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战略探讨 日军侵华战略探讨预读: 摘要:相关文章:中国古代史学中评论民族史探究中通史精中国古代田制考究深究古黄国历史变化我国古时候生物战争明成祖迁都的成因探隋文帝南北统一的因清朝时期江南香市简民初摊贩的利益主体西方早期的中国人口薛凤祚的科技史与学明史在我国历史上地日军侵华战略探究范文[摘要]2003~2006年陆续在云南省曲靖市、昆明市发现了侵华日军绘制的云南地形图.这些地图印证了日军滇缅战场的战略设想,进占滇西后,再进攻滇中、滇东北,直至最后一举攻占当时的四川重庆和成都.日军的滇西战略是滇缅印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云南进攻重庆是日军滇西战略的延伸.通过云南侵华日军地图,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战略的存在.[关键词]云南,侵华日军地图,滇缅印战场,滇西战略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地图,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其中有一些直接与日军的军事行动有关.这类图,有些系过去不为人识的民间旧藏的发掘,还有些应是日本旧货市场的回流.本文就收集到的日军绘制的云南地方军用地形图与日军进攻滇西战略相结合,探讨日军从滇西进攻中国的目的.一、侵华日军地图的发现及分析2003、2004年在云南省曲靖市,2006年在云南省昆明市及四川成都分别发现了侵华日军绘制的进攻云南地形图.这些地图分别被地方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所收藏.(一)曲靖侵华日军地图的发现、特征及分析2003年底,在云南省曲靖市发现14张侵华日军地图.14张地图中,最大的长59厘米、宽47厘米,最小的长55厘米、宽38.5厘米,左上角均有一个“秘”字,制图比例为5万分之一尺.与普通地图不同,这些地图是以标高线来表示海拔,上面详细注明了图示地方的山川、河流等地形.其中一张编号为1125号的地图,右上角文字为“云南省曲靖县”、上端中部大字为“潦浒镇”、左上角右侧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测图三十年九月制版”、左侧为“昭和十八年三月复制”、左下角右侧为“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左侧为“波集团司令部写真印刷班”、右下角为一行以“备考真高”开头的日文.其余13张地图大致与此相似,分别是陆良县、宜良县、平彝县、师宗县、马龙县、路南县、泸西县、罗平县、沾益县等9县的天生关、黄泥河等13个区域地形图.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战略地位重要,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这些地图说明日军曾经策划过进攻滇东北的战略计划.2004年在曲靖又陆续发现了一些侵华日军地图,与前述地图大致类似,是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等处的区域地形图.其中,麻栗坡县位于云南东南大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东北部与富宁、广南两县接壤,北部与西畴县相邻,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东南部与越南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县城距州府80公里,距省会昆明45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是云南省通往河内及东南亚地区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为云南省重要的通商口岸.这些地图也印证了日军进占滇西后,再进攻滇东北、滇东南直至整个云南的计划.曲靖侵华日军地图出现后,据研究二战时期中、缅、印战区历史的专家分析:“地图是真的地图.地图边缘的字体、时间没有什么可怀疑”,“地图上出现的‘波集团军司令部’可能是师团集团的统称”,“按照当时日军部队番号设置情况看,这些地图当时的使用者,从级别上看都是高于师团编制的军事单位.”(二)昆明侵华日军地图的发现、特征及分析2006年6月在昆明发现4张侵华日军地图.其中3份分别为昆明宜良县可保村地图、寻甸县王家庄地图、嵩明县杨林地图.这些地图上标明为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测绘,三十年(1941年)四月制版,而日本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三月复制.地图为村庄图,反映当时日本对入侵云南所做的准备工作极为细致和完善.地图上的宜良县、嵩明县、寻甸县都属昆明的近郊县,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如宜良县位于云南省中部,距省会昆明55公里,东邻陆良、石林县,北与马龙、嵩明接壤,西连呈贡、澄江县和昆明官渡区,南接弥勒、华宁县.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的交通要塞和商品聚散地.嵩明地处滇中腹地,踞牛栏江、盘龙江、南盘江“三江之源”,为云南省北部的交通枢纽,县城距昆明43公里.这些地图再次印证了日军进占滇西后,再进攻滇东北、昆明直至整个云南,最后一举攻占当时的四川重庆和成都.(三)成都侵华日军地图的出现、特征及分析2006年2月,成都市档案馆首次对外公布了由侵华日军印制的21张军事地图,其中18张地图为日军预备攻占四川而详细绘制,包括内江、乐山、峨眉等四川省31个县市的地图.这些地图是首次发现的日军预攻占四川的作战军事地图.据成都市档案局副局长张学文介绍:“令人惊奇的是,地图所绘的情形与当今卫星所拍地形90%吻合,虽未曾使用,但至今仍有军事价值.”图中详细标注了地形地貌的标高、等高、植被覆盖、河流桥梁位置、城镇位置等情况,甚至“连村庄、独立院落都看得一清二楚”,属军队高级司令部、骑兵、机械化部队实施战役作战使用.地图同样印证了日军从滇西、滇东进攻重庆、成都的战略意图.曲靖、昆明和成都侵华日军地图的发现,表面看似乎没有联系,只是日军准备进攻当地的军用地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和日军的太平洋战略、中缅印战略联系起来,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日军在向缅甸进攻、向滇西进攻的过程中,还积极筹划着从中国西南向重庆、成都进攻的战略意图.众所周知,地图的测绘、调制、制版、印刷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没有长期的情报搜集积累,细致的兵要地志调查和大规模军事活动的准备,绝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云南一些重要地区的详细地图复制出来.首先,云南发现的这些侵华日军地图肯定是用于军事用途,它的出版时间、出版标记、图幅范围都可以证明.从“秘”字也可以看出这批地图的重要性,它们是当年日军侵华的铁证,不仅百米以上的山坡或建筑物在图上均有明确标记,就是散落的村庄、独居的农舍、山间小道、平地小沟渠及其通向何处等也无一不在标注之列.地图上还绘有明显的等高线.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侵略中国野心昭然若揭,它们的发现,对研究抗日战争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次,这样大比例尺的军用地图只能是提供给战役使用.第三,说明早在滇西抗战时,日本人就对云南的资源、文化、兵要地志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了解,充分证明了日本为侵华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企图实现吞并中国的目的.二、侵华日军地图与日军滇西战略的联系云南侵华日军地图表明,日军侵华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对中国的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迫使蒋介石政府屈服.云南滇西地区就是日军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从西南包围并进攻中国的要地.1942年初,日军突破缅甸防线后,乘胜向中国西南部滇西进犯.1942年5月3日,日军侵占滇西边境重镇畹町,接着又相继进占芒市、龙陵,5日推进到怒江惠通桥西侧.中国军队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奉命将祥云的71军36师赶调到怒江前线阻击日军,经过激战,将日军过江部队赶回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