图)示拇指掌腕关节呈“台阶”样改变(gǎibiàn),手斜位片(右图)证实为拇指掌腕关节半脱位 第十六页,共九十四页 Bennett骨折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累及掌腕关节面,可见(kějiàn)移位的骨片注意不应误认为副骨或籽骨 第十七页,共九十四页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骨质疏松(shū sōnɡ),腕掌关节、桡腕关节及腕骨间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关节面呈虫蚀样破坏第十八页,共九十四页二、腕关节 第十九页,共九十四页 成人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1.舟骨 2.月骨 3.三角(sānjiǎo)骨 4.豆状骨 5.大多角骨 6.小多角骨 7.头状骨 8.钩骨 9.桡骨茎突 10.尺骨茎突 11.第1掌骨基部 12.舟骨结节黑箭:舟骨腰部 白箭:舟骨滋养血管影第二十页,共九十四页女性生长期腕关节正侧位1.头状骨2.钩骨3.桡骨远端骨骺4.第1掌骨骨骺5.骺板 6.干骺端环 7.干骺端 8.三角(sānjiǎo)骨 9.月骨10.大多角骨11.小多角骨12.舟骨 13.尺骨远端骨骺14.豆状骨 白箭:骺线第二十一页,共九十四页。
尺骨茎突永存骨化中心又称尺骨茎突骨(箭),要与尺骨茎突陈旧性撕脱骨折(gǔzhé)鉴别本例边缘圆钝且光滑,无外伤史,可资鉴别 正常(zhèngcháng)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第二十二页,共九十四页腕骨(wàngǔ)生理性切迹和凹陷舟骨、头状骨及三角骨的正常凹陷(箭),此三处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侵蚀的好发部位正常切迹或凹陷骨皮质较光滑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四页腕骨滋养血管影头状骨及月骨各见一滋养血管影(箭),轴位投照多表现为小的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常有硬化边,切线(qiēxiàn)位投照类似骨折线,多见于手舟骨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病变(bìngbiàn)展示 腕关节失稳-舟月分离(fēnlí)正位片示月骨呈三角形,舟月间隙约4mm(>2mm),侧位片示舟骨向掌侧旋转,舟月角约78°(>60°) 第二十五页,共九十四页 腕关节失稳-月三角关节分离正位片示腕骨(wàngǔ)弧线欠连续,侧位片示舟骨及月骨均向掌侧旋转,舟月角43°为正常,但桡月角和桡舟角分别增大至24°(>15°)及73°(>60°) 第二十六页,共九十四页Madelung畸形 腕骨角约100°(<130°),对侧亦呈类似(lèi sì)改变。
第二十七页,共九十四页尺骨(chǐgǔ)茎突陈旧性撕脱骨折 第二十八页,共九十四页 月骨缺血性坏死月骨密度不均匀增高,形态(xíngtài)不规则、变扁,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约1.35(<1.52)本病例存在尺桡骨骨折所致的尺骨变异(尺骨远端超过桡骨2mm以上),月骨坏死考虑尺桡撞击综合症所致第二十九页,共九十四页 月骨脱位正位片示舟月关节间隙消失,腕骨弧线不连续;侧位片示桡骨远端的关节面不与月骨平行,月骨倒立,就像立着的一个(yī ɡè)香蕉或一片橘子,并且向前突出移位其他腕骨位置正常第三十页,共九十四页 舟骨骨折腕正侧位(左、中图)均未见异常,舟骨蝶位片(右图)可以清晰(qīngxī)显示舟骨骨折第三十一页,共九十四页三、肘关节 第三十二页,共九十四页 成人 肘关节正侧位1.