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的梳理与辨析 ——兼论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陈华1,徐佶2(1. 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500;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广东 广州 510500)摘要:当前在我国,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并行不悖地出现在各种场合,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却鲜有研究,二者究竟是异还是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存在的前提为基础,梳理了这两个概念的由来,辨析它们的异同和关系,指出了它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概念;梳理;辨析;建议The Comb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Concepts of Leisure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Additionally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eisure SportsCHEN-Hua (Leisure sport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China)Abstract: In China, the concepts of “leisure sport” and “Social sport” appear side by side on every occasion,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are they same or different anywa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mostl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leisure Sport” and “Social Sport”, combed the origins of these two concepts, analyzed their similarities, dissimilarities and relationship, pointed out their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Leisure Sports”.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Social Sports; concept; combing; analyzing;suggestion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休闲体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休闲体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而在我国,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形式,是理论建构的基础”[1]当前在我国,“休闲体育”这一新生概念被频繁使用,而早已被人们熟悉的“社会体育”(本文将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和大众体育视为同义)概念也常常与其并 第一作者简介:陈华(1971—),女,山东曲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邮编:510500;:13719400109;Email:tigerannie@行不悖地出现在各种场合,似乎想试图证明二者并不相同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都离不开概念,概念研究将伴随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 [1]因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鲜有研究,从而导致对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研究也犹如两条平行线并行延伸而互不搭界,这无疑对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不利的,对这两个概念关系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的着眼点不在于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和探讨,而在于尝试性地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疏理与辨析,同时对休闲体育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存在的前提“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总是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过程或是原有概念的内容逐步递加和累进,或是新旧概念的更替和变革” [2]在我国,“老百姓体育”的存在由来已久,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老百姓体育”这一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对“老百姓体育”表述的变化表明人们对“老百姓体育”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反映了人们体育价值观和体育需求的变迁目前的休闲体育概念实际上是我国学者根据自己对中外“休闲”概念和源于西方的“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概念的理解对我国现实存在的“老百姓体育”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表述2 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的由来2.1 休闲体育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是伴随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一般意味着消费行为的发生概括地讲,“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消费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群或产业链领域,主要包括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和休闲教育、兴趣爱好、工益活动等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 [3]。
休闲产业起源于欧美,19世纪中期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作为一个概念和研究领域最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出现在美国, 它强调了不同人群不受活动场所的限制, 在闲暇时间里对于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此后,随着休闲体育活动在世界各国的普及, 以及学者们对休闲体育的研究的不断深入, 休闲体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不同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的专门学科[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引发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是与西方100多年的休闲研究历史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休闲体育”概念开始在我国体育理论界出现,尤其是近年来,“休闲体育”概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关论文、丛书和课题等研究成果大量增加,此外,还举办了国际、国内的休闲体育研讨会,部分大专院校还成立了休闲体育系所,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由此可见,休闲体育研究与休闲体育教育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对休闲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s)是一个纯粹的外来词汇。
2.2 社会体育概念是由本土概念“群众体育” 转化而来在我国,“群众体育”概念是一个地道的本土概念,建国之初,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建设美好家园,出现了“群众体育”的概念,即政府管理是主要力量,行政手段是主要保障,单位体育是主要形式,被动参与是主要特点的“老百姓体育”群众体育”颇具中国特色,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色彩,并蕴含一定的政治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群众体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管理上,由国家办向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转变;在性质上,由福利型向福利型和消费型相结合转变;在空间上,由单位向家庭、单位、社区相结合转变;在形式上,由少数人的被动参与向多数人的主动参与转变;在目标上和内容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6]群众体育这一概念已经很难概括变化如此之大的“老百姓体育”,于是,“社会体育”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代替了传统的“群众体育”虽然,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体育”概念来源于日本,但“我国使用社会体育这一概念,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产生的社会变迁,是社会体育这一概念缘起的坚实社会基础” [7]由此可见,虽然“社会体育”概念是从日本引进,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它却是在“老百姓体育”客观存在的基础上由传统的“群众体育”概念转化而来,是本土概念发展变化的结果。
3 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的异同3.1 相同之处(1)功能相同因为“体育活动既作用于人的身体,也作用于人的精神”[8],所以它们在功能上都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性;(2)时间相同因为它们都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参加的体育活动,所以在时间上都具有闲暇性;(3)动力相同因为它们都是“我要参加”,不是“要我参加”,所以在动力上都具有主动性;(4)内容相同任何运动项目都可以作为它们的活动表现形式,因此它们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趋同性,目前以运动项目划分和认定休闲体育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的[7];(5)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相同它们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都具有互动性一方面,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以供学校体育教学使用,同时学校体育可以为它们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可以休闲化和社会化(包括参加与观看),同时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也可以竞技化3.2 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休闲体育活动通常伴随着消费行为发生(但并非意味着必须消费),参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休闲体育是一种具有营利性质的产业而社会体育活动通常是免费进行的,因此,社会体育是一项具有福利性质的事业;(2)范围不同。
休闲体育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产业性质使其范围超越了社会体育,延伸至学校体育(休闲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赛事观赏),而社会体育则是严格按照其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相对应的外延划定范围的;(3)组织形式不同休闲体育不具有强制性,通常参加者的组织化特征弱化,个性化特征明显,而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性行为,单位体育和社区体育一般都是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而农村体育的开展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4)目的不同虽然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都具有健身娱乐的功能,但因为“休闲的本质是快乐的心理体验[7]”,所以休闲体育更追求娱乐,而不把健身作为主要活动目的,而社会体育则主要是缘于强身健体、防病的价值诉求;(5)分布不同一是人群分布不同由于休闲体育的消费性特征,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休闲体育的参加者主要是中高收入人群,而社会体育的全民性特征使其参加者遍布于各个收入人群;二是地理分布不同由于休闲体育的产业化性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休闲体育主要存在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社会体育的发展虽然也存在着地区和城乡差异,但其普及性特征使它遍布于全国各地;(6)运行机制不同。
休闲体育以市场机制的运行为主导,市场是发展休闲体育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社会体育实行的则是政府主导下由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政府是发展社会体育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4 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的关系4.1 目前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是交叉、重叠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基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产生和发展的,概念也不例外在我国,如果说群众体育概念出现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体育概念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那么休闲体育概念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目前,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生产力水平落后,总体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从“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志”这一观点出发判断,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覆盖人群和地区有限,其发展必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体育领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比。