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IX SIGMA六标准差4doc55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7MB
约61页
文档ID:495796376
SIX SIGMA六标准差4doc55_第1页
1/61

4主講人: 林秀雄 教授A.PLUS甲上資訊電腦顧問有限公司A.PLUS COMPUTER CONSULTING CORP.SIX SIGMA六標準差重視SPC落實運作SIX SIGMA【專用教材】A.PLUS重視SPC 落實運作SIX SIGMA ─ SPC統計製程管制技術與SIX SIGMA六標準差方法 培訓方案 ─目 錄一、 傳統品質理論與假設基礎說明 4-1二、 SIX SIGMA – PPM製程簡介與概念說明 4-6三、 林氏品質綜合模式指標 4-9四、 規格公差與品質要求 4-10五、 計算CP CPK 4-11六、 品質設計與研發技術管理 4-17七、 品質指標與品質看得見 4-21八、 計算合理規格 4-25九、 查SIX SIXMA常態曲線下之面積 4-28十、 建置SIX SIGMA品質方法與PPM管理技術 4-34十一、 製程導入Cpk管制專案目標 4-40十二、 SIX SIGMA MAIC SK技術品質改善作業管理辦法 4-45十三、 MAIC SK技術品質改善獎勵辦法 4-52十四、 SIX SIGMA主要參考書目錄 4-55研發‧設計‧工程‧技術‧製造‧品質知識工作者生產力提升方法深度研究SIX SIGMA品質經營方法論─ 核心價值競爭策略與流程品質整合技巧 ─主講人:甲上資訊電腦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與研究開發資深顧問 林秀雄 教授林教授目前專心從事SIX SIGMA「產品設計與研究開發」工作,並擔任專業「品質規劃、品質管制、品質工程技術、品質管理電腦化作業、制訂各項SPC & SIX SIGMA管理制度與品質專案改善」顧問經 歷:(1)台塑企業服務十餘年,曾任生產處長、管理處長、廠長、輔仁大學教授,於1983年4月榮任「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1972年應「香港生產力促進中心」之聘,講授「品質管制」,1995年後每年定期到「香港、新加坡、東南亞、中國大陸上海、北京、廣州、東莞、深圳地區」指導,並擔任「品質規劃」、「品質工程技術」顧問工作,指導「設計FMEA、製程FMEA制度」、「田口式品質工程」與「品質管理電腦化作業」導入與品質制度設計工作著 作:(一)「產品設計」 「品質工程」與「設計驗證」著作1. 不良模式與效應分析2. 品質工程技術3. 田口方法與低成本品質工程4. 田口方法與品質工程5. SIX SIGMA PPM方法論6. 同步工程技術方法論(二)「品質管理」與「品質技術」著作1. 品質管理2. 品質管制3. 品管圈計劃與實施法4. 工廠管理5. 事業經營與成功策略6. 企業經營策略7. 策略管理8. 零缺點品質管理9. 品質資訊管理10. 超越品質競爭優勢11. TQM品質持續改善12. SPC & SIX SIGMA電腦化技術榮 譽:﹝1﹞1969年8月榮獲「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頒發「品質管制個人獎」﹝2﹞1969年12月榮獲「嘉新文化基金會」頒發「優良著作獎」﹝3﹞1970年9月榮任「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第七屆理事﹝4﹞1972年11月榮獲「國際青年商會」頒發「十大傑出青年獎」﹝5﹞1978年5月榮獲「青年創業協會」頒發第一屆「創業楷模獎」﹝6﹞1996年5月榮獲「上海市質量管理協會」頒發「榮譽證書」﹝7﹞1997年4月榮任「上海市質量管理協會」第四屆特邀理事傳統品質理論與假設基礎說明品質一詞已不是早期「品質管制」「品質」二字的原始﹑狹義的含義﹐而是經過多年來的蛻變成為今日「品質經營」廣義﹑丰富﹑嚴謹的定義。

由于企業「品質」的競爭﹐已有不少企業大力倡導用6σ品質新理念﹐「6σ--PPM」一詞真確指陳「品質」這個課題在現代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表明品質競爭中所謂的「品質要求」與「品質優勢」國內﹑外卓越一流企業的品質﹐目前都在研究﹑推廣6σ—PPM品質之理論﹑方法﹑工具﹑制度與實施及推動方案自1988年以來﹐歷屆美國國家品質獎得獎的企業﹐例如MOTOROLA﹑IBM﹑旭電公司莫不全力在企業內大力推動6σ—PPM品質方案﹐由此顯示6σ—PPM日益受到業界之重視3σ的「管制圖」理論與「假設基礎」在1924年﹐ SHEWHART博士提出第一張「管制圖」以來﹐「管制圖」在統計品管實務中﹐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學過初級品管的人﹐都知道如表一所示簡易的管制圖概念在「常態分配」的中心值(μ)﹐加減3倍的標准差(σ)﹐超出此μ±3σ的機率約為0.27﹪﹐品管人員常據此機率標准來判斷「管制圖」是否正常﹐品質是否穩定的參考基准以μ±3σ為中心的管制界限﹐適用于1930〜1960年代﹐甚至于1970年代﹐由于工業界的「品質要求」﹐并不怎么嚴格﹐廠商的品質競爭也不是很劇烈但到了1980及1990年代﹐著名﹑卓越企業的「經營策略」中﹐常把品質策略「定位」為最重要的一項﹐在「品質經營」的理念中﹐尤其以「品質」為中心的「企業經營﹑體制」﹐特別強調﹑重視「品質策略﹑品質要求﹑品質方針﹑品質制度」。