外上髁 2.肱骨小头 3.桡骨(ráogǔ)头 4.内上髁 5.滑车 6.尺骨喙突(冠突)7.桡骨(ráogǔ)粗隆 8.鹰嘴窝和冠突窝(重叠) 9.桡骨(ráogǔ)颈 10.尺骨鹰嘴 11.肱桡关节 12.内侧髁上嵴 13.冠突窝 14.鹰嘴窝 15.肘前脂肪垫第三十三页,共九十四页。
生长期肘关节正侧位1.外上髁 2.内上髁 3.肱骨小头骨(tóugǔ)化中心 4.尺骨喙突(冠突)5.尺骨鹰嘴6.桡骨粗隆7.内上髁骨化中心8.桡骨头骨(tóugǔ)化中心9.滑车骨化中心 10.外上髁骨化中心 11.尺骨鹰嘴骨化中心a.桡骨纵轴线(肱桡线)b.肱骨前线 c.肱骨中轴线第三十四页,共九十四页 桡骨粗隆桡骨粗隆突出明显,其前内侧见一小切迹(箭),为肱二头肌桡骨滑囊所致,侧位表现为一透亮影(箭),为正常(zhèngcháng)结构,不可误认为囊肿或破坏性病变正常(zhèngcháng)变异及易混淆结构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四页 桡骨粗隆桡骨粗隆(箭)突出明显,似外生骨疣,CT扫描(右图)显示(xiǎnshì)为正常桡骨粗隆第三十六页,共九十四页病变(bìngbiàn)展示 桡骨小头骨折首先观察侧位肘脂肪垫位置及形态,见肘前脂肪垫移位,肘后脂肪垫显示(箭头),提示肘关节损伤,经仔细观察见桡骨小头骨皮质中断(zhōngduàn)、轻微成角(箭) 第三十七页,共九十四页 尺骨(chǐgǔ)近段裂纹骨折男,5岁尺骨近段见纵行透亮线(箭),其部位及形态均与滋养管有所不同, 第三十八页,共九十四页。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男性,17岁需与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鉴别:此年龄此处骨化中心已基本愈合,不可能出现如此宽及锐利的“骺线”;此外,肘部其余(qíyú)骨化中心已愈合,也可确定撕脱骨折的诊断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四页 尺骨鹰嘴骨折伴近端尺桡关节脱位男性,8岁内上髁骨化中心(黑箭头)刚出现不久,滑车骨化中心应该(yīnggāi)还未出现或更小,滑车处的骨片(☆)为鹰嘴的骨折片;侧位片亦可见尺骨关节面骨皮质中断(白箭),鹰嘴内见透亮线(白箭头);肱桡线未通过肱骨小头,提示尺桡近侧关节脱位;另见肘前脂肪垫征(黑箭)第四十页,共九十四页 鹰嘴裂纹骨折与鹰嘴骨骺左图:女性,19岁尺骨鹰嘴背侧骨皮质中断(箭),为不全骨折,而非未愈合骨骺(女性一般18岁前已愈合)另见脂肪垫征(箭头);右图:女性,12岁尺骨鹰嘴未愈合之骨骺(箭),呈裂隙或沟槽(ɡōu cáo)样改变,注意与左图鹰嘴裂隙方向不同另见桡骨小头脱位,肱桡线(a)未通过肱骨小头第四十一页,共九十四页四、肩关节第四十二页,共九十四页成人肩关节正位1.肩峰 2.喙突 3.关节盂 4.盂下结节 5.肩胛骨外侧(wài cè)缘(腋缘) 6.肩胛骨内侧缘(脊柱缘)7.肩胛上角 8.肩胛下角 9.肩胛冈 10.肩胛颈 11.锁骨肩峰端 12.锁骨胸骨端 13.肩锁关节 14.肱骨头 15.大结节第四十三页,共九十四页。
