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军事地形学与战术ppt课件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76.50KB
约63页
文档ID:151069827
第八章-军事地形学与战术ppt课件_第1页
1/63

大学生军事训练教程,第八章 军事地形与战术,目录,第一节 地形对军对作战行动的影响,1,第三节 现地使用地图,3,第二节 地图基本知识,2,第四节 基本战斗类型与战术原则,4,第五节 单兵战术基础动作,5,教学目标 (1)了解地形在战斗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图和用图 教学内容 (1)地形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 (2)地形图基本知识 (3)现地使用地图 (4)基本战斗类型与战术原则 (5)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第一节地形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 二、各类地形的特点,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一)地形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依地貌的状态,可分为平原、丘陵地、山地、山林地和高原;依地物的分布和土壤性质,可分为居民地、水网稻田地、江河、湖泊、山林地、石林地、沙漠、戈壁、草原、沼泽等;依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可分为开阔地、隐蔽地和断绝地等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二)地形研究的内容 地形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1分析地形 2识图用图 3判定方位 4简易测量 5调制要图 6像片判读,二、各类地形的特点及其对行动的影响,(一)平原 地面平坦宽广,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叫平原。

它以较小的高程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地我国平原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1.平原的地形特点 平原一般地面平坦、交通发达、人烟稠密、物产丰富,有大量耕种地因其地理位置不同,特点也不同 北方平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间有小的岗丘、垄岗,高差一般在50米以下;道路成网,交通发达,一般集镇之间有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有大路相连;江河、湖泊较少,水量变化大,雨季洪水暴涨,河水较深,枯水季节河水较浅;耕地多为旱田,夏季高秆作物生长茂盛,冬季无农作物生长;居民地多属集团式,房屋大部分为砖瓦结构,地下水位较低 南方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形平坦开阔;乡村路窄而弯曲,且多桥梁;江河、湖泊遍布,沟渠纵横;耕地大部分为水稻田;村镇分散,建筑不坚固;地下水位较高2平原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军队在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能,便于军队组织指挥在雨季,江河有较大的障碍作用 平原视界、射界宽广,便于观察射击,能较好地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北方平原,利于构筑工事,修筑野战机场;南方平原,因水稻田多,地下水位高,不便于构筑地下工事。

平原地区为军队宿营、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一般无险可守,因此,居民地特别是较大的村镇,常成为防御的重要依托,而独立高地,高大的土堆、土堤及高大的建筑物等,则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 平原地区适于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期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主要战场都是平原地区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二)丘陵地 地面起伏较缓,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下的高地叫丘陵许多丘陵错综连绵的地区叫丘陵地我国丘陵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较大的有东南丘陵地、胶东丘陵地和辽西丘陵地等1丘陵地的地形特点 丘陵地地区高差不大,山顶圆浑,谷宽岭低,坡度平缓,山脚附近多为梯田和谷地,它是介于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形 丘陵地地区,一般人烟较稠密,农产品丰富;居民地多依山傍谷,大的城镇多在广阔的谷地和水陆交通要冲;交通较发达,仅次于平原;江河水流平缓,河面较宽,河道弯曲,多浅滩2丘陵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丘陵地对军队的机动和各种兵器器材的使用一般限制较小 丘陵地的攻防均便于部署兵力,攻者便于隐蔽接近敌人,实施迂回包围;防者可以利用纵深高地组织多层次、支撑点式环形防御 丘陵地与平原一样适于大兵团作战。

恩格斯指出:“总的说来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现代的军队在平原和小丘陵相间的地形上能够最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由于丘陵地地貌的起伏,丘陵地攻防作战已不像平原攻防作战那样以争夺居民地为主,而主要是围绕错综的丘陵进行,其制高点、重要高地则是攻、防双方争夺的要点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三)山地 地面起伏显著,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我国山地面积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我国较大的山地有: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的阿尔泰山、阴山和燕山;西部的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西南的横断山;东南的南岭和武夷山;中部的秦岭、太行山、大别山等1山地的特点 山地的特点是:山高,坡陡,谷深,地形断绝,山顶高耸,山背、山脊纵横起伏我国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西部山地多在4000米以上;高差一般为5001500米,有的地方可达20004000米;坡度一般为3050度,有的达50度以上 山地道路稀少,尤以铁路、公路最缺乏,主要道路为乡村路,多小路、隘路,有的地方仅有栈道,道路质量差,弯多坡大;河床窄,岸陡流急,水位涨落急剧;人烟稀少,物资缺乏;高山地区空气稀薄,气象多变,山顶与山脚昼夜温差较大。

2山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在山地作战,因地面起伏急剧,地形割裂断绝,军队行动困难,机械化部队仅能沿公路、平坦谷地行动,军队徙步行进也受道路限制,体力消耗增大;判定方位困难,容易迷失方向;观察、射击死角多,通信联络、指挥协同较困难,但便于选择良好的制高点、观察所、指挥所,便于隐蔽伪装 山地的制高点、山垭口和隘路,往往是山地作战敌我双方争夺的要点,夺取这些地方,对确保战斗胜利有重要意义山地地形对攻防战斗各有利弊,但一般来说还是易守难攻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四)山林地 许多树木聚生的山地叫山林地我国山林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面积较大的有云南山区、南岭、武夷山、长白山、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鄂西山区、大别山、吕梁山北部、中条山等山林地另西藏东部山区边缘、天山、阿尔泰山也有大面积的山林地1山林地的特点 山林地的特点与山地基本相似,只是地形更隐蔽,人烟更稀少,交通更不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一样 南方山林地,如滇、粤、桂南部地区的热带山林地,山高坡陡,谷深岭窄,林密草深,荆棘藤蔓丛生;高温多雨,潮湿多雾,四季不明显,一年中寒暑差异不大,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毒虫多,流行性疾病多;村寨少,城镇多在坝区;民族多,风俗习惯各异。

