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精简提炼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2.50KB
约7页
文档ID:461572764
201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精简提炼_第1页
1/7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政府主要工作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11年01月17日 05:39:34 浙江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1月16日讯 吕祖善省长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浙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全省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拼搏,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800元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服务业增速连续五年高于生产总值增幅,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3%和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488和10163亿元,年均增长13.3%和16.9%,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进出口总额达到2535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80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8.6%  ——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895和26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0亿元,增长1.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6万元,比2005年提高5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22%提高到1.8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72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以年均增长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1.8%的经济增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6.2%和20.9%,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1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5.3和58.5平方米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比2005年分别提高7和11个百分点。

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床位数达到2.1人和3.4张,比2005年增长16.7%和17.7%,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75.8岁提高到76.9岁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持稳定  吕祖善指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一)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时提出并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和一系列措施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沪杭高铁、滩坑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行新建和改造高速铁路7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517公里,新增6000千瓦以上电力装机2514万千瓦,新增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5亿吨积极推动中心镇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改造建设农村住房72万户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争取扩大信贷规模。

  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规划和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深入推动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体系,积极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努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财政“三农”投入累计3202亿元,年均增长24.8%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编制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抓好42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示范区建设,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重点培育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定实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推动4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108家服务业重点企业,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争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已被国家列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2010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2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8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8倍。

规划建设省科研创新基地,实施26个重大科技专项、2548个重点科技项目,“十一五”时期全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3项,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五年引进各类人才15.8万人  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制定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积极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推进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和“811”环境保护行动目标,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推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3.7%,比2005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率先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编制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建设,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和中心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

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690万人,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和客运班车通村率分别达到99.5%和91.6%,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扶持,省财政累计转移支付1135亿元,年均增长28.6%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加快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群众下山脱贫步伐,累计搬迁10.78万户、37.2万人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衢州、丽水和舟山三市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念上书、念好书”的要求,扎实推进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加强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对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类专业本省学生实行免交学费按照“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达到人均20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

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把为民办实事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交通、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595亿元,年均增长21.1%,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把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来抓全面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加强对企业的解困、扶持和服务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和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增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据对全省111万户低收入农户的统计监测调查,2007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20元,收入大幅度增加。

  围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水平居全国前列率先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省578万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已按月领取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70元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85元以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59.2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七年实现“三下降”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工作,在11个设区市和义乌市开展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国家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文化体制改革等试点省建设,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列为国家试点。

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最低出让限价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差别电价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率先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引导支持商业银行完善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设立13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1家村镇银行,成立42家农村合作银行,新增上市公司139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24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医疗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在72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新增国家级开发区9个,宁波梅山岛成为保税港区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03亿美元,已有9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浙江全面加强与央企等国内优势企业合作,累计引进省外项目4987个、到位资金2250亿元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发资源、收购品牌、拓展市场全面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完成四川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开展新一轮援疆援藏工作。

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制度制定实施公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