第四十四页,共九十四页正常变异(biànyì)及易混淆结构 肩胛骨滋养管左图:男,10岁,肩胛颈体交界及喙突基底部为滋养管显示较清晰(qīngxī)部位,在切线位时显示为透亮线(箭),注意与裂纹骨折鉴别右图为另一例肩胛骨滋养管(非切线位,箭)第四十五页,共九十四页肩胛骨横韧带骨化(ɡǔ huà)肩胛骨上的横韧带骨化(箭),使上缘与喙突间呈马鞍状,其中有小孔,不可误认为骨质侵蚀或骨囊性病变第四十六页,共九十四页肱骨上切迹男,15岁肱骨近侧干骺端内缘有一浅切迹(箭),伴局部骨皮质不规则、毛糙或缺如,称为(chēnɡ wéi)“肱骨上切迹”或“干骺端皮质不齐”,不应误为肿瘤破坏性病变另见肱骨近侧端未融合的骨骺呈倒V字形,边缘有硬化,可与骨折线区别 第四十七页,共九十四页肱骨近端骺线男,20岁肱骨近端骺线未完全闭合时,类似裂纹骨折,需注意区别(骺线边缘(biānyuán)较致密) 第四十八页,共九十四页肱骨(gōnggǔ)大结节生理性透亮区肱骨大结节区的松质骨相对稀疏(箭),可形成圆形透亮区,可能被认为是溶骨性病变,并无病理学意义 第四十九页,共九十四页肱骨小结节肱骨极度(jídù)内旋时,小结节嵴(箭)表现为肱骨内侧的骨性隆起,不应误为外生性骨疣。
第五十页,共九十四页肱骨(gōnggǔ)大结节透亮区与三角肌粗隆肱骨上段外侧缘的三角肌粗隆表面凸起粗糙(箭头),易于与病变相混淆三角肌越粗壮,该粗隆突出越明显,而且其底部的骨质结构呈不规则斑片状,以切线位更为明显另见肱骨大结节生理性透亮区(箭) 第五十一页,共九十四页 肩锁关节脱位(陈旧性)左图为左肩,右图为正常右肩对比左侧肩锁关节间隙及喙锁间距基本在正常范围,但左侧喙锁间距(10.15mm)较右侧(yòu cè)(5.81mm)增大75%(>50%),为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箭头所示为继发于脱位的喙锁韧带骨化,提示为陈旧性脱位病变(bìngbiàn)展示第五十二页,共九十四页肩关节后脱位在正位片肱骨头的形态像灯泡或气球一样,称为“灯泡征”,为后脱位的可能征象注意与肱骨内旋使大结节(jié jié)不在切线位所致假象鉴别 第五十三页,共九十四页肩胛骨裂纹骨折肩胛颈体交界处见透亮线影(箭),为裂纹骨折需要(xūyào)与此处常见的滋养管影鉴别 第五十四页,共九十四页肱骨外科颈青枝骨折女,5岁肱骨外科颈见一横行致密线(箭),骨皮质扭曲(niǔ qǔ)(箭头),为儿童常见的青枝骨折。
第五十五页,共九十四页五、足第五十六页,共九十四页 成人足正、斜位 1.甲粗隆 2.拇趾远节趾骨 3.趾间关节(guānjié) 4.拇趾近节趾骨 5.第1跖骨头 6.籽骨 7.第1跖骨干 8.第1跖骨基底部 9.内侧楔骨 10.中间楔骨 11.外侧楔骨 12.足舟骨 13.距骨 14.远节趾骨 15.中间趾骨 16.近节趾骨 17.跖趾关节(guānjié) 18.第2跖骨基底部 19.第3跖骨基底部 20.第4跖骨基底部 21.第5跖骨基底部 22.骰骨 23.跟骨 第五十七页,共九十四页 跟骨侧、轴位 1.跟骨结节 2.跟骨粗隆 3.跟骨体 4.载距突 5.跟骨前突 6.骰骨 7.跟骰关节 8.距骨头 9.距骨颈 10.距骨滑车 11.中距关节 12.距下关节 13.距骨后突 14.第5跖骨(zhí ɡǔ)基底部 15.外踝 16.距骨 17.内踝 第五十八页,共九十四页 生长期足正位(zhènɡ wèi) 第五十九页,共九十四页女,7岁跟骨结节骨骺,形态多样,密度致密(箭),伴裂隙(箭头),为正常(zhèngcháng)表现,勿误认为坏死 正常变异及易混淆(hùnxiáo)结构 第六十页,共九十四页。
