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43KB
约4页
文档ID:466744755
(完整)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_第1页
1/4

完整)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摘要:开展BIM设计工作,首先需要解决协同设计的问题,本文针对BIM技术在建筑协同设计应用中的重点内容,从开展协同设计的准备工作、软件操作、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关键词:BIM;协同设计;Revit;软件操作;推广一、前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有多个专业同时参与,如果各专业设计人员仅从本专业角度考虑问题,必然会引起设计方案专业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在常规设计中,通常在设计末期的对图阶段才会发现为了在设计过程中尽早地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保证各专业设计人员及时地交换信息、消减冲突,需要对各专业设计过程进行协调管理BIM技术的出现,给设计项目协同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既实现了几何图纸到建筑模型的转变,更实现了由各专业单打独斗的设计模式转化为各专业协同设计模式二、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BIM技术的协同设计过程中,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准备工作既包括主要软件—Revit软件操作层面,也包括协同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1Revit软件操作的准备工作2.11Revit协同工作方式协同设计准备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协同工作方式,是采用链接式还是采用工作集的方式。

Revit平台中,链接是最容易实现的协同工作方式,仅需要参与协同的各专业用户使用链接功能将已有RVT数据链接至当前模型即可工作集是软件中的高级的协同方式,它允许用户实时查看和编辑当前项目中的任何变化,但其问题是参与的用户越多,管理越复杂,两种协同模式的特点比较详见表-1表-1协同模式的特点比较工作集模型链接项目文件同一中心文件,不同本地文件不同文件:主文件和链接文件更新方式双向、同步更新单向更新编辑其它成员构件通过借用后编辑不可以工作模板文件同一模板可采用不同模板软件性能大模型时速度慢大模型时速度相比工作共享快软件稳定性目前版本不是太稳定稳定权限管理不方便简单适用模式同专业协同,单体内部协同专业之间协同,各单体之间协同2.1.2统一坐标和高程体系坐标和高程是Revit平台上实现建筑、结构、机电全专业间三维协同设计的工作基础和前提条件在Revit项目中没有坐标原点的概念,为方便各构筑物和总图场地模型的整合,需要为建筑物设定共享坐标体系,通过使用共享坐标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提高合模的效率和精度所有模型文件需采取统一的高程体系,以避免合模后的模型出现建筑物各专业高程不统一的问题在统(完整)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一的高程和高程体系基础上,设计人员即可通过“原点到原点”的方式链接各专业模型,保证各类模型之间定位的一致性。

23项目样板的定制在Revit中新建项目时,Revit会自动以后缀名为“rte”的文件作为项目的初始条件,该“rte”格式文件又称为“样板文件"项目样板定义了项目的初始状态,如项目的单位、材质设置、视图设置、可见性设置等信息.合适的项目样板是高效协同的基础,可以减少后期在项目中的设置和调整,提高项目设计的效率4工作集的划分设计工作中,大型设计项目各专业由多个设计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按照专业划分工作集,将项目参与人员和工作集进行对应,从而借助“工作集”分配工作任务Revit的工作集将设计参与人员的工作成果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夹的方式保存在中央服务器上,并将他人修改的成果实时反馈给设计参与者,以便其及时了解修改和变更工作集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在开始协作前建立和设置,并指定共享存储中心文件的位置,定义所有参与设计人员的调用权限,不允许随意修改或获取其他工作集的编辑权限2.1.5模型整合协同设计必然要涉及到模型整合的问题,而模型整合涉及坐标位置的整合和模型数据的整合对于设定了共享坐标系的单体模型而言,模型的整合十分便捷.不同的BIM应用软件生成的模型数据格式并不一致,而且需要考虑多个模型的转换,目前虽然有各类软件之间研发的接口(比如鲁班软件基于Revit研发的LubanTrans—Revit插件)可以利用,但是也会造成数据的丟失和不融合。

这是目前制约BIM协同设计模式发展的重点,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严格遵循相关BIM建模规则去规范建模2.2设计协同流程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可以减少和消除潜在的错、漏、碰、缺等设计问题,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出图质量利用BIM模型的3D可视化特点,还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净高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率分析、楼层间节点深化、重点设计节点深化等,在项目施工前期基本解决可能由于设计而引起的变更问题BIM设计流程如图一1所示:(完整)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研究[1]BIM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建筑协同设计尊在E*卅君器1£空顶目.舟卅配抿叹机电偉改±Ji®3i图一1BIM设计流程图<::蒯化模型.平面三、BIM技术推广的注意事项实现BIM协同设计的广泛应用,首先需要制定统一建模标准、打通数据共享障碍,主要包括建模深度、建模规范两个方面.31建立模型深度标准建模深度包括BIM模型构件从最低级的概念化的程度到最真实的构造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以及项目的具体目的来确定选用的深度的等级,根据不同等级所包括的模型精度要求来确定建模精度只有基于同一建模深度创建模型,各专业之间模型协同共享时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数据丟失和信息不对称。

3.2统一BlM建模标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整合模型,确保模型集成后能统一归位、规范管理,就需要在BIM平台软件中预先定义和统一模型标准及名称,以避免应用软件的不同而导致的建模标准不同,以最大限度减少模型整合的问题四、总结相比于传统2D建筑设计,BIM技术的建筑协同设计在软件操作技术、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BIM应用国家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BIM协同设计的发展,但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深入及对BIM技术的不断探索,BIM技术必将成为推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力.参考文献[2] BIM软件在设计院的应用浅析[3] 基于Revit的BIM协同设计模式探讨[4]一种基于BIM的可视化协同设计新方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