北方山林地,如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山岭较平坦、浑圆,土壤层较厚,地形割裂程度较小大兴安岭多为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藤蔓较南方山林地少,居民地和道路稀少,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积雪较厚2山林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山林地利于隐蔽集结和抵近接敌,易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便于轻装部(分)队活动,开展游击战;便于控制要点据险扼守,节省兵力;便于就地取材,修筑工事,设置障碍;便于采集食物,克服短期困难 在山林地作战,观察、指挥、协同不便,通信联络困难;炮兵不易选择良好阵地,不易发挥火力,射击效果降低;战斗队形不便展开,展开后又易失掉联系;在山林地作战,航空兵作用大大降低;武器、弹药、器材和被服易受潮导致发霉变质,疾病、虫害对部队危害大;补给困难,后勤保障任务繁重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五)高原 地势高而地面比较平缓宽广,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叫高原它以较大的高程区 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1高原的地形特点 地势高亢,地面平坦开阔,多数为盆地,少数为谷地 我国高原面积广阔,其中藏北高原为大片草原,地面开阔,多为圆浑平缓的丘陵地,中间夹着许多盆地,其低洼处湖泊较多;藏南高原多为山间谷地;云贵高原多为小盆地;内蒙古高原为开阔高原,地面起伏平缓,多宽阔的浅盆地,北部为大片草原,西南部为大片沙漠。

高原地区大多数地区人烟稀少,物产贫乏,道路少;空气稀薄,气象多变,气压低,温差大;有些地区,气候寒冷,风多且风向不定,多风暴和雪崩.,2高原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视广阔,观察良好;由于交通不便,部队机动困难,特别是技术兵器使用受到限制;因空气稀薄,部队行动时,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降低 在高原地区作战,士兵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容易发生冻伤、雪盲、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疾病,非战斗减员增多;同时武器及技术装备的效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如射击误差大;因物产贫乏,就地基本不能补给,后勤保障任务繁重一、地形的分类与研究内容,(六)居民地 人们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的地区叫居民地根据性质和人口多少分为城市、集镇、村庄等1居民地的地形特点 城市,是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多是交通枢纽一般依山、临河、滨海、滨湖而建,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建筑物高大而坚固集镇,是一种较大的居民地,房屋较多,其建筑形式比较简单村庄,是较小的居民地,人口不多,房屋矮小2居民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居民地对战斗行动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它的大小、所在位置、建筑物状况和附近地形条件等 大的居民地通常是攻、防要点,也是敌人航空兵、炮兵,导弹和生物、化学、核武器袭击的目标。

居民地便于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利于近战、夜战和小分队作战;利用城市电信设备可组织部队通信联络,便于军队宿营和后勤补给,但观察、指挥和协调不便,战斗队形易被分割城市附近的高地、隘路、交通枢纽、桥梁、渡口、机场、火车站、发电厂、水源以及重要的工业区等,常成为攻、防双方争夺的地方第二节地图基本知识,一、地图概述 二、图上距离的量算 三、图上距离的倾斜改正 四、地物符号 五、地貌判读,一、地图概述,(一)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写它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图式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测绘于平面图纸上的图 按照这个定义来说,地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2有特定的图式符号 3有规定的颜色 4有规定的文字、数字注记 5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一、地图概述,(二)地图比例尺 1比例尺简介 地球表面面积很大,要把它绘制在平面图纸上,就必须予以缩小缩小时,地图上的长度与相应实地长度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这种比例关系作为两者之间的量算尺度,这个尺度就叫地图比例尺因此,比例尺的定义是:地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即地图比例尺=地图上长度/相应实地水平距离。

如地图上两点长为1厘米,实地该两点的水平距离为5000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则为1/50000或1:5万 比例尺是一种没有单位的比值,相比的两个量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不能比 因为地图的精度是随着比例尺的缩小而降低的,所以,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误差越小,量测的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误差越大,量测的精度也就越低2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地图比例尺通常绘注在南图廓的下方,其表示形式有以下几种: (1)数字式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的例如,1:5万或1/50000 (2)文字式它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予以说明的例如,“百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或“地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地500米”等 (3)图解式将地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关系用线段、图形表示的,叫图解比例尺图解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等地图上多采用直线比例尺二、图上距离的量算,(一)用直尺量算 用直尺量算距离时,先用米尺从地图上量取所求两点间的长度,然后乘以该图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实地水平距离其换算公式为: 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 (二)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 直线比例尺上注记的数字表示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尺身注记公里数,用以量取整数公里距离;尺身注记米数,用以量取不满整数公里的距离。

(三)用里程表量读 在地图上量取弯曲路段或曲线距离时,使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比较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