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2 xx——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XX镇xx初级中学xxx在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3个班一共153名学生,其中1班50名,2班52名,3班51名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 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 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 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 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 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四、教学进度新教材七年级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1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一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周次内容课时第一周开学报名第二周学前教育第三周第1课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2课时第四周第3课神话与历史第4课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2课时第五周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第6课甲骨文与青铜器2课时第六周第7课设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第8课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2课时第八周第9课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第10课统一国家的初建2课时第九周第11课秦朝的覆灭期中复习1课时第十周期中考试、卷面分析第十一周第12课统一王朝的重建第13课东汉的盛衰2课时第十二周第14课汉代的文化与科技第15课汉朝的中外交流2课时第十三周第16课丝绸之路胡追忆-探究活动(二)第17课三国鼎立2课时第十四周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2课时第十五周第20课我说民族交往-探究活动(三)第21课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2课时第十六周小结1课时第 十七、 十八、十九周期末复习第二十周期末考试席延飞xx年9月15日xx——xx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xx年3月2日周次教学内容(单元或章节、课题)重、难点课时1第1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隋朝大运河12第1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第2课贞观之治于开元盛世隋唐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主要政绩113第3课民族和睦于中外交流第4课盛唐气象唐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代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114第5课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第6课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 (一)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艺术115第7课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116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117第11课宋元时期的商业都市与市民生活第12课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等118第13课宋代的都市生活-探究活动 (二)19期中复习210期中复习211期中考试12第14课明朝的君主专制第15课远洋西洋与巩固海防明清君主专制机构、文字狱康雍乾三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1113第16课明代的建筑工程第17课明代的科技成就郑和下西洋明代三部科学著作、著名的工程建1114第18课清代的建立与前期的繁盛第19课广阔疆域的统一管理康乾盛世边疆管理1115第20课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第21课清代的文学艺术文字狱明清小说成就1116第22课垂暮腐朽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1117期末复习1118期末复习2期末考试2。
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