「品質策略﹑品質定位品﹑品質要求﹑品質制度」以成為今后企業經營﹑運作的重要體制4-56表四 μ±6σ與組合零件數目的品質可靠度「品質特性」中 6σ 品質水准產品 組合零件之數目 品質可靠度之計算 1 99.999999800﹪ 9 99.999998200﹪10 99.999998000﹪25 99.999995000﹪50 99.999999000﹪75 99.999998500﹪100 99.999998000﹪250 99.999995000﹪500 99.999990000﹪750 99.999985000﹪1000 99.999980000﹪2000 99.999960001﹪我們再次探討一般「電子系統」的實例﹐假設在某電子系統中含有二十片印刷電路板﹐每片電路板中含有500個焊接點﹐亦即整個系統中共有10000個焊接點。

假設其中99﹪的焊接點是良品﹐那么我們仍可以找出100個有缺陷的焊接點﹐這種結果對最后的使用者來說會產生多少問題﹖尤其是會危及消費者的使用權力換言之﹐如果99.999999800﹪的焊接點是正常的﹐那么每一百萬個焊接點中雖只有3或4個焊接點有問題﹐但如果此一產品若非危及安全之顧慮時或許尚可接收﹐反之若其對安全考慮﹐則對此有缺陷之3或4個焊接點﹐可能非斤斤計較不可盡管99.999999﹪與99﹪之間的差異僅只是几個9而已﹐然而其間的差距意義卻不可等閑視之因為每增加一個9都代表品質提升了十倍表五即針對品質水准每增加一個9會對我們所要求的品質產生的變化情形﹐籍以說明高低不同的品質可靠度與各種品質水准可靠度的比較﹐以PPM(Parts Per Million)表示之高科技產品 品質的特質與挑戰(一) 「傳統工業產品」品質可靠度的要求1924年W. A. Shewhart博士所建立的「品質管製圖μ±3σ管製理論」,其要求的品質可靠度μ±3σ=99.7300029%μ±3σ品質不可靠度:1-99.7300029%=0.2699971%(二) 「高科技產品」品質可靠度的要求SIX SIGMA 的品質理論μ±6σ所要求的品質可靠度99.999999800%SIX SIGMA品質不可靠度實例演練假設 n = 3 X1 = 3X2 = 4X3 = 5假設 X1 = 3-2 =1 (X1、X2、X3各量測值,分別減去2)X2 = 4-2 =2X3 = 5-2 =3令 X1′= 1 X2′= 2 X3′= 3結論:量測值Xi±常數,所計算出來之σa值不變思考與啟示:規格中心值±常數,其σa值不變規格、公差與品質要求品質工作人員,經常會這么想,如果把品管工作做好,第一步應從何處著手?有人說品管要從「教育」開始;有人說要從高階主管的「觀念溝通、啟發」開始,這些說法,都有其道理,只不過略嫌籠統:比較實際且具體的說法「品質管製」應從公司「高階主管」當中具有「決策權」的人士中,研商「品質策略」開始,要從「品質設計」之前階段工作開始;要從「規格、公差」的研究、設計開始;也「務必要求」協力廠商提供最高品質的原、物料;換言之,必須要求「協力廠商」特別注意其「品質特性」的「規格、公差」,要求「協力廠商」規劃、實施「6σ的品質與水準」與「6σ的品質要求」。

設計產品時,除考慮產品的用途外,還須顧及經濟製造的要求因此擬定產品的「規格」通常要充份的考慮「允差」問題「規格」是與產品個別的檢驗結果直接比較,產品個別的「品質特性」與「規格」比較以前,我們須先使生產程序在「統計的管製狀態」中;因此「規格」必須根據「產品的功能」或「顧客需求」所選定,且用以判定其一特定之可接受性的工程需求「規格」可能或可能不與製程所表現的能力一致;如果不一致, 超出規格的零件必然發生因此品管人員必須特別重視下列五項有關「規格」的專有名詞1) 規格要求:工程部發行之詳細「產品要求」及製造工程部所發行之「製造要求」2) 雙邊規格:為一尺雨注明其「上限」及「下限」要求者3) 單邊規格:僅規定「一項」最大值或最小值者4) 工程規格:此項文件通常和工程圖面一並發布,用以作為協力廠生產或測試其產品時的必要資料「工程規格」中務必要注明其「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的「判定基準」5) 工程材料規格:系指有關說明一項產品材料之文件,並定義有關說明一項產品材料之文件,並定義有關「控製功能、耐用性、性能、物理性質及機械性質」等之各項「技術要求」製程潛力Cp與製程能力Cpk之說明與計算根據「統計學」的觀點,測度「群體平均數」之公式此處表示「群體」之平均數,表示「總和」,X表示個別之測定值,N表示「群體」之數量。

為進一步研討「品質」之意義, 我們要用一種「產生率」或「缺點率」的方式來說明,在品管界習慣上常用「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