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家区域经济第一节 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第二节 中国经济开放地区第三节 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n一国内部的区域经济组成及其特点第一节 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n一、经济区n二、经济区划n三、中国经济区划类型一、经济区1.经济区的内涵n以生产经营的地域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经济区的特点: (1)经济区内经济基础和条件的一致性 (2)经济目标的一致性 (3)经济区内与区外的条件差异性2.经济区的类型n(1)区域的类型划分nA.类型经济区类型经济区是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的区域分异规律而划分的部门经济区、原料区、加工区、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等nB.综合经济区n是以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论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现国家总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各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n(2)分级综合经济区划n经济区在客观上存在着从大到小、由上而下的等级差异,经济区域划分应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等级差异,进行多级划分n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区的规模和分工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各国也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规模不等的多层次经济区。
二、经济区划n指在全国或者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根据一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分区,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经济区划的原则1.类型经济区划分的原则(1)以省、市、自治区为基本地域分类单元2)经济发展阶段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3)产业结构特点、功能和发展方向的相似性4)划分结果呈现空间地域的不连续性2.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1)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具有经济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 (2)地区优势和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成区域整体经济中心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吸引力的强弱划分经济区的重要原则) (4)经济区的界限与行政区域一致统计数字可获得性 (5)同级经济区在地理范围上不重叠三、中国经济区划类型1、地域划分的经济区类型(1)数省毗邻地(市)组成的经济联合协调组织,如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陕、甘、宁、川毗邻地(市)经济联合会等等; (2)沿江、沿路各地(市)的经济联合组织,如长江沿岸地(市)联席会、陇海兰新沿线地(市)经济联席会、京九沿线地(市)经济联席会、环渤海经济区等等; (3)以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中心组成的经济协作区。
除第三类协作区理论上已有准确透彻的说明,对前两类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的区域经济组织,无论对其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理论上至今未见系统总结2、按照经济功能划分的经济区类型(1)综合经济区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各产业部门的发展都比较迅速 (2)单一功能的经济区有专门为了发展某个产业而划分的,有为了尽快解决某个经济问题而划分的,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速发展某些特定区域而制定的特别政策区域,如特区3、国家宏观经济区划n中国的经济区划: (1)按照行政区域 (2)沿海和内地 (3)六大协作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4)三大地带,东、中、西部新的分区(1)东北区,经济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最高,老工业基地 (2)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 (4)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海南 (5)西北区,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 (6)中部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 (7)西南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西臧4、经济协作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自发建立了很多协作区,如华北经济技术协作区、上海经济区等,除了官方会议外,还有商品交流、学术交流等。
类型有: (1)综合经济协作区,在多个领域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如上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 (2)资源开发经济协作区,相关区域联合开发优势资源晋陕豫蒙宁能源基地协作区 (3)城市经济协作区,以发达大城市和临近的大中城市为核心,组织周围腹地,形成经济协作区如武汉经济协作区、苏锡常经济协作区 (4)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协作区,共同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鄂豫川陕毗邻经济协作区等5、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n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 80s年提出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将集中精干科技力量,专款选择重点领域,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前沿,以在90年后形成高技术产业 88年实施火炬计划,通过建立多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市场为导向,兴办机制灵活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世界先进水平或前沿的技术;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 8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步,91年全国成立27个国家级开发区给予优惠政策94年有52个国家级截止目前我国有1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中国主体功能区划n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n主体功能区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n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主要方向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未来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而且是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n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地区和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蓄滞洪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和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n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这类区域基本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建议的区域划分方案n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是最高层级的城市群地区,主要任务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代表国家最高竞争力n一、环渤海地区n(一)京津冀地区n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nn(二)辽中南地区n包括辽宁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n(三)山东半岛地区n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nn二、长江三角洲地区n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n三、珠江三角洲地区n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n重点开发区域: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n一、冀中南地区以石家庄为中心,以京广沿线为主轴,保定、邯郸等城市为重要支撑点的空间开发格局n二、太原城市群以太原为中心,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n三、呼包鄂榆地区以呼和浩特为中心,以包头、鄂尔多斯和榆林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n四、哈长地区n(一)哈大齐工业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大庆、齐齐哈尔为重要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n(二)长吉图经济区以长春为中心,以长春、吉林为主体,以延吉、龙井、图们为对外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对外开放窗口,以交通走廊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n五、东陇海地区以连云港、日照为中心,以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线产业带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n六、江淮地区以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滁州、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空间开发格局n七、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重要城市为支撑,以漳州、莆田、宁德、潮州、揭阳、汕尾等沿海重要节点城市为补充,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n八、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
n九、长江中游地区n(一)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培育黄石区域副中心城市,发展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增强要素集聚能力n(二)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株潭为核心,以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等城市集约化、开放式、错位发展n(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南昌为中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为主,的空间开发格局n十、北部湾地区以主要城市为支撑,以沿海地区为主轴,以综合运输通道为纽带的空间开发格局n增强南宁、海口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推进战略,以钦州、防城港、北海(铁山港)、湛江为重点n十一、成渝地区n(一)重庆经济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的空间开发格局n(二)成都经济区构建以成都为核心,以成都、德阳、绵阳、乐山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n十二、黔中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n十三、滇中地区以昆明为中心,以曲靖、玉溪和楚雄等节点城市为支撑,的一体化经济圈空间开发格局n十四、藏中南地区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沿线、完善日喀则、那曲、泽当、八一等“一江两河”流域城镇的功能格局n十五、关中天水地区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n十六、兰州西宁地区以兰州、西宁为中心,以白银、格尔木为支撑,以陇海兰新包兰兰青青藏铁路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n十七、宁夏沿黄经济区以银川吴忠为核心,石嘴山中卫为两翼,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n十八、天山北坡地区以乌鲁木齐昌吉为中心,以石河子、奎屯乌苏独山子三角地带和伊犁河谷为重点的空间开发格局n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n限制开发区域: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等n禁止开发区域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第二节 中国经济开放地区一、经济特区二、保税区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一、经济特区1、特区经济n一个国家在其国境以内,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工商所得税,廉价提供土地、厂房等基础设施,以达到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繁荣本国经济的目的,这种区域被称为经济性特区或自由经济区。
1979年广东率先提出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批准成立目前有国家级的经济特区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2、特区的特点(1)经济发展外向型,利用外资规模大2)产业结构先进,基础设施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3)地理位置优越,有海外经济来往3.设立特区的目的n(1)扩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