Haglund外生骨疣与不典型骨刺跟骨后上缘骨刺样突起(箭),属正常变异,称Haglund外生骨疣穿高跟鞋时可损伤相邻的跟腱,形成Haglund综合征;跟骨结节下缘前突骨刺样突起(箭头),正常人可见,常无临床(lín chuánɡ)症状 第六十一页,共九十四页载距突下生理透亮区正常人载距突下可见(kějiàn)三角形的局限性透亮区,为生理性骨小梁稀疏区(箭),透亮区内骨小梁仍清晰可见(kějiàn)与骨囊肿和脂肪瘤不同,两者因存在骨质破坏,骨小梁显示中断 第六十二页,共九十四页跟骨上副骨呈跟骨上方、三角骨(白箭头)后方骨性结节(箭),为正常变异腓骨(féigǔ)副骨(黑箭头)与距骨重叠 第六十三页,共九十四页楔舟内侧骨内侧楔骨与足舟骨之间的内侧,可见(kějiàn)小的骨性结节(箭),为正常变异需与撕脱骨折鉴别另可见(kějiàn)舟骨副骨(箭头) 第六十四页,共九十四页楔骨间骨为内侧及中间楔骨间副骨,边缘(biānyuán)光滑(箭),属正常变异内侧楔骨前内缘致密影(双箭)为胫骨前肌肌腱附着处后缘的切线位投影,非病变内侧楔骨与舟骨间见楔舟内侧骨(箭头) 第六十五页,共九十四页。
跟骨副骨位于距骨、跟骨、舟骨及骰骨所围成的间隙内,呈小的骨性突起(箭),为正常变异(biànyì)需与跟骨前缘的撕脱骨折鉴别CT 矢状面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该副骨与各骨的关系 第六十六页,共九十四页腓小骨男,20岁骰骨外下缘、腓骨长肌肌腱附着沟内椭圆形骨性结节(箭),边缘光滑由腓骨长肌肌腱内的骨化形成,多14岁后出现,可多发(duō fā),随年龄增大发生率增高 第六十七页,共九十四页舟骨上骨呈距舟关节背侧的骨性结节(箭),为一副骨,又称距舟后小骨、距舟间骨,可与舟骨形成联合(liánhé)需与关节面骨赘及撕脱骨折鉴别 第六十八页,共九十四页舟骨下骨舟骨下骨是位于舟骨与中间楔骨关节背侧的骨性结节(箭),为一副骨,需与关节面骨赘及撕脱骨折鉴别另可见腓骨(féigǔ)小骨(箭头) 第六十九页,共九十四页外胫骨舟骨粗隆(短箭)的后内侧可见形态(xíngtài)不一的外胫骨(长箭),A图为I型, B图为II型, C图为III型D图示在明显突出的舟骨粗隆后见外胫骨(II型),融合后即为III型外胫骨需与舟骨撕脱骨折鉴别,临床表现和周围软组织改变可提供依据 第七十页,共九十四页距骨鼻距骨颈区可见(kějiàn)局限性骨性突起(箭),形态多样,有尖角状、结节状、扁平状等。
现认为是受巨大牵引力所致的成骨,勿误认为是退变或外生骨疣 第七十一页,共九十四页距骨喙距骨颈缩短(箭头(jiàntóu)),头上缘隆起呈喙状(箭),为一种变异,需要与增生性骨赘鉴别,后者与距舟关节面相连,距骨头上缘多平直光整,不伴颈部缩短 第七十二页,共九十四页距骨上骨 距骨鼻区见一骨性结节(箭),也是一种副骨其与距骨鼻区的撕脱性骨折鉴别点在于其与距骨对应处未见骨质缺损、邻近脂肪间隙(jiàn xì)(箭头)未见移位,且撕脱骨片多不规则或呈壳样 第七十三页,共九十四页距骨伴随骨紧邻距骨腓骨突见骨片(箭),是一副骨,又称腓骨下骨,注意与撕脱骨折鉴别鉴别点在于骨缘密度(mìdù)和邻近软组织肿胀与否 第七十四页,共九十四页第5跖骨粗隆骨化中心第5跖骨粗隆骨化中心(箭),形态多样,A(女,10岁)为线样且不连续,B(男,13岁)为多发(duō fā)(箭与箭头),C(男,12岁)为边缘光整,D(男,11岁)为内缘粗糙伴裂隙需与撕脱骨折鉴别,其与粗隆长轴近似平行,而撕脱骨折为腓骨短肌肌腱牵拉所致,骨折线为横行,藉此可鉴别 第七十五页,共九十四页跖骨间骨跖骨间可见边缘光整的小骨性结节(箭),为正常(zhèngcháng)变异。
