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可编辑)2018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创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97KB
约4页
文档ID:224921715
(可编辑)2018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_第1页
1/4

吉林省 201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答案解析1. 【答案】 A【解析】 A、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2. 【答案】 D0.94% ,故选项错误; BA 、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 【解析】0.03%21% , 故选项错误; DC 、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积的、氮气大约,故选项错误; 78% ,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占空气体积的【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 【答案】 C【解析】生活中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故选: C 考点】硬水与软水4. 【答案】 A【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装置不漏气;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两查、 两禁、一不可”,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 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图中仰视刻度, 操作错误。

D 、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A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 【答案】 C【解析】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故用途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 NHCl 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C、冰升华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用途正确; 4D 、小苏打碳酸氢钠,能用于食品加工,用于焙制糕点,故用途正确故选: C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 / 76. 【答案】 B【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 数目均不变,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3、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3、 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 则每个所缺物质的分子由 2 个铁原子和 3 个 FeO故选: B 氧原子构成,则其化学式为 3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 【答案】 B【解析】 A 、农药本身有毒, 应该合理施用农药, 故错误; B、有害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正确; 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故错误; D 、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易造成水污染,故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8. 【答案】 D【解析】 A 、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从现象上判断: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故说法不正确;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变化, 故说法不正确;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不正确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电解水实验9. 【答案】 D【解析】 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 虽除去氧气, 而增加了新的气体, 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 只能与水接触; 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一段时间后, 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D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 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选: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2 / 710. 【答案】 BKClMnOO ,故选项实验和【解析】 A 、氯化钾不能分解,用加热混合物的方法不能制 22 方案错误 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木炭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有明显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 、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 、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能检验有水生成,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11.【答案】( 1) 28.09(2) 44 )( 3【解析】( 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故填: 28.09n=14 ﹣ 2﹣ 8=4 ,故填: 2)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 2﹣ SiO 中,氧元素化合价是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 2 4 4 化合价为价故填: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12. 【答案】( 1)<(2) 纯净物(3) CPO 4)( 52pH < 7;纯净物是由 【解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白醋属于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金刚石属于单质, 是碳的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 PO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表示为 52【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13. 【答案】( 1)蛋白质3 / 72)塑料饭盒( )乳化( 3 )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解析】( 1 )塑料饭盒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 2)午餐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能将大的油滴分散 3( 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 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升高【答案】 ( 114. 点燃 O2H 2HO 2 )( 222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解析】( 1 点燃 2HO2H O 2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22【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15. 【答案】( 1)相等(或相同)(2) 加入乙物质(或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蒸发水或减少水等,但改变温度不给分)(3)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t℃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P点的含义:在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 (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把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 方法是:加入乙物质;(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应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考点】 结晶的原理、 方法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16. 【答案】( 1)气体容易被压缩(2)分子构成不同【解析】( 1)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或热胀冷缩或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 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或体现物质三态变化等, 合理均可) ;4 / 7COCO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与 2 分子构成不同 (或分子结构不同或分子种类不同)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l Cu ,1) 17.【答案】( 置换反应;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 )将铜丝浸入硝酸银 溶液中( 2)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 1【解析】( Al Cu> Al > (H)Cu ;发生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和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由于铝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 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防 止其影响反应; ) 通过上述实验还为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将铜丝浸入硝酸 ( 2 银溶液中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 1)试管 18.【答案】OMnO KMnO2KMnO (或条件写“加热”也给分) 2(;) 22442 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或只要强调使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即给分) AD3)(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解析】(装置收集氧气 E(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 要注意配平;用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 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KMnO MnO O 2KMnO (或条件写正放在桌面上;故答案为: 22244“加热”也给分) ;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或只要强调使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即给分) ;CO,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 3()实验室制取 2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 A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 5 / 7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9.【答案】( 1)①有气泡产生 ②酚酞 ﹣ 2 ③(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 SO 4OH ④水(或) 2 BaNOHNO (或硝酸和硝酸钡)⑤和 3322NaOH CaCO) Ca(OH NaCO ⑥ 3232 【实验与探究】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酚酞遇碱变红色,酸、碱发生中【解析】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④水或有沉淀生成, 所以结论 实验解析内容 现象生成物中①有气泡实验一 化学方程式是: COO ═ KSO H KCOHSO 有气体或产生 24224223 有④水或有沉淀生成时,复溶液颜色 实验二分解反应由红色恰可以发好变为无生 色②酚酞 2﹣ ③ S4实验产生白该反应的实质是沉 BaSSB 4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 KCO中逐滴滴加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所以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 aa32 6 / 7溶液。

在滴加过程中, 发现先产生气泡, 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现象, 请你判断 HNONO和 Ba 原清液 a 中的溶质是⑤ 332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书写化学方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