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进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书-学位论文.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7KB
约59页
文档ID:552007005
口进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书-学位论文.doc_第1页
1/59

邵光高速公路A3标段和顺一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书编制人: 审核人: 邵光高速公路A3标段和顺一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及范围1.1编制依据⑴.国家交通部和福建省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⑵.国家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⑶.现行高速公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⑷.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⑸.已到位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⑹.其它相关依据1.2编制范围 海西高速公路网邵武至光泽高速公路A3标段和顺1号(左洞ZK22+699~ZK24+773右洞YK22+695~YK24+760)2.1工程概述本项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中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它的建设开辟了福建通往江西等内陆省份的又一快速通道,有利于加强闽北地区与江西鹰潭、抚州、资溪等地的经济交流,促进福建与江西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项目所在地邵武和光泽既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军事战备物资储备中心,也是军事物质及人员进出福建的重要中转枢纽之一本项目的建设,必将在沿海和内地之间构筑起一条新的快速入闽大通道,密切联系沿海前线与军事后方,为军事物质及人员快速进出福建提供重要交通基础保障。

平面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本标段路线最大纵坡2.871%,共1处;小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大纵坡5%;最小纵坡0.5%,共2处;最小坡长为40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小长度20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2000米,共3处;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0米,共2处,均满足视觉要求的竖曲线半径的规定竖曲线最小长度270米,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一般值170米路线竖曲线总长度3036.726米,竖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39.404%路线纵断面指标的采用情况见下表: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2.2 自然地理特性2.2.1 地形、地貌拟建项目位于福建北部,线路由东南至西北贯穿了福建北部地区,沿线属闽北山地丘陵区地形由山岭、河谷、台地组成,地形起伏大山地主要由武夷山脉的东脉组成丘陵坡地主要分布在山脉的坡脚与河流阶地的交界处,其天然坡度为15—30度一般海拔为小于5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丘顶浑圆缓坡,天然山坡稳定残积台地只要分布在邵武盆地内地形平缓,植被发育,残坡积层广布冲洪积阶地主要发育在富屯溪河流两侧及山间谷地,地势平坦整条线路地形地貌在交通工程上属山岭重丘区。

沿线水系发育,河流呈数枝状只要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较大的有富屯溪,河谷多呈“U”字型河床大部分为宽坦稳定,多为基岩或沙砾卵石,河床阶地发育大部分齐全河水量受季节控制,水量变化大水位受降水量控制,暴涨暴跌在干旱季节,河流水位很低,甚至干涸,但雨季水位暴涨,应注意洪水对工程的影响2.2.2 气象邵武市位于南平市北部,与江西省接壤,地处沿海内陆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潮湿多雨,阳光充足,气温北低南高,年平均气温17.6-17.7℃,年平均降雨量1770-1864毫米全年雨日164-177天,3-4月为春雨季,雨量约占全年23-24%;5-6月为梅雨季,雨量约占36-37%;7-9月为雷雨季,约占20%;10月至笠年2月为少雨期,约占20%降雨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2.2.3 地质构造本项目规划路线方案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及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闽西北华夏隆起带东北侧,长期的历史演变,强烈的褶皱及岩浆活动,使之历次构造运动相互复合、彼此干扰和迁就,形成区域构造形式多样复杂震旦系地层广布,其岩性以变粒岩夹片岩、变质砂岩为主,燕山期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使区内沿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区内以北北东的新华夏系构造最为发育,散布于全区,奠定了本区构造基础本标段主要受北西向和顺-莫口断层影响,其范围比较大,长度约20公里,位于北部的和顺、莫口一带,走向北西290-305度,倾角65-70度,断层两侧岩石常有硅化,并普遍出现构造角砾岩,构造破碎带宽约1米至数米,最宽可达15米少部分构造为南北走向及东西走向,对工程影响不大而近期构造破碎带未胶结成岩的,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分布于沉积—变质岩中的断裂,主要以硅化、挤压片理带、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及部分角砾岩带形迹出现;侵入岩体中的断裂多以蚀变破碎带、硅化带、石英网脉带、角砾岩带、糜棱岩带及岩脉型式出现断裂带中的构造岩,大多数较为坚硬,具块状镶嵌或块状砌体结构,岩石强度较高,较稳定少部分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等破碎松软构造岩,强度低,影响边坡及工程的稳定性各类围岩中原生及次生节理裂隙发育不均,组合型式及裂隙频率各不相同,大部分裂隙呈闭合状,有充填物的较少2.2.4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发育较全,根据岩土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工程地质性质,将地基土划分为若干个工程地质层组,主要包括第四系堆积物和前第四系基岩:(1)第四系堆积物主要有:①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包括沿河流谷地和盆地分布的砂、粘性土、卵砾石层等;②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包括残坡积土层,局部零星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e)。