跖骨间骨需与撕脱骨折鉴别,撕脱骨折时对应跖骨存在明确撕脱缺损区 第七十六页,共九十四页韦萨留斯骨男,29岁该副骨位于腓骨短肌肌腱与第5跖骨附着处,邻近(lín jìn)骰骨与第5跖骨交角处与第5跖骨副骨化中心鉴别困难,可引起临床症状与腓小骨不同,后者位于腓骨长肌肌腱内,位置偏后 第七十七页,共九十四页拇趾多分籽骨拇趾内外侧籽骨可表现为二分籽骨(箭)或三分籽骨(箭头),为正常变异,需与籽骨骨折、坏死鉴别骨折边缘多不规则,坏死密度(mìdù)多不均 第七十八页,共九十四页拇趾远节趾骨隆起成人拇趾远节趾骨内侧可见疣状突起(箭),为正常变异,并非外生骨疣该例突起明显,与甲粗隆(箭头)形成骨桥,为一种(yī zhǒnɡ)特殊变异 第七十九页,共九十四页足趾副骨趾跖关节(guānjié)内侧见点状骨性灶(箭),又称关节(guānjié)旁骨,一般无病理意义,但有时可引起邻近骨生长障碍和坏死注意要与撕脱骨折鉴别 第八十页,共九十四页趾骨骨骺女,10岁拇趾远节趾骨骨骺内侧较外侧宽(箭),其与趾骨干骺端间距离较宽(箭头),为正常表现,勿误认为是骺离骨折近节趾骨骨骺可呈扁平状,并密度(mìdù)增高,亦为正常表现,勿误认为坏死。
第八十一页,共九十四页锥状骨骺男,12岁第2~4近节趾骨骨骺呈锥状(箭),多由生长紊乱引起,是一种(yī zhǒnɡ)变异同时可见拇趾近节趾骨骨骺密度增高(箭头) 第八十二页,共九十四页病变(bìngbiàn)展示 跟骨骨刺男,53岁正常跟骨结节(jié jié)上下缘见尖角状突起(箭),为骨质增生所致 第八十三页,共九十四页跟骨前缘(qián yuán)撕脱骨折跟骨前上缘见斜行骨折透亮线(箭),远侧见三角形骨片,注意与跟骨副骨鉴别 第八十四页,共九十四页距骨鼻区撕脱骨折距骨鼻区见小片状骨性密度影,其与距骨对应(duìyìng)处见骨质缺损(箭),邻近脂肪间隙密度明显增高,局部肿胀(箭头),提示为撕脱性骨折而非变异 第八十五页,共九十四页舟状骨粗隆撕脱骨折男,47岁舟状骨粗隆后见游离小骨片(箭),与外胫骨及腓小骨的鉴别点在于骨片前缘(qián yuán)模糊,无硬化缘,且与粗隆有较好的对合关系,同时邻近软组织明显肿胀(箭头) 第八十六页,共九十四页内侧楔骨骨折内侧楔骨外部见纵向透亮带(白箭),宽窄不等,其外侧可见内侧楔骨的外缘(黑箭),与Mach效应不同第1、2跖骨间隙增宽,亦提示结构异常。
另见跖骨间骨(正常(zhèngcháng)变异,长箭) 第八十七页,共九十四页跖骨应力性骨折该例足部疼痛,无外伤史图示第2跖骨干内侧见斜行透亮(tòu liàng)线(箭头),邻近伴增厚骨痂(箭),无骨质破坏,提示为疲劳骨折 第八十八页,共九十四页跖骨外生骨疣第2跖骨近端内侧见三角形骨突(箭),边缘(biānyuán)光整,呈宽基与宿主骨相连,此点可与跖骨间骨相鉴别 第八十九页,共九十四页第5跖骨粗隆骨折第5跖骨粗隆处见横行、纵向透亮线,横行透亮线(箭)为骨折线,纵向透亮线(箭头)为骨骺与骨间的软骨(ruǎngǔ)连接投影撕脱骨折线为横行走向是与骨骺连接线的重要鉴别点右图,女,5岁;左图,男13岁) 第九十页,共九十四页拇趾撕脱骨折该例为陈旧性撕脱骨折拇趾外侧基底部部分撕脱,虽游离骨片(箭)边缘清晰,但与基底部有很好的对合,籍此可与关节(guānjié)旁骨相鉴别 第九十一页,共九十四页籽骨骨折拇趾外侧籽骨形态(xíngtài)不完整,内侧见透亮线(箭),两部分骨对应缘不规整,无硬化缘,与二分籽骨的边缘骨质致密不同内侧籽骨完整(箭头) 第九十二页,共九十四页谢 谢!第九十三页,共九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四肢关节正常变异、常见病变及创伤的影像表现月骨密度不均匀增高,形态不规则、变扁,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约1.35(<1.52)尺骨近段见纵行透亮线(箭),其部位及形态均与滋养管有所不同,另见肱骨近侧端未融合的骨骺呈倒V字形,边缘有硬化,可与骨折(gǔzhé)线区别现认为是受巨大牵引力所致的成骨,勿误认为是退变或外生骨疣骨折(gǔzhé)边缘多不规则,坏死密度多不均内侧籽骨完整(箭头)第九十四页,共九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