2)前第四系地层出露主要为火成岩,公路沿线地段内发育的地层自新到老依次有侏罗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和岩性作简单描述如下:①沉积岩:侏罗系中统漳平组(J2z):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侏罗系上统梨山组(J1L):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②火成岩及其次划分:火成岩以侵入岩为主,主要为侵入岩体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此外局部还见有酸性及中基性岩脉(βu、ζπ等),沿线局部分布③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坡残积土(Qel-dl)和全新统冲洪积土层(Q4al-pl),局部见零星分布的人工填土(Q4me)2.2.5水文地质(1) 地表水地表水系较发育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 地下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季节性变化大大部分路段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基岩全~强风化层中的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为弱透水性,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山前冲洪积谷地及平原下水主要为赋存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含水层为强透水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2.2.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层(体)沿线未见大型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1)分沟谷有厚度1.0-5.0m的流塑-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粘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分布,对厚度小于3米的建议进行清除或翻晒碾压处理。

2)滑坡及崩塌主要分布在地貌上多为丘陵地段,由于这些路段残坡积土层厚度大,土质较松软或软化,加之人为开挖边坡过陡或溪沟水测蚀,形成临空面,在连降暴雨的情况下,使土体自重增大而产生滑坡或崩塌,部分距线路较近,对路基及高边坡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适当放坡坡率、支档及排水措施2.2.7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标准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属第一组,属相对稳定区测区历史上发生强震的记录较少,据现有资料,区内光泽—至武平断裂带为一主要地震带,据记载1941年,沿该断裂带,在江西寻乌东北曾发生震级4.7级地震2.6工程施工管理目标1. 1、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定向优质率100%2. 2、工期目标:本工程计划总工期23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7月,计划2014年7月竣工3. 主要工程工期安排表序号工程名称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工期(月)一施工准备2012.092012.101三隧道工程2012.102014.07231和顺1#隧道2012.112014.0622①正洞洞身开挖及支护2013.012014.0317②正洞仰拱及二衬2013.062014.0516③正洞水沟及电缆槽2013.112014.06124.5. 、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实现施工重大安全责任事故O案次。

杜绝责任死亡事故,无重大人身、机械安全事故,无重大质量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6. 、环保目标: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确保施工中不破坏环境7. 、管理目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力创双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争创精品2.7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均衡快速,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原则进行安排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及现场情况,和顺1号隧道进出口、左右线同时组织施工总体施工安排见进度横道图见 附表1《邵光高速A3标段和顺一号隧道施工进度横道图》3.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顺1号隧道:起迄桩号为左洞ZK22+699~ZK24+773,右洞YK22+695~YK24+760左洞长2074米,右洞长2065米,左右洞平均长2069.5米,属长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隧道左洞进出口分别处半径为1700米、1500米的平曲线上,洞身处在直线段上,隧道右洞进出口分别处半径为1600米、1500米的平曲线上,洞身处在直线段上左洞纵坡为0.90%,右洞纵坡为0.70%和顺1号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以Ⅱ~Ⅲ级为主;近洞口处及进出口段围岩级别为Ⅳ~Ⅴ级进出洞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和顺一号隧道左右线同期施工。

该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右线先行开挖保证右线断面与左线断面的距离大于50米洞身开挖初期支护紧随开挖面Ⅱ、Ⅲ、Ⅳ级围岩二衬滞后于开挖作业面约60m;根据设计要求,Ⅴ级围岩二衬滞后于开挖面20m;隧道开挖、衬砌完成后,进行洞内路面施工隧道主洞施工在洞脸施工完成后进行,分上、下半洞施工,详见图2-1《隧道施工工序图》洞口土石方采用反铲开挖;开挖完毕,大管棚+中空锚杆+钢筋网片+喷砼支护方式进洞,Z5、Z5-1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Ⅳ级围岩上半洞采用超前锚杆支护、预留核心土环形法开挖,上半洞开挖支护后,下半洞滞后于上半洞4m左右,用手风钻弱爆破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钻孔台车、手风钻造孔、全断面、周边光爆法开挖Ⅳ~Ⅴ级围岩初期支护紧跟作业面,Ⅲ级围岩初期支护滞后于作业面20m洞挖石碴由反铲装车就近运至弃碴场或出口弃碴场堆存隧道洞身砼由砼灌车运输,泵送砼入仓,按10m一段进行浇筑;洞身砼浇筑前,先完成该部位变压器、人行横道及行车横道处砼浇筑,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洞身砼施工;仰拱、铺底及矮边墙砼在洞身边墙及主拱二衬砼施工前超前及时进行施工,仰拱和铺底一次浇筑,矮边墙紧随其后,沟槽及矮边墙立大块定型钢模板、挡头采用竹胶模板,按10m一仓进行浇筑;洞身边墙及主拱混凝土采用整体式钢模台车浇筑成型;人行横道采用先底后拱墙浇筑,底板直接入仓、边墙主拱砼采用钢拱架+组合钢模板浇筑。

和顺1号隧道内设置了2处车行横通道,4处人行横通道;和顺2号隧道内设置了0处车行横通道,2处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2m,净高2.5m和顺1号隧道横通道一览表横通道编号左 洞右 洞桩 号间 距(m)桩 号间 距(m)隧道进口ZK22+699.00 YK22+695.00 292.00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